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秋亚

作品数:34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化学工程
  • 7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发酵
  • 5篇丁醇
  • 5篇三孢布拉霉
  • 5篇抗氧化
  • 4篇茄红素
  • 4篇菌株
  • 4篇活性
  • 4篇番茄红素
  • 3篇生物转化
  • 3篇发酵条件
  • 2篇淀粉
  • 2篇选育
  • 2篇岩藻多糖酶
  • 2篇诱变
  • 2篇乳酸
  • 2篇葡萄糖氧化酶
  • 2篇曲霉
  • 2篇苷元
  • 2篇微生物转化
  • 2篇响应面

机构

  • 34篇江南大学
  • 2篇贵州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宁波中瑞生物...
  • 1篇鲁东大学
  • 1篇泰州职业技术...

作者

  • 34篇顾秋亚
  • 33篇余晓斌
  • 14篇罗玮
  • 3篇李汉广
  • 2篇李国莹
  • 2篇刘小波
  • 2篇胡文军
  • 2篇解书怀
  • 2篇周雅
  • 2篇范新蕾
  • 2篇肖成建
  • 2篇周灿灿
  • 2篇王强
  • 1篇缪静
  • 1篇唐波
  • 1篇商可心
  • 1篇杜瑶
  • 1篇刘晓波
  • 1篇王常玲
  • 1篇徐芳

传媒

  • 11篇食品与发酵工...
  • 6篇生物加工过程
  • 3篇食品与生物技...
  • 2篇工业微生物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酿酒科技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第七届国际酒...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孢布拉霉异性菌株接合孢子的形成与β-胡萝卜素合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添加小分子羧酸盐和抑制实验,研究三孢布拉霉接合孢子形成与β-胡萝卜素合成的关系。结果发现:当乳酸钠、丙酸钠浓度分别大于1.5、1.0mmol/L时,刺激接合孢子形成,对β-胡萝卜素合成却有一定的抑制;微量的二苯胺和咪唑对β-胡萝卜素合成抑制作用显著,接合孢子形成减少。实验同时还发现一种快速筛选优良菌株对的方法。
顾秋亚余晓斌解书怀
关键词:接合孢子三孢布拉霉
中药美白成分的复配及复方中药发酵液的功效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通过中药美白成分的复配,进而研究复方中药发酵液活性成分及功效性。【方法】以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指标研究最佳复配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中药发酵液中总酚、多糖、黄酮、蛋白质含量,通过HPLC技术进行氨基酸分析,抗氧化能力通过总还原力和自由基清除试验进行评价,通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进行美白功效分析。【结果】正交实验得出4种中药美白成分中覆盆子对酪氨酸酶抑制效果最好;复方中药发酵液中多酚、多糖、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7.80、4.36、1.17、2.22 g/kg;复方中药发酵液具有较高的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5%(W/V)复方中药发酵液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82.41%。【结论】复方中药发酵液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美白功效。
李瑜顾秋亚刘咏梅余晓斌
关键词:中药复配活性成分美白
1株角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与产酶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平板透明圈筛选法,从长期堆积羽毛废弃物的土壤及沼渣中筛选出22株产角蛋白酶的菌株,其中B1-2菌株的酶活较高,经16S rRNA鉴定为红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rogriseus)。对B1-2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B1-2菌株产角蛋白酶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96 h,发酵温度35℃,接种量8%;最佳发酵培养基为:5%羽毛粉角蛋白,0.1%磷酸氢二钾,0.01%MgCl2,0.5%蛋白胨,1.5%玉米粉;最佳试验条件下酶活性达到132.4±2.48 U/mL。
张竹慧罗玮顾秋亚余晓斌
关键词:角蛋白酶发酵
提高丙酮丁醇梭菌产溶剂稳定性及防止退化的研究
2012年
在丙酮丁醇梭菌连续传代过程中,添加乙酸钠可增强其稳定性,同时在未添加乙酸钠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溶剂产量明显降低的退化菌株DNU83,其丁醇产量为2.33 g·L^(-1),仅为初始菌株的1/6。培养基中添加乙酸钠、丁酸钠或K_2HPO_4等弱酸盐均可恢复退化菌株的产溶剂能力,如同时添加苄基紫精,可显著促进丁醇合成。7%玉米培养基中添加4 g·L^(-1) K_2HPO_4和30 mg·L^(-1)苄基紫精,丁醇产量可达18.01 g·L^(-1),总溶剂21.59 g·L^(-1),丁醇比为83.43%,丁醇产量较未退化菌株NU22提高24.09%。
罗玮周灿灿潘鹤鹏李汉广刘晓波顾秋亚余晓斌
关键词:丁醇乙酸钠弱酸盐
初级代谢产物和有性生殖促进剂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考察几种初级代谢中间产物对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影响,以及卵磷脂对三孢布拉霉正负菌接合孢子及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24 h分别添加2.0%的柠檬酸和2.0%的三孢酸,番茄红素的产量分别达到0.99 g/L和1.26 g/L,比对照分别提高39.43%和32.63%;卵磷脂的添加能促进三孢布拉霉两性接合孢子的形成,进而促进番茄红素的合成,当大豆卵磷脂的添加量为0.3%时,番茄红素的产量为1.58 g/L,比对照提高56.44%。
王常玲顾秋亚余晓斌
关键词:三孢布拉霉有性生殖番茄红素大豆卵磷脂
筛选具有高α-淀粉酶酶活的丙酮丁醇梭菌及C源对其酶活的影响
2010年
利用淀粉平板筛选到1株α-淀粉酶比酶活为94.67 U/mL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菌株D3 1 1,比酶活比原菌株提高了58.21%,丁醇产量达11.88 g/L,比原菌株提高了25.45%。考察不同C源对丙酮丁醇梭菌D3 1 1α-淀粉酶活的影响,其中葡萄糖要比其他C源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更强,且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也越强。
徐芳顾秋亚余晓斌
关键词:丁醇
两步法培养对丰富栅藻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
2013年
为了提高丰富栅藻的油脂产量和评估培养条件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对丰富栅藻的培养基正交优化后,对其进行两步法培养并分析培养前后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步法培养后丰富栅藻的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分别达到23.57 g/L、33.49%和7.58 g/L;丰富栅藻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特别是C18∶1(n-9)的相对含量有所上升,但是饱和脂肪酸(S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相对含量有所下降;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总量降低;但丝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却略有增加。
胡文军罗玮李汉广顾秋亚余晓斌
关键词:脂肪酸氨基酸
茯茶“金花”菌发酵豆粕转化大豆异黄酮苷元的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研究了分离自安化茯茶的不同“金花”菌对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转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糖苷以及苷元含量,以此为指标,结合糖苷转化率筛选出1株最优转化菌株谢瓦曲霉JH-4,并对菌株谢瓦曲霉JH-4液态发酵豆粕产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豆粕添加量12%(质量分数),接种量8%,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大豆苷转化率为91.40%,染料木苷转化率为99.58%,大豆素从35.75μg/mL增至292.94μg/mL,染料木素从30.58μg/mL增至309.82μg/mL,分别比发酵前提高8.19和10.13倍。
上官修蕾顾秋亚余晓斌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苷元微生物转化
用于无抗养殖的复合型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牛津杯抑菌圈法,筛选可抑制大肠杆菌、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且效果较好的地衣芽孢杆菌YB1和植物乳杆菌L-P、乳酸片球菌BH,通过液体种子培养、固体扩大培养,低温干燥获得益生菌粉,以益生菌粉与酶制剂、发酵豆粕、低聚糖、纳米蒙脱石、紫锥菊多酚、酵素酸化剂复合,研制开发了一种复合型生物饲料添加剂,该添加剂以0.3%添加到成年猪饲料中,32d喂养过程中不添加抗生素,试验表明,添加剂可降低料肉比12.52%,提高日增重9.89%。
余晓斌顾秋亚王利杰方银兵叶盛群
关键词:生物饲料添加剂地衣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纳米蒙脱石
ARTP诱变选育葡萄糖氧化酶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22
2015年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对产葡萄糖氧化酶的黑曲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平板筛选以及摇瓶复筛选出8株酶活较高的菌株,其中产酶活力最高的突变株为PCTC-8,酶活达到14.36 U/m L,较初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117.25%。然后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之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诱变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装液量30 m L,种龄24 h,发酵时间48 h,转速225 r/min,在此条件下最高酶活可达到93.26 U/m L。
范新蕾肖成建顾秋亚罗玮余晓斌
关键词: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