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星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0岁。间断性左下腹痛1年。腹部彩超及CT示空肠肿物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除的小肠肿物呈结节状,灰白、灰红色,部分区域出血状,似位于肠壁肌层内,相对应之肠黏膜可见溃疡形成。镜下肿瘤位于肠黏膜下,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小不一致,核异型性明显,胞质较少,细胞内、外可见少量黑色素。免疫组化示黑色素瘤标记物HMB45和melan-A(+);上皮标记物CKpan及淋巴标记物LCA(-)。FISH显示无EWSR1(22q12)位点断裂。结论原发于消化道空肠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FISH检查对本病的确诊具有重要作用。该瘤预后很差,首选外科手术,对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进行根治性切除可延长生存期。
- 张轶华祁晓莉张珊珊乔星霍艳丽
- 关键词: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
- 青春期男性乳腺小管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青春期男性乳腺小管癌的临床与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观察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1例青春期男性乳腺小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青春期男性,发现右乳肿物1年余.细针穿刺考虑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增生活跃.手术切除标本为灰白色肿物,3 cm×2 cm×1.5 cm大小,质脆,并见直径0.2~0.6 cm的囊腔数个,内可见细乳头状物.镜下肿瘤由开放的单层小管上皮细胞组成,浸润性分布于增生的纤维间质中,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罕见.在其周伴随微乳头型及筛状型导管内癌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小管外周肿瘤细胞肌上皮标记阴性.术后随访5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发生于青春期的男性乳腺小管癌罕见.需与微腺型腺病、放射状瘢痕、男性乳腺发育等良性病变及具有小管结构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等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
- 乔星祁晓莉张珊珊卢晓红
- 关键词:乳腺小管癌青春期男性
- 胃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Ki67和P27蛋白表达的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胃癌变过程中胃黏膜上皮细胞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细胞增生及抑癌基因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快速尿素酶法、美蓝法及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312例胃镜活检标本Hp感染率,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0例、胃癌(GC)100例。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标本中Ki67和P27蛋白的表达,观察Hp感染对Ki-67和P2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运用三种方法联合检测,所有病例、CSG、CAG和GC中Hp感染率分别为49.0%(158/312)、25.9%(29/112)、53.0%(53/100)、71.0%(71/100)。CAG组明显高于CSG组(P<0.05);GC组明显高于CAG组和CSG组P<0.05,P<0.01)。所有病例中均能检测到Ki-67和P27蛋白的表达,Ki67在CSG、CAG、G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7%(40/112),58.0%(58/100),64.0%(64/100)。且GC组明显高于CSG组(P<0.05);P27在CSG、CAG、GC中的表达率为36.6%(41/112),32.0%(32/100),29.0%(29/100)。随着病变进展,P27的表达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在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胃癌可能是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可诱导胃黏膜Ki-67和P27的表达异常,使抑制上皮生长与调节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转化因子受体数目减少,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同时也与抑癌基因P27的失活有关。
- 祁晓莉戴洁乔星刘红波张珊珊
-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KI67P27
- 胃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Ki-67和p27蛋白表达的意义
- 祁晓莉乔星刘红波
- 乳腺肿瘤237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统计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近10年手术切除的乳腺肿瘤2 374例,分析其组织学特点,为地区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整理2003-2012年手术切除乳腺肿瘤的病理资料,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标准(2012)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 2 374例乳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 900例(80.0%),恶性肿瘤474例(20.0%),良、恶性之比4.01∶1,好发部位均以左侧多见,良性肿瘤可同时发生在双侧乳腺,而恶性肿瘤同时发生在双乳的情况在本组研究中未见。乳腺良性肿瘤中以乳腺纤维腺瘤(70.5%)多见,乳腺良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1.6岁;恶性肿瘤中以浸润性癌(非特殊型)为多见,占81.3%,乳腺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2.3岁。年轻妇女乳腺癌(35岁或35岁以下)占5.9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乳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好发于左侧乳腺,乳腺良性肿瘤以纤维腺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以浸润性癌(非特殊型)最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发病年龄高峰在21-30岁,乳腺恶性发病年龄高峰在41-50岁。年轻妇女(35岁及以下)乳腺恶性肿瘤患病率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
- 张珊珊祁晓莉王春艳乔星刘洪波王彦
-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学统计分析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 乔星祁晓莉刘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