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原发性
  • 3篇病理
  • 2篇临床病理
  • 2篇空肠
  • 2篇黑色素
  • 2篇黑色素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黑色素瘤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原发性恶性
  • 1篇原发性恶性黑...
  • 1篇脂肪肉瘤
  • 1篇肉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原发性
  • 1篇临床病理观察
  • 1篇临床病理特征
  • 1篇临床及病理
  • 1篇分化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霍艳丽
  • 3篇祁晓莉
  • 2篇张轶华
  • 2篇张珊珊
  • 1篇宋春青
  • 1篇刘红波
  • 1篇乔星
  • 1篇杜睿
  • 1篇任平

传媒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0岁。间断性左下腹痛1年。腹部彩超及CT示空肠肿物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除的小肠肿物呈结节状,灰白、灰红色,部分区域出血状,似位于肠壁肌层内,相对应之肠黏膜可见溃疡形成。镜下肿瘤位于肠黏膜下,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小不一致,核异型性明显,胞质较少,细胞内、外可见少量黑色素。免疫组化示黑色素瘤标记物HMB45和melan-A(+);上皮标记物CKpan及淋巴标记物LCA(-)。FISH显示无EWSR1(22q12)位点断裂。结论原发于消化道空肠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FISH检查对本病的确诊具有重要作用。该瘤预后很差,首选外科手术,对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进行根治性切除可延长生存期。
张轶华祁晓莉张珊珊乔星霍艳丽
关键词: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
乳腺原发性高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特征
2014年
目的讨论乳腺原发性高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1例46岁女性乳腺原发性高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并文献复习。结果右乳肿物位于外上象限,直径3 cm,质硬,无触痛,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大体见肿物类圆形,切面灰黄色、分叶状,未见明显包膜,质脆;镜下脂肪母细胞多见,胞质可见单个或多个脂肪空泡,细胞核可见空泡压迹,见残存乳腺导管及小叶。免疫组化示S-100、MDM2、Ki-67和vimentin均(+),NF、ALK、SMA和desmin均(-)。结论乳腺原发性高分化脂肪肉瘤相当少见,临床与良性病变易混淆;细针穿刺时会误诊为良性;影像学与脂肪瘤难鉴别。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诊断,特别要注意与一些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以免误诊。手术方式与分化程度有关。
任平宋春青杜睿刘红波霍艳丽祁晓莉
关键词:脂肪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乳腺
原发性空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张轶华祁晓莉张珊珊霍艳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