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群
- 作品数:21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ABC时间管理法在新生儿科新上岗护士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ABC时间管理法在新生儿科新上岗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根据培训的内容,运用ABC时间管理法。结果:新上岗护士完成培训内容,顺利完成当班的工作。结论:运用ABC时间管理法,使新上岗护士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及技能。
- 何美群黄科志李素萍陈静蓉
- 关键词:ABC时间管理法新上岗护士
- 出生立即使用导管抽吸胃内容物对新生儿消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出生立刻长管抽吸胃内容物对新生儿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无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38例,分为观察组70例,出生即刻长管抽吸胃内容物,对照组68例,出生未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呕吐例数、第1次吃奶量,出生后24小时吃奶总量、出生后第4天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结果:观察组70例新生儿仅1例出现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出生后第1次吃奶量、出生后24小时吃奶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第4天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出生即刻长管抽吸胃内容物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呕吐,对新生儿消化功能有积极的意义。
- 谢巧庆何美群司徒妙琼陈静蓉
-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
- 袋鼠式护理在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时疼痛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反应中的作用。方法:100例无需辅助呼吸且未使用过镇静、镇痛药物,日龄10d的30~36周早产儿,随机分为袋鼠式护理组和对照组,袋鼠式护理组在进行静脉穿刺前20min按袋鼠式护理方法与母亲接触,并在整个穿刺过程中维持袋鼠式护理,对照组则以俯卧位置于温箱中;观察两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哭喊持续时间。结果: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操作过程中,袋鼠式护理组心率和啼哭持续时间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袋鼠式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 谢巧庆刘晓红郑璐李素萍何美群
- 关键词:护理疼痛静脉穿刺术
- 自制鼻保护贴在NCPAP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临床呼吸机使用中经常采用自主呼吸条件下,整个呼吸周期过程中气道内均保持正压的通气模式(CPAP)。20世纪90年代后期鼻塞式CPAP(NCPAP)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不张、肺水肿、早产儿呼吸暂停等疾病。但在治疗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鼻中隔损伤,这是在治疗抢救患儿生命的同时在护理上不容出现的,我科自制鼻保护贴在NCPAP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 李素萍谢巧庆郑璐何美群黄科志
- 关键词:NCPAP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呼吸暂停
- 皮维碘外敷治疗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
- 2010年
- 目的:探讨皮维碘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方法:将56例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用皮维碘外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X^2=5.853,P=0.016)。结论: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用皮维碘外敷,疗效显著,可提高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治愈率。
- 郑璐谢巧庆李素萍何美群黄科志
- 关键词:皮维碘硫酸镁静脉输液药物外渗
- 树脂灌流联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严重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树脂灌流联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血净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0例患者,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树脂灌流,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调查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血磷、肌酐、尿素氮以及临床症状。结果:经6个月树脂灌流联合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甲状旁腺素水平(539.40±105.39)n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25.32±168.13)ng/L,血磷(3.15±1.04)mg/d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59±1.35)mg/dl,瘙痒评分(4.14±1.03)分明显低于治疗和护理前的(8.37±1.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加树脂灌流,配合精心的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毛芸静何美群
-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皮肤瘙痒
- 早产儿两种插胃管方法的效果比较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两种插胃管方法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经口插胃管法,对照组采用经鼻插胃管法,比较两组早产儿在插管过程中呕吐、呛咳、紫绀发生及插管一次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较对照组早产儿在插管过程中一次成功率高,呛咳、紫绀发生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经口插胃管法一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 郑璐黄志君黄科志何美群谢巧庆
- 关键词:早产儿插胃管护理
- 一种新生儿有创血压监测加压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有创血压监测加压袋,包括加压输液袋、三通通道、第一延长管、第二延长管、表式指针式压力表以及充气球囊,加压输液袋为气囊,第一延长管以及第二延长管的一端通过三通通道连通加压输液袋,第一延长管的另一端连接...
- 谢巧庆黄科志李智英何春梅罗美洪广淑何美群陆碧梅李晓瑜
- FMEA在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在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9月我科住院行PICC置管新生儿108例作为实验组,应用FMEA对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RPN)值的4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订改善措施并实施;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科住院行PICC置管新生儿99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比较两组RPN值、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失效模式的RPN值较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应用FMEA模式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是有效可行的。
- 谢巧庆何美群陈静蓉
- 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感染
- 新生儿PICC置入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 2025年
- 目的:探究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置入PICC的28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分为静脉炎组(43例)和非静脉炎组(24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新生儿PICC置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284例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中,43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5.1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体重、穿刺次数以及导管末端位置是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P<0.05)。据此构建新生儿PICC置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41[95%CI(0.697,0.84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95%CI(0.667,0.816),P<0.05]。应用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6.00%,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结论:新生儿PICC置管时的体重低、穿刺次数>1次以及导管异位是其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构建新生儿PICC置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风险预测模型可前瞻性指导临床医护人员采取干预策略,以改善新生儿置管并发症。
- 谢巧庆何春梅黄科志陈泳文罗美何美群李智英
-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机械性静脉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