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琳

作品数:58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端粒
  • 25篇细胞
  • 23篇端粒酶
  • 22篇基因
  • 14篇原位
  • 14篇肿瘤
  • 12篇细胞瘤
  • 11篇原位杂交
  • 11篇成釉细胞
  • 11篇成釉细胞瘤
  • 9篇蛋白
  • 9篇基因表达
  • 7篇转录
  • 6篇人端粒酶
  • 6篇免疫
  • 5篇转录酶
  • 5篇癌细胞
  • 4篇端粒酶逆转录...
  • 4篇牙源性
  • 4篇源性

机构

  • 58篇北京大学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延安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高...
  • 1篇沈阳市口腔医...

作者

  • 58篇侯琳
  • 47篇张波
  • 14篇王洁
  • 12篇钟鸣
  • 6篇沈棋
  • 6篇叶哲伟
  • 5篇刘海静
  • 5篇龚一蕾
  • 5篇魏晓丽
  • 5篇凌云
  • 4篇孙颖
  • 4篇迟英凯
  • 4篇鲁功成
  • 4篇许静洪
  • 4篇陈晓春
  • 3篇王盛兰
  • 3篇杨邵敏
  • 3篇董福生
  • 3篇王旭
  • 3篇王玉萍

传媒

  • 9篇中华病理学杂...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上海口腔医学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华西口腔医学...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组织P16异常表达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16的异常表达及与其他分子标志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浸润性导管癌标本7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receptor-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P53、Ki-67表达,分析P16与其他各项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绝经、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36.1%(26/72)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可检测到P16的异常表达,随着表达水平的增高,不仅P16阳性着色细胞增多,并且其分布发生变化,从部分细胞散在胞核着色(+),发展为弥漫强阳性着色,以及胞核与胞浆的同时着色(或失去胞核着色),甚至胞外也可出现着色(+++),并且P16异常表达多集中于ER阴性患者(78.6%,22/28),远高于ER阳性组(9.1%,4/44,P=0.000)。同时,Ki-67高指数也多分布于P16阳性组(P=0.003),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3组中,P16异常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增高,分别为11.8%(2/17)、27.6%(8/29)、61.5%(16/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绝经前患者P16表达的阳性率(55.6%,15/27)显著高于绝经后(24.4%,11/45,P=0.008)。结论:乳腺癌中P16异常表达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缺失相关,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并多发生于绝经前患者、肿瘤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提示P16异常表达的患者可能内分泌治疗反应差,肿瘤具有高侵袭性。
崔素萍王花丽彭伟刘海静侯琳张波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表达
应用电镜及电镜原位杂交法观察和分析SARS-CoV在人体细胞内的定位
2004年
王盛兰王素霞钟延丰侯琳张波顾江
关键词:非典型性肺炎SARS
同源盒基因HOXC13在牙源性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检测同源盒基因HOXC13 mRNA在牙源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发生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7例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原发29例,复发14例,恶变4例)、3例牙源性钙化囊性瘤(CCOT)、3例成釉细胞纤维瘤(AF)、2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EOT)、10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的HOXC13 mRNA水平,同时选取7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作为对照。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HOXC13 mRNA在AB中的阳性率为97.9%(46/47),CCOT中为100%(3/3),CEOT中为100%(2/2),KCOT上皮中为70.0%(7/10),正常口腔黏膜细胞中为42.9%(3/7),AB、KCOT、正常黏膜3组间差异显著(Ρ=0.001),但角化及颗粒样变退化细胞却为阴性。3例AF均为阴性。结论:牙源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HOXC13的高表达有关,且受其调控。HOXC13 mRNA在牙源性病损上皮中表达有异质性,该基因可促进上皮增殖,阻抑成釉细胞的终末分化,其丢失可导致上皮细胞角化和退变。
洪岩松王洁刘洁张波侯琳钟鸣
关键词:牙源性肿瘤成釉细胞瘤原位杂交
端粒酶hTERT基因在男性不育症病人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端粒酶hTERT基因在男性不育症病人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4 7例男性不育症病人和 10例正常睾丸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和定位 ,并应用HPIAS 10 0 0高清晰度图像处理系统对hTERT阳性信号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 :端粒酶hTERT基因阳性表达与生殖细胞 (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的分布定位一致 ,并且其表达强度与男性不育症病人睾丸组织中的生殖细胞的数量和密度显著相关 ,在唯Sertoli细胞综合征病人睾丸组织中无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 结论
叶哲伟陈晓春平浩杨秀萍杨郁侯琳鲁功成
关键词:端粒酶原位杂交男性不育
人端粒酶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2005年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RNA(hTR)在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AB、牙源性角化囊肿(OKC)和口腔正常黏膜进行hTR mRNA检测。并分析hTR与AB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AB、OKC、口腔正常黏膜hTR阳性率分别为94.4%、81.2%、28.6%,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中原发、复发、恶变3组比较hTR mRNA表达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TR mRNA表达与AB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AB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TR的过量表达有关,hTR可能成为判断AB预后的可靠指标。
王洁钟鸣刘敬东李乐张波侯琳
关键词:成釉细胞瘤端粒酶RNA原位杂交
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性转化过程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恶变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鼻及鼻窦炎的黏膜组织10例;鼻腔鼻窦IP伴轻度、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的黏膜组织各15例及鼻腔鼻窦IP恶变黏膜组织21例中hTERT的活性。结果慢性鼻及鼻窦炎的黏膜组织中hTERT的检出率为0%,鼻腔鼻窦IP伴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的组织中hTERT的检出率分别为0%、13.3%、73.3%,而在恶变的鼻腔鼻窦IP组织中hTERT的检出率为80.9%。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鼻腔鼻窦IP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鼻腔鼻窦IP恶性转化趋势的标志物。
王岸柳刘红刚张波侯琳
关键词: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人乙酰转移酶样蛋白的核仁定位及在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调节相关蛋白——人乙酰转移酶样蛋白(hALP)核仁定位的分子基础及相关功能。方法:利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电镜的方法检测hALP在HeLa及Saos2细胞中的分布情况,通过rDNA荧光原位杂交及免疫荧光观察hALP与rDNA定位关系,利用RNA干扰的方法进一步证明其核仁定位性,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包含不同长度片段的hALP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细胞以探讨其核仁定位的分子基础,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ALP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ALP在HeLa及Saos2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定位于核仁,并与rDNA有共定位。免疫电镜显示,hALP主要位于核仁的颗粒区;RNA干扰后hALP在核仁区的染色明显减弱;其核仁定位由hALP羧基端的功能域介导。hALP蛋白表达于多种人肿瘤细胞(如平滑肌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瘤、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及肾透明细胞癌)的核仁。结论:hALP蛋白具有明显的核仁定位性,并由其特异性的功能域介导,hALP可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的核仁,其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立照沈棋孙颖王教辰龚一蕾侯琳张波
关键词:肿瘤
间叶肉瘤端粒长度变化与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间叶肉瘤端粒长度与P53、c-myc、TRF1、POT1、hTERT等相关调节蛋白的表达,探讨间叶肉瘤端粒长度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20例骨肉瘤、25例软骨肉瘤、19例横纹肌肉瘤、26例脂肪肉瘤中端粒长度、TRF1、POT1、hTERT,及P53、c-myc蛋白表达,并统计分析其与肿瘤类型及内在相关性。结果:骨肉瘤端粒长度短于软骨肉瘤、脂肪肉瘤(P<0.05),横纹肌肉瘤短于软骨肉瘤(P<0.05)。同时,端粒长度与不同组织学亚型软骨肉瘤和脂肪肉瘤相关,反映其恶性程度(P<0.05)。端粒长度变化与端粒结合蛋白POT1、TRF1表达具正相关性(P<0.05),而随着肿瘤端粒长度缩短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率增高(P<0.05),同时其P53蛋白核聚积及c-myc癌基因表达率也具有升高趋势。结论:端粒短缩普遍存在于间叶肉瘤,并可反映肉瘤的恶性程度;端粒短缩常与端粒结合蛋白TRF1、POT1的低表达及p53突变及c-myc和hTERT的激活有关,表明端粒短缩为间叶肉瘤发生和恶性演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迟英凯沈棋王教辰郑兴征侯琳张波
关键词:肉瘤端粒基因表达
c-myc mRNA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成釉细胞瘤(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c-mycmRNA的表达,探讨c-myc在AB和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使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4例AB、16例OKC和7例口腔正常黏膜(NOM)组织中c-mycmRNA的表达,并将AB按原发、复发、恶变分组,结果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OKC及NOM组织中c-myc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44/54)、75.0%(12/16)和14.3%(1/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488,P<0.05)。原发组AB中c-myc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1.0%,复发组为94.7%,恶变组为100.0%,伴随原发、复发、恶变,差异有显著性(χ2=16.912,P﹤0.05)。结论:c-myc表达在AB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c-mycmRNA的表达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伴随其生物学行为变化,c-mycmRNA表达增强;提示c-myc有可能成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李自娟钟鸣王洁张波侯琳
关键词:成釉细胞瘤牙源性角化囊肿C-MYC原位杂交
乳腺癌组织磷酸化Akt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磷酸化Akt(pAkt)表达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导管原位癌16例和浸润性导管癌70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Akt、HER-2、ER、PR、p53和Ki-67表达,统计分析其相关性,以及pAkt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导管原位癌组织pAkt阳性率为0(0/16),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为38.6%(2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导管原位癌组织中pAkt水平与HER-2的表达无相关性。7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pAkt水平在HER-2阴性组(18.8%,6/32)、不确定组(37.5%,6/16)和阳性组(68.2%,15/2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中pAKT的阳性表达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pAkt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频率显著高于导管原位癌,其表达水平与HER-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并可能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关。
崔素萍赵静尹秀花姜平刘海静侯琳张波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ERBB-2肿瘤转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