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保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3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骨质
  • 5篇骨质疏松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骨质疏...
  • 3篇原发性骨质疏...
  • 3篇骨折
  • 3篇骨质疏松症
  • 2篇疏松性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群
  • 2篇骨质疏松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治疗骨折
  • 1篇软组织损伤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湖北省中医院
  • 4篇铁道部第四勘...

作者

  • 7篇沈霖
  • 7篇高兰
  • 7篇周丕琪
  • 7篇刘保平
  • 7篇谢晶
  • 7篇杨艳萍
  • 4篇赵光
  • 4篇汤耿民
  • 3篇杨家玉
  • 1篇卢芙蓉
  • 1篇杜靖远
  • 1篇马环芝

传媒

  • 4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实用医学进修...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06
  • 3篇2003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研究被引量:61
2003年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人种特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方法 :以出生并生活在武汉市区的5 0~ 91岁居民 82 0例为研究对象 ,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 ( DEXA)测量骨密度 ( BMD) ,分别以低于峰值BMD2 .0 s和 2 .5 s为 OP的诊断标准统计各年龄段 OP的检出率 ;问卷结合 X摄片调查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Ward' s为 OP检出的敏感部位。OP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如果采用 WHO推荐的诊断标准 ,则OP的诊断界限在 60~ 69岁年龄段 ,与骨折高发的年龄段相一致 ;而采用低于峰值骨量 2 .0 s为诊断标准 ,则OP的诊断界限在 5 0~ 5 9岁年龄段 ,不符合骨衰老的生理特征 ,且较骨折高发的年龄段提前 1 0年 ,结论 :进行OP的流行病学筛选及临床诊断时 ,依据 WHO的推荐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即低于峰值骨量 2 .5
沈霖杨艳萍谢晶周丕琪汤耿民赵光刘保平高兰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武汉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初步调查被引量:14
2001年
了解武汉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 ,整体抽样选择常住武汉市区 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 1 764人 ,现场调查由骨科医生执行 ,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总发生率为 7.31 %。结论 :武汉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国内部分地区。
沈霖谢晶杨艳萍周丕琪汤耿民马环芝杨家玉赵光刘保平高兰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发病率老年人
复方续断接骨丸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03年
目的 :研究复方续断接骨丸治疗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 180例外伤性四肢骨干骨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12 0例 ,对照组 6 0例。经复位、固定后 ,治疗组服用复方续断接骨丸 ,对照组服用接骨七厘片 ,直至骨折愈合。以临床实际用药时间比同类骨折愈合时间提前多少为疗效判定标准。同时观测治疗前后疼痛、肿胀积分 ,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药与对照药都有较好的消肿止痛作用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发现任何副作用。结论 :复方续断接骨丸具有明显的消肿止痛功能 ,能促进骨折愈合 ,缩短疗程 ,且无副作用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骨折的复方中药。
谢晶沈霖杨艳萍周丕琪高兰刘保平
关键词:骨折中医药疗法
双氯芬酸二乙胺盐凝胶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双氯芬酸二乙胺盐凝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 80例 ,应用双氯芬酸二乙胺盐凝胶 (治疗组 )和双氯芬酸钠凝胶 (对照组 )进行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综合疗效有明显差异 (P <0 0 1)。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 双氯芬酸二乙胺盐凝胶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起效快 ,疗效好。
周丕琪沈霖杨艳萍谢晶刘保平高兰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凝胶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补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分子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在骨细胞及分子水平观察了补肾法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环节。方法:以建立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进行体外实验,采用MTT比色分析法及3H-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成骨细胞的凋亡;采用原位分子杂交研究TGF-β1、MMP-9 mRNA的表达。结果:补肾法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部分保护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使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增强;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降低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结论:补肾法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双重药效作用,其机理部分是在mRNA水平上,通过对骨细胞内的TGF-β1、MMP-9等影响骨代谢的细胞因子及蛋白酶的调控而达到的。
沈霖杜靖远杨艳萍谢晶周丕琪杨家玉高兰刘保平
关键词:补肾法骨质疏松症转移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
武汉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初步调查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整体抽样选择常住武汉市区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1764人,现场调查由骨科医生执行,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总发生率为7.31%。结论:武汉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国内部分地区。
卢芙蓉沈霖谢晶杨艳萍汤耿民周丕琪杨家玉赵光刘保平高兰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流行病学
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人种特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武汉市区的50-91岁居民820例为研究对象,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骨密度(BMD),分别以低于峰值BMD2.0s和2,5s为OP的诊断标准统计各年龄段OP的检出率;问卷结合X摄片调查骨折发生情况。结果:Ward's为OP检出的敏感部位。OP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如果采用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则OP的诊断界限在60~69岁年龄段,与骨折高发的年龄段相一致;而采用低于峰值骨量2.0s为诊断标准,则OP的诊断界限在50-59岁年龄段,不符合妇女骨衰老的生理特征,且较骨折高发的年龄段提前10年。结论:进行OP的流行病学筛选及临床诊断时。依据WHO的推荐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即低于峰值骨量2.5S是适合我国人群特征的。
沈霖杨艳萍谢晶周丕琪汤耿民赵光刘保平高兰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