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一珺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乳凝集素
  • 4篇凝集素
  • 4篇轮状
  • 4篇轮状病毒
  • 4篇病毒
  • 4篇肠道
  • 3篇新生大鼠
  • 3篇轮状病毒感染
  • 3篇病毒感染
  • 2篇粘膜
  • 2篇树突
  • 2篇黏膜
  • 2篇小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发育时期
  • 2篇T淋巴细胞
  • 2篇不同发育时期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科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作者

  • 10篇周一珺
  • 9篇何振娟
  • 4篇杨花梅
  • 3篇朱建幸
  • 3篇徐瑞
  • 3篇施君
  • 3篇高娟
  • 3篇陈同辛
  • 2篇李芳兰
  • 2篇张拥军
  • 1篇余晓丹
  • 1篇赵冬莹
  • 1篇夏红萍
  • 1篇陈妍
  • 1篇陈夏芳
  • 1篇陈家慧
  • 1篇盛慧英
  • 1篇王飞
  • 1篇朱天闻
  • 1篇李灿

传媒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节性T细胞与胃肠道黏膜免疫
2007年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黏膜免疫系统在机体担负第一线的局部防御任务。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不同,主要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调节性T细胞(Tr)是近年来免疫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其主要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不恰当的免疫反应,又能限定免疫应答的范围、程度及作用时间。大量研究表明,Tr与胃肠道黏膜的过敏、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该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Tr在胃肠道黏膜免疫中的作用及潜在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周一珺何振娟
关键词: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
乳凝集素促小肠黏膜及树突细胞发育活化的研究
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不同发育时期SD大鼠肠道粘膜形态发育及肠道树突状细胞发育与活化的影响。 方法: 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母乳喂养组(GB)组、人工喂养...
周一珺
关键词:乳凝集素肠道粘膜细胞发育小肠发育
文献传递
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小肠粘膜及派氏结T淋巴细胞发育活化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正常SD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肠道绒毛及PP(Peyer’spatches)即派氏结形态学变化和T淋巴细胞发育及活化状况。方法:SD大鼠48只饲养于相同条件下,于16天、3周、5周、7周、9周、11周时随机取8只,取小肠组织及PP,常规制作小肠组织HE染色切片后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SD大鼠小肠粘膜及PP形态学发育情况。收集PP,酶消化后得到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P中CD3+淋巴细胞及CD3+CD4+、CD3+CD8+、CD3+CD4+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PP中的淋巴细胞IL-4mRNA、IFN-γmRNA及IL-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3~7周绒毛高度、绒毛宽度、绒毛面积及隐窝深度随周龄呈增长趋势,7周后各指标呈小幅波动。(2)PP数目及面积随周龄呈增长趋势。(3)5周时CD3+、CD3+CD4+淋巴细胞及IL-4mRNA表达显著高于3周时(P<0.01),5周以后各周龄间无显著性差异;5周时CD3+CD8+、CD3+CD4+CD25+淋巴细胞及IFN-γmRNA和IL-2mRNA表达显著低于3周时(P<0.01),5周后各周龄间无显著性差异,16天时PP中淋巴细胞IL-4mRNA、IFN-γmRNA及IL-2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3周时(P<0.01)。结论:小肠粘膜7周前随周龄逐渐发育成熟,7周后小肠粘膜发育渐趋稳定;PP数目和面积随周龄呈增长趋势,成年期达到最大值;断乳前后是PP中淋巴细胞发育活化重要时期。
高娟李芳兰周一珺杨花梅陈同辛何振娟
关键词:小肠粘膜淋巴细胞发育活化
轮状病毒感染对新生大鼠肠上皮屏障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对大鼠肠上皮屏障的影响。方法 7日龄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轮状病毒感染组,每组15只,予以人工喂养。轮状病毒感染组在喂养的第4天(即10日龄)给予轮状病毒1×106PFU灌胃,观察其腹泻病程,并分别于感染后第1、4、7天处死,采集血液及小肠组织,观测肠黏膜形态,检测血浆D-乳酸、肠道黏蛋白mucin2、细胞间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量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轮状病毒感染组较对照组大鼠的D-乳酸水平升高,以感染后第4天最显著,在第1、4、7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轮状病毒感染组较对照组mucin2表达量在感染后第1天增多(P<0.05),感染后第4天减少(P<0.05),第7天两组无差异(P>0.05);轮状病毒感染组较对照组claudin-1表达量在感染后第1天无差异(P>0.05),感染后第4天及第7天增加(P<0.05),以第4天最显著;轮状病毒感染组较对照组感染后第4天肠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可能与肠上皮屏障受损有关。
徐瑞李芳兰何振娟施君周一珺王飞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新生大鼠
乳凝集素对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大鼠肠道分泌IL-2、IL-4及INF-γ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新生SD大鼠肠道分泌白细胞介素(IL)-2、IL4及γ干扰素(INF-γ)浓度的变化及乳凝集素(laetadherin)对其的影响。方法10日龄清洁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轮状病毒感染组(V组)和轮状病毒感染+laetadhefin组(VL组)三组,每组15只。N组予以人工喂养;V组在人工喂养的第1天同时给予轮状病毒喂养;VL组人工喂养的第1天给予轮状病毒喂养,出现腹泻症状后给予每天0.25mg lactadhefin喂养,直到腹泻停止。分别于给病毒前(T1)、腹泻最严重时(T2)及腹泻结束后(T3)各时间点取肠内容物上清,测定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浓度。结果三组大鼠小肠内IL-2、IL4和IFN-γ浓度在T1时间点差异元明显统计学意义;在T2时间点,V组和VL组IL-2、INF-γ浓度分别为(97.97±7.99)、(25.00±8.32)pg/ml和(70.00±8.27)、(20.53±2.10)pg/ml,均低于N组[(348.84±45.44)、(33.95±5.76)pg/ml](P均〈0.05);而在T3时间点,IL组IL-2、INF-γ浓度明显高于V组[(369.83±36.83)、(42.59±7.54)pg/ml与(293.59±45.64)、(31.35±3.63)pg/ml,P〈0.05],VL组与N组浓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Lactadhefin在轮状病毒感染大鼠能提高IL-2和IFN-γ浓度,在抗轮状病毒感染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杨花梅高娟盛慧英周一珺陈同辛朱建幸何振娟
关键词:LACTADHERIN轮状病毒
母乳中溶菌酶含量的初步测定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初步研究我国产妇不同时段母乳中溶菌酶含量,为了解我国产妇人群的基本资料奠定基础。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溶菌酶含量。结果:母乳中溶菌酶含量在初乳组最高,其次是成熟乳组,过渡乳组最低;其中两两比较:初乳与成熟乳、过渡乳溶菌酶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成熟乳与过渡乳溶菌酶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过渡乳组溶菌酶含量与初乳组呈正相关,而与成熟乳组无明显相关性。3组的溶菌酶含量测定值均低于国外报道,尤其是初乳中溶菌酶含量更低。结论:应用ELISA法检测溶菌酶含量具有通量高,所需样本体积量少的优点,将来可以推广应用于大样本人群的调查研究。
王晓莉周一珺杨花梅陈夏芳陶芳芳吴圣楣何振娟
关键词:母乳溶菌酶酶联免疫吸附法
综合措施预防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
陈家慧余晓丹张拥军朱建幸谢利娟钱继红杨庆南夏红萍朱天闻张永红陈妍赵冬莹周一珺何振娟
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肠道黏膜形态与树突状细胞发育活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SD大鼠肠道黏膜形态发育及树突状细胞发育与活化的关系。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在3、5、7、9、11周应用图像分析检测技术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幼鼠肠黏膜绒毛与肠集合淋巴结发育状况及肠树突状细胞发育及活化指标。结果不同发育时期肠绒毛长度、绒毛宽度、绒毛面积、隐窝深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育时期小肠集合淋巴结面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周龄的增加,肠道OX62^+总树突状细胞增加,OX62^+/CD4^-/OX41^-亚型树突状细胞减少,同时,OX62^+/CD4^+/OX41^+亚型树突状细胞增加,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周龄的增长,SD大鼠小肠绒毛-隐窝轴增殖分化,肠道树突状细胞逐渐发育与成熟,且两者的发育成熟状况基本同步。SD大鼠肠黏膜形态及黏膜免疫细胞早在断乳期就逐渐成熟,在7~9周时发育幅度最大,并在11周时逐渐达到成熟状态。断乳早期,食物改变会影响SD大鼠肠道黏膜形态发育及树突状细胞发育活化。
周一珺高娟杨花梅朱建幸陈同辛何振娟
关键词:肠黏膜树突状细胞肠道发育
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感染轮状病毒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
<正>目的研究使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SD新生大鼠感染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100只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人工喂养至10日龄。给10日龄的新生大鼠喂服R...
施君徐瑞何振娟周一珺
关键词:新生大鼠乳凝集素
文献传递
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使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SD新生大鼠感染轮状病毒(RV)腹泻的病情及肠道分泌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的影响,探讨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感染RV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100只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人工喂养至10日龄。给10日龄的新生大鼠喂服RV培养液作为RV感染组,RV感染前和后喂服0.25mg/只的乳凝集素作为乳凝集素预防组和乳凝集素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喂服同剂量不含病毒的细胞培养液。分别于感染病毒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临床症状及腹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肠内容物上清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的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新生大鼠未出现腹泻,其余三组在感染病毒后1d相继出现腹泻,病毒感染组大鼠在感染病毒后第3天腹泻最严重,感染后第7天腹泻症状结束。乳凝集素治疗组和乳凝集素预防组大鼠腹泻程度轻于病毒感染组,病程较病毒感染组缩短。病毒感染组新生大鼠体重在感染后第3天起和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而乳凝集素预防组和乳凝集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病毒感染组肠道IL-6、TNF-α浓度在病毒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之后呈降低趋势。病毒感染组IFN-γ浓度在感染后第5天达高峰。乳凝集素预防组和乳凝集素治疗组的IL-6、TNF-α浓度水平显著低于病毒感染组(P<0.05),且IFN-γ在病毒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结论乳凝集素能够改善RV感染新生大鼠腹泻严重程度、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肠道内IL-6、TNF-α浓度及提高IFN-γ的浓度,提示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RV感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施君周一珺徐瑞李灿何振娟张拥军段招军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细胞因子类乳凝集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