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肠道
  • 3篇细胞
  • 3篇大鼠肠道
  • 2篇乳凝集素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凝集素
  • 2篇轮状
  • 2篇轮状病毒
  • 2篇发育时期
  • 2篇病毒
  • 2篇不同发育时期
  • 2篇LACTAD...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胆汁淤积症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肝内胆...
  • 1篇粘膜
  • 1篇溶菌酶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科医...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7篇杨花梅
  • 5篇何振娟
  • 4篇周一珺
  • 3篇高娟
  • 3篇陈同辛
  • 2篇朱建幸
  • 1篇谭丽梅
  • 1篇李芳兰
  • 1篇杨峰霞
  • 1篇徐翼
  • 1篇房春晓
  • 1篇陈夏芳
  • 1篇盛慧英
  • 1篇陶芳芳
  • 1篇叶家卫
  • 1篇陈敏霞
  • 1篇吴圣楣
  • 1篇王晓莉

传媒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49例临床分析
房春晓陈敏霞叶家卫谭丽梅杨峰霞张芬杨花梅徐翼
Toll样受体在胃肠道免疫中的作用
2008年
人体胃肠道定居着一群非致病性共生菌,同时又频繁接触各种致病性病原体。为维持胃肠道内环境稳定,宿主必须区分致病和非致病性微生物,同时能有效启动合适的免疫和炎症应答。哺乳动物Toll样受体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成员,在启动对病原体进行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胃肠道上皮细胞几乎表达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Toll样受体亚型。胃肠道Toll样受体表达和激活是相互协同调节的。该文概述了胃肠道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在共生菌免疫耐受、胃肠道感染防御及胃肠道炎症中的作用。
杨花梅何振娟
关键词:免疫耐受胃肠道
Lactadherin对脐血树突状细胞及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脐带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细胞因子、外泌小体分泌,及对轮状病毒感染SD大鼠肠道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来了解乳凝集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以后对乳凝集素的...
杨花梅
关键词:脐血树突状细胞乳凝集素轮状病毒肠道免疫功能
文献传递
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肠道黏膜形态与树突状细胞发育活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SD大鼠肠道黏膜形态发育及树突状细胞发育与活化的关系。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在3、5、7、9、11周应用图像分析检测技术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幼鼠肠黏膜绒毛与肠集合淋巴结发育状况及肠树突状细胞发育及活化指标。结果不同发育时期肠绒毛长度、绒毛宽度、绒毛面积、隐窝深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育时期小肠集合淋巴结面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周龄的增加,肠道OX62^+总树突状细胞增加,OX62^+/CD4^-/OX41^-亚型树突状细胞减少,同时,OX62^+/CD4^+/OX41^+亚型树突状细胞增加,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周龄的增长,SD大鼠小肠绒毛-隐窝轴增殖分化,肠道树突状细胞逐渐发育与成熟,且两者的发育成熟状况基本同步。SD大鼠肠黏膜形态及黏膜免疫细胞早在断乳期就逐渐成熟,在7~9周时发育幅度最大,并在11周时逐渐达到成熟状态。断乳早期,食物改变会影响SD大鼠肠道黏膜形态发育及树突状细胞发育活化。
周一珺高娟杨花梅朱建幸陈同辛何振娟
关键词:肠黏膜树突状细胞肠道发育
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小肠粘膜及派氏结T淋巴细胞发育活化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正常SD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肠道绒毛及PP(Peyer’spatches)即派氏结形态学变化和T淋巴细胞发育及活化状况。方法:SD大鼠48只饲养于相同条件下,于16天、3周、5周、7周、9周、11周时随机取8只,取小肠组织及PP,常规制作小肠组织HE染色切片后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SD大鼠小肠粘膜及PP形态学发育情况。收集PP,酶消化后得到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P中CD3+淋巴细胞及CD3+CD4+、CD3+CD8+、CD3+CD4+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PP中的淋巴细胞IL-4mRNA、IFN-γmRNA及IL-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3~7周绒毛高度、绒毛宽度、绒毛面积及隐窝深度随周龄呈增长趋势,7周后各指标呈小幅波动。(2)PP数目及面积随周龄呈增长趋势。(3)5周时CD3+、CD3+CD4+淋巴细胞及IL-4mRNA表达显著高于3周时(P<0.01),5周以后各周龄间无显著性差异;5周时CD3+CD8+、CD3+CD4+CD25+淋巴细胞及IFN-γmRNA和IL-2mRNA表达显著低于3周时(P<0.01),5周后各周龄间无显著性差异,16天时PP中淋巴细胞IL-4mRNA、IFN-γmRNA及IL-2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3周时(P<0.01)。结论:小肠粘膜7周前随周龄逐渐发育成熟,7周后小肠粘膜发育渐趋稳定;PP数目和面积随周龄呈增长趋势,成年期达到最大值;断乳前后是PP中淋巴细胞发育活化重要时期。
高娟李芳兰周一珺杨花梅陈同辛何振娟
关键词:小肠粘膜淋巴细胞发育活化
乳凝集素对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大鼠肠道分泌IL-2、IL-4及INF-γ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新生SD大鼠肠道分泌白细胞介素(IL)-2、IL4及γ干扰素(INF-γ)浓度的变化及乳凝集素(laetadherin)对其的影响。方法10日龄清洁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轮状病毒感染组(V组)和轮状病毒感染+laetadhefin组(VL组)三组,每组15只。N组予以人工喂养;V组在人工喂养的第1天同时给予轮状病毒喂养;VL组人工喂养的第1天给予轮状病毒喂养,出现腹泻症状后给予每天0.25mg lactadhefin喂养,直到腹泻停止。分别于给病毒前(T1)、腹泻最严重时(T2)及腹泻结束后(T3)各时间点取肠内容物上清,测定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浓度。结果三组大鼠小肠内IL-2、IL4和IFN-γ浓度在T1时间点差异元明显统计学意义;在T2时间点,V组和VL组IL-2、INF-γ浓度分别为(97.97±7.99)、(25.00±8.32)pg/ml和(70.00±8.27)、(20.53±2.10)pg/ml,均低于N组[(348.84±45.44)、(33.95±5.76)pg/ml](P均〈0.05);而在T3时间点,IL组IL-2、INF-γ浓度明显高于V组[(369.83±36.83)、(42.59±7.54)pg/ml与(293.59±45.64)、(31.35±3.63)pg/ml,P〈0.05],VL组与N组浓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Lactadhefin在轮状病毒感染大鼠能提高IL-2和IFN-γ浓度,在抗轮状病毒感染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杨花梅高娟盛慧英周一珺陈同辛朱建幸何振娟
关键词:LACTADHERIN轮状病毒
母乳中溶菌酶含量的初步测定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初步研究我国产妇不同时段母乳中溶菌酶含量,为了解我国产妇人群的基本资料奠定基础。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溶菌酶含量。结果:母乳中溶菌酶含量在初乳组最高,其次是成熟乳组,过渡乳组最低;其中两两比较:初乳与成熟乳、过渡乳溶菌酶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成熟乳与过渡乳溶菌酶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过渡乳组溶菌酶含量与初乳组呈正相关,而与成熟乳组无明显相关性。3组的溶菌酶含量测定值均低于国外报道,尤其是初乳中溶菌酶含量更低。结论:应用ELISA法检测溶菌酶含量具有通量高,所需样本体积量少的优点,将来可以推广应用于大样本人群的调查研究。
王晓莉周一珺杨花梅陈夏芳陶芳芳吴圣楣何振娟
关键词:母乳溶菌酶酶联免疫吸附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