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智
- 作品数:30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出血性转化和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和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和其他临床资料,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价发病90d时临床转归,转归良好定义为mRS评分0~2分。根据HT情况将患者分为HT组和非HT组,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T和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8例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25例(52.1%),平均年龄(64.77±9.14)岁,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17.70±3.77)分。22例(45.8%)发生HT,其中9例为有症状HT;24例(50.0%)转归良好。HT组男性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30.4%对 72.0% x2=8.293,P=0.004),而糖尿病(65.2%对36.0%;X2=4.090,P=0.043)和心房颤动(78.3%对44.O%;x2=5.880,P=0.015)的患者比例以及基线空腹血糖水平[(8.514±4.400)mmol/L对(6.354±1.472)mmol/L;t=2.319,P=0.025]则显著高于非HT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优势比(oddsratio,OR)6.13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1)1.617-23.291;P=0.042]是机械取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转归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16.050±4.865)分对(19.210±4.423)分;t=2.354,P=0.023]以及糖尿病(29.2%对70.8%;X2=8.333,P=0.004)、前循环卒中(62.5%对87.5% x2=4.000,P=0.046)、大脑中动脉闭塞(29.2%对75.0%;x2=10.101,P=0.002)和脑实质血肿(4.1%对3.3%;P=0.011)患者比例显著低于转归不良组,而心房颤动(75.0%对45.8% x2=4.2
- 张无媛周宏智吕美云季秋虹高子阳刘书宏张云峰
- 关键词:卒中机械溶栓血栓切除术
- 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患者情绪状况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85例帕金森病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以及焦虑量表(HAMD)、(HAMA)的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升高、UPDR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UPD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以及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两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普拉克索能够有效缓解帕金森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并促进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的改善。
- 秦敏俭周宏智冯振宇
- 关键词:盐酸普拉克索帕金森病情绪状况
- 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体会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讨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要点、并发症及疗效的体会。方法:对4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颅内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43例患者发现47个动脉瘤,栓塞导致出血的43个。其中38个100%闭塞,4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中出血2例,血管痉挛5例,术后血管痉挛3例。术后39例临床痊愈,2例因合并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引流术,2例死亡,随访期间均无再出血。结论:作者体会对颅内动脉瘤可应用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曹茂红吴新民周宏智柯开富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决策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运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评估3D-DSA在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颅内动脉瘤86例患者行3D-DSA造影检查,术前选择栓塞治疗方案,术中指导手术操作,栓塞后考察致密栓塞﹑过度栓塞和不全栓塞及载瘤动脉的情况,评价3D-DSA对栓塞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颅内动脉瘤86例介入手术中,致密栓塞69例(80.2%),栓塞>90%12例(13.9%),<90%4例(4.6%)。术中出血3例,死亡2例。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贲智进吴新民周宏智张云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电解可脱式弹簧圈微导管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内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辅助技术栓塞治疗的17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辅助3D弹簧圈栓塞12例,球囊辅助3D弹簧圈5例,其中支架辅助7例100%栓塞,3例95%栓塞,2例90%栓塞;球囊辅助2例100%栓塞,1例95%栓塞,2例90%栓塞。随访3~12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辅助介入栓塞技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蔡可夫周宏智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全人群的发生率大约为十万分之六至八,它大约占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数的75%左右,长期死亡率高达10%至24%。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 徐添王伟张云峰周宏智吴新民柯开富
-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纳洛酮治疗脑出血4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2年
- 周宏智
- 关键词:纳洛酮脑出血
- 血清饥饿对HT22细胞FOXO1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血清饥饿对HT22细胞叉头框蛋白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FOXO1蛋白在脑缺血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去血清饥饿损伤细胞模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细胞损伤,四甲基偶氮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血清饥饿对HT22细胞FOXO1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LDH和MTT结果显示随着血清饥饿时间的延长,细胞损伤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呈时间依赖性。去血清饥饿6 h后,FOXO1的Ser 319位点磷酸化降低,Ser256和Thr2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血清饥饿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可以导致FOXO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发生变化。
- 邓爱清周宏智陈霞
- 关键词:血清饥饿蛋白磷酸化
- iNOS抑制剂对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进一步证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催化所形成的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毒性作用。方法:将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短暂夹闭3分钟,然后分成应用药物组-氨基胍(AG)和非药物组.48小时后取海马脑片,观察顺向群峰电位(oPS)以及组织学改变。结果;给药组大部分可见oPS发放.而对照组只见有突触前排放(pv)无oPS(P<0.05),两组超微结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证明大鼠海马短暂缺血/再灌注后iNOS抑制剂可减轻神经元损害,即可抑制血由iNOS诱生表达所形成的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毒性作用。
- 柯开富包仕尧姜正林周宏智
- 关键词:一氧化氮药物保护脑缺血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 2002年
-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及栓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 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 DSA检查 ,7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19例 DSA发现病变 ,阳性率 73.1% ,动脉瘤 11例 ,动静脉畸形5例 ,烟雾病、脑膜瘤及动脉炎各 1例 ,7例未发现病变。 7例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有效 ,有效率 10 0 %。结论 :DSA有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周宏智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内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