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
- 作品数:2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观念对科学认知—创造的主导建构作用不可忽视——评杨耀坤教授新著《科学创造理性的探求》
- 2007年
- 科学创造理性问题,即科学认知一创造是否有规律可循和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的问题.是科学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对这一问题,传统心理学、思维科学和发现逻辑囿于心理一思维形式;创造学则仅关注创造主体的能力结构和创造的方法、技巧,均未能以创造的思想内容之运动为研究对象,从而难以揭示创造的奥秘。当代认知科学对以上研究方式有根本的突破.如认知心理学便关注认知内容的运动。但认知心理学将认知归结为信息加工.显得过于简化.难以引入知识以外因素的考虑.使得认知的能动性令人费解。哲学和科学认识论却在此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自康德突出认识的主体性,提出通过先验范畴综合后天经验判断.获得“先天综合判断”即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用以解释人类认识之秘以来,各种关于认识的预设前提的见解层出不穷。这类见解极有助于阐发认识的能动性,但它们要么失于狭隘、僵化和先验性(如康德的“先验范畴”)要么过于简化和偏向于可操作(如皮亚杰的“认识图式”),要么强调预设前提对科学理论创造的逻辑蕴涵意义(如库恩的“范式”)或单向决定作用(如麦克斯韦尔的“形而上学蓝图”)。后者由于对预设前提同理论建构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解释工具.使其极有意义的创造思维模式显得神秘莫测.结果很快被科学哲学家抛弃.
- 宋伟
- 关键词:科学认识论传统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科学哲学家
- Łukasiewicz命题演算形式系统公理独立性证明
- 2023年
- 在有关Łukasiewicz命题演算形式系统的公理独立性证明中,一种常见的做法是直接运用模型论的方法构造出若干三值模型来表明各公理的独立性。不过,这种做法既没有详细解释构造这些三值模型的原因和依据,也没有系统说明构造这些三值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实际上,一种直观而自然的思考进路完全可以弥补上述做法的不足。
- 宋伟
- 关键词:命题演算公理独立性
- 量子革命的写照——评《海森伯传》
- 2001年
- 这本传记用科学哲学作为编史方法论。海森伯从慕尼里学到了物理 ,从哥丁根学到了数学 ,又从哥本哈根学到了哲学。他是三个科学共同联合培养的结果 ,因此能胜任量子革命的先锋。
- 宋伟胡少文
- 关键词:书评矩阵力学
- 论归纳与演绎逻辑的融合被引量:6
- 2003年
- 由于归纳与演绎逻辑具有不同的逻辑推理特征,二者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分化的状态。然而,目前人工智能逻辑程序设计的研究正在改变这种状态,即在一种逻辑=推理+控制的新框架内,归纳与演绎逻辑之间出现了一种融合的倾向。
- 宋伟桂起权
- 关键词:归纳逻辑演绎逻辑逻辑程序设计
- 演证式科学、经典科学模型与普遍语言
- 源于亚里士多德演证式科学的"经典科学模型"作为科学理性的理想标准具有类似形式公理系统的特征,即由"语言"和"演绎"两部分构成并具有某种"可靠性"、"完全性"和"可判定性"。鉴于"普遍语言"的最初设想就在于通过简单观念或简...
- 宋伟
- 若干命题联结词集合的完备性和不完备性证明
- 2010年
- 命题联结词集合的完备性和不完备性是命题逻辑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证明了联结词集合{∨,∧,→,}和{~,}的不完备性,并在表明联结词集合{~,∧},{~,∨}和{~,→}是完备的基础上证明了两个单元集{↓}和{|}是完备的。
- 宋伟
- 关键词:不完备性
- 《模态逻辑指南》中的若干错误
- 2010年
- Hughes和Cresswell的《模态逻辑指南》一书中存在着几处重大的错误,虽然Hughes和Cresswell专门对其进行了订正,但仍有几处错误未被注意到。
- 宋伟
- 关键词:模态逻辑
- BACON机器、科学发现与创造——AI心理学派学者西蒙思想解读被引量:3
- 2003年
- H·西蒙所领导的人工智能(AI)心理学派,在F·培根关于归纳机器的思想指引下,在对一系列科学发现进行了计算模拟之后,确认了人类科学推理就是启发式搜索的过程,换句话说,人类问题求解的启发式搜索法就是科学发现的逻辑或方法。同理,借助于“有选择的搜索”的心理解释可以揭示科学创造的奥秘。
- 桂起权宋伟
- 关键词:西蒙科学哲学归纳逻辑
- 公理方法、经典科学模型与普遍语言
- 2024年
- 由亚里士多德的“推演式科学”理论概括而来的“经典科学模型”和由笛卡尔的“普遍语言”观念发展而来的“普遍文字”、“哲学语言”、“概念文字”等各种“普遍语言”是两种获取和构建科学知识的方式。从表面上看,二者似乎是两个不同的话题。但通过对二者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的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共同具有“公理方法”的公理化、演绎化和系统化等特征,就此而言,它们具有内在的等价性。这种等价性在19世纪逻辑数学化和数学逻辑化的活动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过,普遍语言还具有经典科学模型所不具有的符号化和形式化特征。正是对一种理想而完美的“普遍语言”的寻求——从“发现”到“发明”、从“分类”到“抽象”——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公理方法从“实质的”向“形式的”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了公理方法的普遍性、灵活性和可应用性。这些无疑表明经典科学模型与普遍语言都是公理传统或公理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展现了其对科学知识的意义。
- 宋伟
- 关键词:公理方法
- 对Hamilton谓词形式系统中两个公理模式的讨论
- 2010年
- Hamilton的谓词形式系统中有这样两个公理模式:((xi)A→A)(其中xi不在A中自由出现)和((xi)A(xi)→A(t))(其中项t对A(xi)中的xi是自由的)。在将Hamilton的谓词形式系统与Church,Hunter,Mendelson等人的系统进行比较之后,分析了Hamilton将((xi)A→A)(其中xi不在A中自由出现)作为一个公理模式的原因,并得出结论认为,在Hamilton的谓词形式系统中公理模式((xi)A→A)(其中xi不在A中自由出现)完全可以归结为公理模式((xi)A(xi)→A(t))(其中项t对A(xi)中的xi是自由的),从而使该系统的公理模式得以简化。
- 宋伟
- 关键词:HAMIL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