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脏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外循环
  • 3篇麻醉
  • 2篇心脏直视
  • 2篇心脏直视手术
  • 2篇直视
  • 2篇直视手术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转流
  • 1篇心瓣膜
  • 1篇心瓣膜置换
  • 1篇心瓣膜置换术
  • 1篇心病
  • 1篇心肺
  • 1篇心肺转流
  • 1篇心肺转流术
  • 1篇心肌肌钙蛋白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9篇张野
  • 6篇顾尔伟
  • 3篇张健
  • 3篇吴蓉蓉
  • 3篇戴秀萍
  • 3篇刘学胜
  • 2篇司力
  • 1篇杨九华
  • 1篇王尊凤
  • 1篇曾一平
  • 1篇贾敬华
  • 1篇贾敬华
  • 1篇曾因明
  • 1篇吴蓉蓉
  • 1篇吕礼应
  • 1篇张野
  • 1篇陆应玉
  • 1篇田鸣
  • 1篇苏榆
  • 1篇曾一平

传媒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安徽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七氟醚和安氟醚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1998年
目的:观测七氟醚和安氟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七氟醚组和安氟醚组。全心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结果:1MAC的七氟醚或安氟醚可以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冠脉阻力,增加再灌注心肌的冠脉流量,促进再灌注损伤后左室功能的恢复。在降低缺血损害和提高再灌注冠脉流量方面,七氟醚比安氟醚更明显。结论:七氟醚和安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脏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张野田鸣曾因明
关键词:七氟醚安氟醚心肌再灌注损伤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动态变化。方法 :2 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别于术前、再灌注 30min、6 0min、6h和术后 2 4h测定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同工酶 (CK 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羟基丁酸脱氢酶 (HBDH)水平。结果 :再灌注后各期CK、CK MB、AST、LDH、HBDH活力均逐渐升高 ;且再灌注30min后 ,各期CK MB活力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1) ;CK、AST、LDH、HBDH活力于再灌注 6 0min、6h、2 4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动态观察心肌酶活力的变化 ,可作为判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害程度和预后监测的有用指标。
司力张野顾尔伟吕礼应王尊凤杨九华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围手术期心肌酶
卡肌宁在复合麻醉应用中的效应观察
1991年
卡肌宁是一种新型中效非去极化神经肌肉松弛剂。本文通过17例临床应用,对卡肌宁作用期间肌松效应、血气及拔管时病人的表现3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卡肌宁肌松效应平均显效时间1.40±0.75min,维持时间为30.31±6.76min,恢复时间为58.53±17.21min。从这些资料看出卡肌宁作用为中效,显效快、无蓄积。此外,观察呼吸变化及拔管时的表现,作者认为除指导和平衡血中卡肌宁刺量外,也可作为对卡肌宁作用期效应监测的一种指标。
戴秀萍曾一平苏榆张野
关键词:麻醉肌松效应复合麻醉
经腹全肝血流阻断巨大肝肿瘤切除术血液动力学的调控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全肝血流阻断 (THVE)巨大肝肿瘤切除术围麻醉期血液动力学的调控措施。方法  10例全肝血流阻断下巨大肝肿瘤切除术病人 ,用多巴胺 (3~ 5 μg·kg- 1· min- 1 )支持心血管功能 ,阻断前输血补液 ,提高中心静脉压至 1.2 k Pa水平 ,采用Swan- Ganz导管技术监测围麻醉期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肝血流阻断后 ,CVP下降 (2 7.6 % ) ,HR增快 ,SVRI增加 (2 4.3% ) ,CI(17.8% )和 L VSWI(2 2 .6 % )明显下降 ,MAP仅下降 14.3% ,以阻断 5 min为甚 ,肝血流开放后 ,各参数均恢复稳定。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支持循环 ,阻断前提高 CVP,阻断后快速输血补液 ,是防止
顾尔伟刘学胜张野张健戴秀萍吴蓉蓉
关键词:全肝血流阻断血液动力学麻醉肝肿瘤切除术
可乐定对体外循环病人血浆应激激素的影响
1997年
可乐定对体外循环病人血浆应激激素的影响顾尔伟1张野1贾敬华2吴蓉蓉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机体应激反应强烈。中枢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可乐定,通过抑制中枢交感冲动的发放和外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降低交感张力;还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减...
顾尔伟张野张野贾敬华
关键词:体外循环血浆应激激素麻醉前用药
丙泊酚对风心瓣膜置换术转流后左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风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肺转流 (CPB)后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例风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 (C组n =10 )和丙泊酚组 (P组n=10 ) ,分别以咪唑安定 0 1~ 0 2mg·kg-1·h-1或丙泊酚 2~ 6mg·kg-1·h-1维持麻醉 ,CPB期间和CPB后持续注药。两组芬太尼应用相同。观察缺血 /再灌注后 3 0分钟、60分钟和 2 4小时血清心肌酶谱变化 ,并采用Swan Ganz导管技术监测停CPB后MAP、HR、SI、CI、PCWP、SVRI和LVSWI变化。结果 缺血 /再灌注后三个时点LDH和CK MP均较麻醉前升高 ,C组升高更为明显。CK MB再灌注后 60分钟和 2 4小时 ;LDH再灌注 2 4小时与P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P组停CPB后各时点HR较基值显著减慢 (P <0 0 1) ,PCWP、SVRI显著降低 (P <0 0 1) ,SI、LVSWI显著增高 ,CI较C组相对为高。结论 丙泊酚维持麻醉 ,减轻了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并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维持满意的心脏指数 ,促进缺血后左心功能的恢复。
顾尔伟张野张健司力刘学胜
关键词:丙泊酚左心室功能风心病瓣膜置换术
异氟烷预适应对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异氟烷预适应对心内直视手术中缺血 /再灌注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异氟烷预适应组 (I组 ,n =2 0 )和对照组 (C组 ,n =2 0 )。两组病人均采用相同剂量芬太尼麻醉(30 μg·kg-1) ,其中异氟烷预适应组在主动脉阻断前吸入 10min 1MAC的异氟烷 ,随后继以 5min的洗脱期 ,而对照组只给予15min的纯氧吸入。观察麻醉前 (T0 ) ,主动脉开放后即刻 (T1)、2h(T2 )、6h(T3 )、2 4h(T4)、4 8h(T5)、各时点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主复跳率。结果 预适应组在主动脉开放后血浆CK MB(T2 ,T3 )及cTn I(T1~T5)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并且心脏自主复跳率有显著增高。结论 在临床心内直视手术中 ,由缺血 /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异氟烷预适应可以产生和缺血预适应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
刘学胜张健张野顾尔伟陆应玉胡兴敬
关键词:异氟烷心肺转流术
食道癌术后镇痛期心率变异的观察
1998年
<正>心率变异被认为是反映心脏植物神经活性的指标,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20例开胸食道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期进行心率变异(HRV)观察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食道癌手术患者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58岁(51~64岁),体重56±10kg,ASAⅠ~Ⅱ级,无严重心肺疾病或糖尿病,术前ECG无明显异常,肝肾功能正常.二。
曾一平张野李军戴秀萍
关键词:食道肿瘤镇痛心率变异
可乐定对体外循环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1998年
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可以发生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ill syndrome EIS),表现为血浆T_3、T_4降低,促甲状腺素(TSH)不升高,研究认为EIS与麻醉、手术及非生理性CPB引起的机体高应激状态有关.中枢性_(a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可乐定,能显著抑制CPB期间应激激素的分泌但能否改善甲状腺功能,本文对此进行观察.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例先心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年龄6~30岁,男12例,女18例,择期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无垂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其它内分泌疾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可乐定组,术前90min口服可乐定5ug·kg^(-1).两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及辅助用药均一致.
顾尔伟张野贾敬华吴蓉蓉
关键词:体外循环甲状腺功能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