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 2008年
- 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罗格列酮(RSG)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布秀君王超郄华黄燕南李东莺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
- 西格列汀或格列齐特缓释片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用甘精胰岛素与西格列汀联用甘精胰岛素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血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有5例患者(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未复诊无法追踪,剩余10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中3例(6.00%)发生不良反应:1例腹痛, 2例头晕;对照组中2例(4.00%)发生不良反应:1例恶心,1例头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控制平稳,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李东莺郄华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格列齐特甘精胰岛素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的表达及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设置5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PAC-1、CD62P表达明显升高(P<0.01);将2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组,结果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PAC-1、CD62P表达明显高于UAER正常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均P<0.05).血小板活化的PAC-1、CD62P表达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5,1.064,均P<0.05).
- 李东莺布秀君杨红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小板活化因子
- 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急性马尾综合征合并截瘫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孙××,男,40岁,病例号120329.主因"间歇性腰腿痛16年,按摩后诱发病情加重出现双下肢无力伴会阴区麻木6天",于2002-6-19入院.入院时查体:腰椎活动度前屈10°,后伸5°,左、右侧屈5°,L3~L4、L4~L5、L5~S1棘间压痛,L4、L5双侧棘突旁压痛伴放射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0°,右侧直腿抬高试验60°,加强试验阳性,左下肢L5神经分布区痛觉减退,双膝腱、跟腱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会阴区感觉无减退.
- 刘延青王平李东莺张莹宋琪
- 关键词:胶原酶蛋白酶溶解术
- 不典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疗体会(附20例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典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不典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各项辅助检查、病理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多是中年女性,病程较长,50%的患者仅有轻度的甲状腺触痛,患者可出现血沉和甲状腺功能检测正常、核素扫描可为冷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因病期不同,变化较大。结论:以甲状腺结节就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虽结节质地硬,但活动度良好,如能考虑到本病,注意血沉、甲状腺功能检查,了解病程中不同时期超声检查的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鉴别结节性质的首选方法。切勿轻易手术治疗。
- 郄华李东莺魏尉袁丁
- 关键词:甲状腺炎亚急性
- 2型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及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特征及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消化内科住院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并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7%,78例)、B组(HbA1C>7%,61例),另外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性PU患者73例为C组(对照组)。结果A组和B组患者反酸、嗳气、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腹胀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幽门螺杆菌(Hp)根治率及疗效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患者发生胃溃疡、复合溃疡及直径>1.0 cm溃疡的概率和Hp感染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T2DM患者发生PU时,消化道症状表现并不明显,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临床应提高警惕;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T2DM患者的教育及管理,并发PU时,在积极治疗消化道溃疡的基础上,还应加强血糖控制。
- 李东莺徐宏燕布秀君杨玲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糖化血红蛋白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与危险因素分析
- 李东莺杨金奎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与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应用NeurometerCPT/C神经测量仪检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了解DPN的发病情况;探讨DPN和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
对象和方...
- 李东莺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神经纤维神经病变
-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与伴发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应用感觉神经测量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测定20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于2000Hz、250Hz、5Hz时的电流感觉阈值(CPT),并检测眼底、HBA_1C、血压,记录患者年龄、病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患者CPT值明显升高,DM患者CPT值下肢较上肢明显升高;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CPT值明显高于眼底正常组,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CPT值明显高于眼底正常组;在考虑了病程因素外,足部反应无髓神经纤维功能的5HzCPT值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M患者的大、小神经纤维均受累;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常同时合并外周神经病变,足部5HzCPT值最敏感,当CPT值异常时,应及早检测眼底,以早期防治DR。
- 李东莺杨金奎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
-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与伴发肾脏病变的关系探讨被引量:3
- 2008年
- 李东莺杨金奎
- 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