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梵

作品数:63 被引量:520H指数:1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肝炎
  • 36篇乙型
  • 34篇乙型肝炎
  • 28篇慢性
  • 25篇病毒
  • 20篇肝硬化
  • 17篇慢性乙型
  • 17篇慢性乙型肝炎
  • 13篇纤维化
  • 13篇肝纤维化
  • 10篇FIBROS...
  • 9篇抗病毒
  • 9篇肝炎病毒
  • 8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乙型肝炎肝
  • 8篇乙型肝炎患者
  • 8篇肝炎肝硬化
  • 8篇肝炎患者
  • 7篇乙型肝炎肝硬...
  • 6篇衰竭

机构

  • 38篇解放军第30...
  • 8篇解放军第三○...
  • 7篇解放军第三〇...
  • 6篇解放军302...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新疆军区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解放军第三0...
  • 1篇解放军第三O...
  • 1篇解放军第五医...
  • 1篇军事科学院

作者

  • 63篇李梵
  • 43篇陈国凤
  • 35篇邵清
  • 25篇李冰
  • 24篇张健
  • 21篇纪冬
  • 16篇韩萍
  • 12篇闫涛
  • 11篇王慧芬
  • 9篇徐东平
  • 9篇陈松海
  • 7篇李莉
  • 7篇王春艳
  • 6篇李永纲
  • 6篇李冰
  • 6篇李克
  • 6篇李忠斌
  • 6篇李忠斌
  • 5篇臧红
  • 5篇陈菊梅

传媒

  • 11篇传染病信息
  • 7篇肝脏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解放军药学学...
  • 3篇中国肝脏病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ibroScan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验证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Scan检测肝脏纤维化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98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小板、凝血、肝纤维化四项等指标,并行经皮肝穿刺活组...
张健李冰李梵李娟王春艳邵清陈国凤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FIBROSCAN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BCP区基因突变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结局是由病毒、肝细胞和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决定的。HBV感染重症化导致的重型肝炎或肝衰竭在临床上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病死率很高,是我国传染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李梵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HBV病毒基因突变肝衰竭
肝衰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肾功能改变与预后相关
2011年
目的分析肝衰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肾功能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从302医院2003-2008年1 810例肝衰竭患者中选取合并SBP者143例(A组),选取腹水细胞学检查不足诊断SBP标准,但临床上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者276例(B组)做为对照组。按出院时患者预后分好转组与非好转组。对基本资料、抗生素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非好转患者肌酐值均大于好转患者(P<0.05)。A组中好转患者治疗中肌酐值明显下降(P<0.05),非好转患者肌酐值无明显变化(P>0.05)。B组非好转患者治疗5d时肌酐值升高(P=0.003)。结论肝衰竭合并SBP患者治疗过程中肌酐值下降者预后相对较好。
闫涛王慧芬李梵李克岳小静王慧张慧英王海清黄顺
关键词:腹膜炎肾功能衰竭预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分子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差异与治疗前宿主细胞3种干扰素作用相关分子ISG15、OAS2和IFNAR1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8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门诊就诊的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治疗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治疗后6个月HBVDNA载量(拷贝/ml)下降≥2log10,同时有血清ALT显著下降者列入病毒学应答组(n=16),其余列入无应答组(n=12)。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PBMC中ISG15、OAS2、IFNAR1的表达水平。根据公式k=-(1/log10E)判断待测基因与GAPDH的扩增效率是否一致,并计算相对表达量。结果ISG15、OAS2、IFNAR1与GAPDH的扩增效率分别为2.15、2.21、2.20、2.19;扩增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73、0.997、0.997,扩增效率较一致,可以用2-ΔCt方法进行分析。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ISG15表达水平分别为0.007±0.006,0.090±0.080;OAS2分别为0.004±0.004,0.022±0.019;IFNAR1分别为0.230±0.160,0.023±0.017。其中,应答组ISG15和OAS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应答组(P<0.001),IFNAR1水平显著高于无应答组(P<0.001)。结论在PEGIFN治疗前对患者PBMC进行ISG15、OAS2和IFNAR1 mRNA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有助于预测PEGIFN疗效。
李晓东李梵韩萍张健臧红陈国凤徐东平
关键词:干扰素Α肝炎乙型慢性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干扰素-α作为首选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之一,具有疗效持续久的优点,但有效率仍然较低,价格昂贵、副作用多,因此如何在抗病毒前预测干扰素-α抗病毒疗效至关重要。本文从宿主的转氨酶水平、免疫状态、肝脏病理状态、遗传背景、一般情况以及病毒的定量、基因分型以及病毒变异等预测因素上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医师选择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
李梵陈国凤徐东平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21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其中肝硬化72例)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60例(其中肝硬化220例)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进行对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1.2%(47/221),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10.9%(72/660)(P<0.02);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0.6%(22/72),明显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发病率23.4%(35/149),(P<0.05),并明显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11.3%(25/220),(P<0.05)。结论肝硬化是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肝硬化和丙型肝炎病毒共同作用导致了2型糖尿病危险性的增加。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
邵清陈国凤李梵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2型糖尿病
失代偿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6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合并腹水的PBC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实验检查的特点。方法分析66例肝功能失代偿期合并腹水的PBC患者,分析入院时(治疗前)临床症状及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凝血酶原活动度(PA)、腹水化验等指标。结果66例PBC中女性61例(92.4%),平均(53.7±9.9)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腹胀(90.9%)、乏力(87.8%)、食欲减退(62.1%)、皮肤瘙痒(34.8%)。最常见的体征为黄疸(75.8%)、脾大(68.2%)、肝大(57.8%)。对ChildPugh计数分级法为A和B级的34例与C级的32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成组t检验,两组患者ALT、AST、GLO、TC、TG、ALP、GGT、HB、PLT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失代偿期PBC患者仍以中年女性多见,以腹胀、乏力、食欲减退、瘙痒、黄疸、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以胆汁淤积为主,伴有ALP、GGT显著增高,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以熊去氧胆酸(UD-CA)为主的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李梵闫涛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汁性失代偿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53例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临床、免疫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观察 15 3例PBC的临床表现 ,并分析有关实验室检查资料 ,35例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 有典型的皮肤瘙痒者占 43 79% ,肝肿大占 46 41% ,脾肿大者占 39 87% ,有皮肤、巩膜黄染者占 84 30 % ,随病情进展血清胆红素 (SB)逐步上升 ,而胆碱酯酶 (CHE)逐步下降 (P <0 0 1) ;丙氨酸转氨酶 (ALT)、人血白蛋白在病程晚期明显下降 (P <0 0 5 ) ,ALT、CHE与SB呈酶 胆分离现象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在病情晚期反而上升 (P <0 0 5 ) ;碱性磷酸酶 (ALP)、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在病情早期即明显升高 ,随病情进展到中期ALP明显下降 (P <0 0 5 ) ,到晚期GGT明显下降 (P <0 0 1)。抗线粒体抗体 (AMA)阳性者占83 7%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M2 )阳性者占 6 9 3%。 35例经肝组织学检查确诊病例中 ,10例为AMA阳性者 ,2 5例为血清学检测全阴者。结论  5 0 %以上的PBC无典型临床症状 ;80 %以上的PBC可以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确诊 ;部分依临床资料不能确诊病例 ,应行肝脏组织学检查确诊。
陈国凤李莉高君李梵李冰
关键词:病理特点自身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联合序贯治疗被引量:4
2004年
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一种致命性的肝脏疾病,系感染HBV所致,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HBV 感染率非常之高,因此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成为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热点,且其进展很快.但由于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抗乙肝病毒的联合/序贯治疗已得到了专家们的共识.目前最常见的抗病毒药物仍为干扰素以及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他们之间的联合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李莉成军纪冬李梵藏红
关键词:抗乙型肝炎病毒联合序贯治疗乙型肝炎干扰素核苷类似物
11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110例PBC患者分为熊去氧胆酸 (UD CA)治疗组 ,UDCA加泼尼松治疗组 ,UDCA加复方茵陈注射液治疗组 ,UDCA加思美泰治疗组及UDCA加思美泰及中药联合治疗组 ,治疗前及治疗满 2周、 4周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l)水平 ,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疗程满 4周后 ,各治疗组血清TBil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下降 ,UDCA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各组均较单独应用UDCA治疗组TBil下降速度快 ,幅度大。其中UDCA与中药及思美泰联合组治疗 2周后TBil均较前明显下降 (P <0 0 1和P <0 0 5 ) ;UDCA与强的松组治疗后TBil亦呈持续下降趋势 ,但随治疗时间延长 ,使用激素的副作用发生率增加。结论 :UDCA与思美泰、中药联合应用是治疗PBC的较好方法。
陈国凤成军李莉李冰李梵张玲霞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熊去氧胆酸泼尼松复方茵陈注射液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