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媛 作品数:36 被引量:166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并且术中有输血的单胎产妇114例,根据术中输血血液来源不同将产妇分为自体组(57例)及异体组(57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检测并记录两组凝血标志物、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输血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P65 mRNA表达及P65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1),但自体组低于异体组(P<0.01);两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均出现明显升高,但自体组低于异体组(P<0.01);两组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均略高于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自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3/57),明显小于异体组的17.54%(10/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4)。结论剖宫产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处理并回输后对产妇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相较于异体输血,自体血液回输更能有效降低产妇术后炎性反应,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亦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有利于改善预后。 尹坚银 李爱媛 陈亮关键词:剖宫产术 血液凝固试验 炎症 缝隙连接在重度失血性休克兔脑损伤延生复苏中对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重度失血休克兔脑损伤延生复苏中对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的作用机制,为延生复苏提供新的临床策略和方法。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4组:A组(常规复苏组)、B组(低温复苏组)、C组(辛醇复苏组)和D组(低温+辛醇复苏组),每组6只。动物麻醉后,机械通气,动静脉插管,心电监测。采用改良的Wiggers法制作重度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模拟临床将该模型分为三期:即失血休克期,院外救助期,院内复苏期。动物处死后取右半脑组织作脑组织干湿重比检测,取部分脑组织作Cx43免疫组化、Na^+-K^+-ATP酶、Ca^(2+)-ATP酶活力测定。结果B、C、D组的脑组织干湿重比明显低于A组(P<0.05);Cx43的免疫组化示B、C、D组与A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多(P<0.05);B、C、D组的Na^+-K^+-ATP酶活力、Ca^(2+)-ATP酶活力明显高于A组(P<0.05),但B、C、D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抑制缝隙连接可提高重度失血性休克兔缺血性脑损伤后延生复苏中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抑制缝隙连接和低温在重度失血性休克缺血性脑损伤延生复苏中对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作用相似;低温在重度失血性休克缺血性脑损伤延生复苏中有可能是通过阻断GJ/Cx43上调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而起作用的。 李珍 高鸿 李爱媛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辛醇 NA^+-K^+-ATP酶 CA^2+-ATP酶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0.75%罗哌卡因15 mg复合舒芬太尼5μg ,B组为13.5 mg复合舒芬太尼5μg ,C组12 mg复合舒芬太尼5μg ,D组10.5 mg复合舒芬太尼5μg ,每组20例,观察并比较各组麻醉效果、感觉及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D组与其余三组在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T4水平的例数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在T6水平,D组与A组例数差别亦有显著性( P <0.01)。此外,D组与A组改良Bromage评分3级的例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余组间改良Bromage评分3级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D组在麻醉效果优的评价等级上例数少于其余三组(P <0.05)。A 组低血压发生的例数多于C组和D组(P <0.05),各组间恶心呕吐、寒战及瘙痒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均无心动过缓发生。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罗哌卡因12 mg复合5μg舒芬太尼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手术中,既能保证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又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冠 李爱媛 刘大民关键词:剖宫产术 子痫 多模式镇痛在妇科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妇科手术围术期镇痛、镇静及舒适度的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60例椎管内麻醉下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分为两组(n=30):A组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镇痛泵罗哌卡因150mg+喷他佐辛90mg;B组术前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术毕镇痛泵罗哌卡因150mg+喷他佐辛30mg。记录患者生命征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切皮、术后行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Bruggrmann患者舒适度评分。结果VAS评分术毕2、4、8和12hB组较A组低(P〈O.05)o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ggrmann评分术毕2、4、8hB组较A组高(P〈n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较B组高(P〈0.05)。结论妇科病人围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能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其不良反应少,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张洁 李爱媛关键词:麻醉 脊椎 妇科外科手术 BiPAP无创通气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2年 呼吸管理是麻醉手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对于一些手术时间较短,术后需快速苏醒的短小手术,通常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术中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不行气管插管,但这种麻醉方式极易导致患者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本研究将无创通气技术应用于这类患者术中呼吸功能辅助支持,观察其临床效果。 陈亮 李爱媛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 BIPAP无创通气 无创通气技术 麻醉方式 手术管理 一种便于超声显影定位的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超声显影定位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以及固定附着在气管导管外壁表面的显影液囊,所述显影液囊具有紧贴气管导管外壁的弹性囊膜,所述显影液囊的囊腔内部与液囊连接管连通,所述液囊连接管外端延伸至与充液接头... 尹坚银 林昭静 李爱媛 陈亮严重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2009年 李爱媛 陈亮 陈峰 肖莉宏关键词:麻醉处理 剖宫产术 产妇 新生儿颅内出血 硬膜外血肿 椎管内麻醉 基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研究的现代化产房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推广 李爱媛 陈亮 李冠 张洁 肖莉宏 阮 针对孕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受限、镇痛不及时而选择剖宫产导致的高剖宫产率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以及传统产房管理模式带来的母婴安全隐患等临床实践问题,该项目在省卫健委科研项目、科技厅科技创新项目及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引智项目的支持下...关键词:关键词:分娩镇痛 产房管理 新型禁食方案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新型禁食方案的临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所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00例按手术月份轮次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安慰剂组,每组100例,根据术前禁食方案不同进行相应处理。对照组,采用术前12h禁食、6h禁饮的传统禁食方案;试验组,采用新型禁食方案,即术前至少6h禁食固体食物,并于手术当日(5:00AM)口服5%蔗糖水400mL,麻醉诱导开始前2h(7:00AM)再次口服5%蔗糖水200mL,此后禁食任何食物;安慰剂组,禁食方案与实验组相同,口服液体为不舍任何溶质的清水。比较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术中胃残余量,术前焦虑量表(SAS)评分、饥饿口渴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中胃液容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术前SAs评分、饥饿口渴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安慰剂组(P〈0.05);安慰剂组术前SAS,口渴、饥饿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呕吐评分相似,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禁食期,于麻醉诱导前2h口服含糖溶液安全可行,可有效改善患者主观感受,术后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且不增加麻醉插管、误吸的风险。 陈亮 李爱媛关键词:生殖器疾病 女(雌)性 外科学 外科手术 禁食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深呼吸法抑制麻醉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联合深呼吸法抑制麻醉诱导时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反应(F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行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4组,每组55例。H组:于静脉注射芬太尼前10 min给予PHC 0.0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 ml静脉注射。P组:芬太尼静脉注射前,患者完成3次深呼吸后立刻静脉注射芬太尼。M组:静脉推注芬太尼前10 min给予PHC0.0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 ml静脉注射,完成3次深呼吸后立即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N组:按照一定诱导顺序给予静脉快速诱导。记录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后2 min内咳嗽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并计算咳嗽发生率;记录静脉注射芬太尼前10 min或静脉注射PHC(T_0)、静注芬太尼后1 min(T_1)、2 min(T2)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并分别计算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4组患者咳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24,P=0.001);4组咳嗽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09,P=0.019)。4组患者FI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8,P=0.006)。H组、P组、M组和N组FIC发生率分别为8例(14.5%)、7例(12.7%)、4例(7.3%)和17例(30.9%),将H组、P组和M组合并后,并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7,P=0.001);4组患者HR、SpO_2及MAP在T_0、T_1和T_2时逐渐降低;T2时HR和MAP比T0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T_0、T_1和T_2时间的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联合深呼吸法能有效抑制FIC的发生,优于单独使用PHC和深呼吸法,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李珍 李爱媛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