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珍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科技厅一般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剖宫产
  • 3篇剖宫产术
  • 3篇细胞
  • 2篇凶险
  • 2篇休克
  • 2篇血流
  • 2篇血性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镇痛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手术
  • 2篇胎盘
  • 2篇兔脑
  • 2篇前置胎盘
  • 2篇重度失血性休...
  • 2篇子痫
  • 2篇子痫前期

机构

  • 15篇湖南省妇幼保...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5篇李珍
  • 7篇李爱媛
  • 6篇陈亮
  • 2篇高鸿
  • 1篇颜丽萍
  • 1篇邱碧辉
  • 1篇谭志荣
  • 1篇刘大民
  • 1篇蒋玉蓉
  • 1篇张洁
  • 1篇谢冬华
  • 1篇刘珏
  • 1篇蒋文琛
  • 1篇黄洁

传媒

  • 9篇中国医学工程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妇幼卫生...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脉冲间隔时间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对分娩镇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不同间隔时间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PIEB)和连续硬膜外输注(CEI)对于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顺产初产妇229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PIEB模式间隔30 min组(P30组,n=77)、PIEB模式间隔60 min组(P60组,n=76)和CEI模式组(C组,n=76)。产妇侧卧位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均使用首次剂量0.08%罗哌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混合镇痛液10 mL。P30组给药间隔30 min,单次脉冲剂量5 mL,P60组给药间隔60 min,单次脉冲剂量10 mL,C组10 mL/h恒速输注。镇痛泵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共150 mL,PCEA量5 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镇痛前、镇痛后1 h、2 h、3 h、4 h、宫口开全时、分娩时宫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Bromage评分。记录有效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次数、硬膜外用药总量、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在分娩镇痛开始后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P<0.05)。P30组和P60组镇痛后3 h、4 h、宫口开全及分娩时VAS评分低于C组(P<0.05),P60组宫口开全及分娩时VAS评分低于P30组(P<0.05)。P30组和P60组镇痛用药总量和有效PCEA次数低于C组(P<0.05),P60组有效PCEA次数低于P30组(P<0.05)。P60组满意度高于P30和C组(P<0.05)。三组产程时间、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EB用于分娩镇痛可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且间隔60 min行PIEB模式注射是一种更理想的给药方法。
胡翠霞王君李珍陈亮
关键词:分娩镇痛硬膜外阻滞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取需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H组)、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H组和L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静脉注射相应剂量艾司氯胺酮,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0 min、6 h、12 h、24 h记录切口周围区域以及非优势手前臂内侧痛阈值。分别于术后30 min、6 h、12 h和24 h记录术后痛觉过敏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补救镇痛率。结果在术后30 min、6 h和12 h C组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阈均低于术前基线值(P<0.05),H组和L组与术前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0 min、6 h、12 h H组和L组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阈均高于C组(P<0.05);术后24 h三组患者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6 h、12 h H组和L组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觉过敏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H组和L组痛觉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和L组术后6 h、12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H组谵妄幻觉和腺体分泌物发生率高于C组和L组(P<0.05)。C组补救镇痛率高于H组和L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或0.3 mg/kg对瑞芬太尼的痛觉过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中0.3 mg/kg艾司氯胺酮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李珍李爱媛颜丽萍陈亮
关键词:瑞芬太尼痛觉过敏
LV-GlyT2 siRNA对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
2020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GlyT2 siRNA慢病毒载体(LV-GlyT2 siRNA)对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方法将骨癌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阴性对照病毒组(LV-NC组)和阳性病毒组(LV-GlyT2 siRNA组),每组10只。骨癌痛第7天,3组大鼠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病毒(LV-NC)及GlyT2 siRNA慢病毒载体(LV-GlyT2 siRNA);骨癌痛第9天开始大鼠均鞘内注射吗啡,连续7d。分别于癌细胞接种前及接种后7d测量大鼠术侧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注射吗啡后1d、3d、5d、7d测量大鼠甩尾潜伏期,并计算%MPE值;注射吗啡第7天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GlyT2蛋白的表达。结果 3组大鼠癌细胞接种前及接种后7d的术侧后肢MWT在不同时间上有差异(P<0.05),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3组大鼠接种后7d的MWT较接种前下降(P<0.05)。3组大鼠注射吗啡后1d、3d、5d、7d的%MPE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注射吗啡后5d和7d,LV-GlyT2 siRNA组大鼠%MPE值较其他组升高(P<0.05)。LV-GlyT2 siRNA组GlyT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LV-NC组和NS组(P<0.05)。结论下调GlyT2表达可缓解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
徐伟王健丁卓峰李珍张洁
关键词:骨肿瘤慢病毒载体吗啡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子痫前期产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子痫前期产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顺产初产妇共60例,其中合并子痫前期产妇30例,无合并症产妇30例,所有产妇均采用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宫缩间歇期记录所有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30 min (T1)以及镇痛后90 min (T2)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S/D),并记录以上时刻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胎心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在实施分娩镇痛前,子痫前期组产妇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标RI、PI及S/D比值均高于正常组产妇(P<0.05),实施分娩镇痛后,两组产妇子宫动脉阻力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分娩镇痛前后两组产妇脐动脉阻力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产妇子宫动脉和脐动脉各阻力指标及MAP在实施分娩镇痛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产妇子宫动脉各阻力指标以及MAP在实施分娩镇痛后明显下降(P<0.05),而脐动脉各阻力指标与分娩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有助于控制子痫前期产妇血压,改善胎儿胎盘循环,改善胎儿氧供,可以降低子痫前期产妇阴道分娩风险。
徐伟文韬李珍李攀
关键词:子痫前期分娩镇痛子宫动脉脐动脉
ANA-1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自噬的作用
2022年
目的探究ANA-1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中对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活化和LC3B自噬水平的作用,为ANA-12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见解。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模型组(CCI组)和ANA-12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ANA-12干预组),每组6只。大鼠麻醉后,通过外科手术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并给予ANA-12腹腔注射持续处理14 d。于CCI诱导后第0、3、5、7、14天测定机械性反射阈值(MWT)和热收缩潜伏期(TWL)。动物处死后取脊髓组织做GFAP和LC3B免疫荧光表达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CI大鼠的术后MWT和TWL值显著降低(P<0.05),脊髓组织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LC3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ANA-12治疗促进了CCI大鼠术后MWT和TWL值的恢复(P<0.05),抑制了脊髓组织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但促进了LC3B的表达(P<0.05)。结论ANA-12治疗改善了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机械和热缩足痛阈值,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促进LC3B的自噬作用有关。
李珍谭志荣徐伟陈亮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GFAP
缝隙连接在重度失血性休克兔脑损伤延生复苏中对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重度失血休克兔脑损伤延生复苏中对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的作用机制,为延生复苏提供新的临床策略和方法。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4组:A组(常规复苏组)、B组(低温复苏组)、C组(辛醇复苏组)和D组(低温+辛醇复苏组),每组6只。动物麻醉后,机械通气,动静脉插管,心电监测。采用改良的Wiggers法制作重度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模拟临床将该模型分为三期:即失血休克期,院外救助期,院内复苏期。动物处死后取右半脑组织作脑组织干湿重比检测,取部分脑组织作Cx43免疫组化、Na^+-K^+-ATP酶、Ca^(2+)-ATP酶活力测定。结果B、C、D组的脑组织干湿重比明显低于A组(P<0.05);Cx43的免疫组化示B、C、D组与A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多(P<0.05);B、C、D组的Na^+-K^+-ATP酶活力、Ca^(2+)-ATP酶活力明显高于A组(P<0.05),但B、C、D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抑制缝隙连接可提高重度失血性休克兔缺血性脑损伤后延生复苏中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抑制缝隙连接和低温在重度失血性休克缺血性脑损伤延生复苏中对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作用相似;低温在重度失血性休克缺血性脑损伤延生复苏中有可能是通过阻断GJ/Cx43上调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而起作用的。
李珍高鸿李爱媛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辛醇NA^+-K^+-ATP酶CA^2+-ATP酶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深呼吸法抑制麻醉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联合深呼吸法抑制麻醉诱导时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反应(F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行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4组,每组55例。H组:于静脉注射芬太尼前10 min给予PHC 0.0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 ml静脉注射。P组:芬太尼静脉注射前,患者完成3次深呼吸后立刻静脉注射芬太尼。M组:静脉推注芬太尼前10 min给予PHC0.0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 ml静脉注射,完成3次深呼吸后立即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N组:按照一定诱导顺序给予静脉快速诱导。记录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后2 min内咳嗽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并计算咳嗽发生率;记录静脉注射芬太尼前10 min或静脉注射PHC(T_0)、静注芬太尼后1 min(T_1)、2 min(T2)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并分别计算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4组患者咳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24,P=0.001);4组咳嗽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09,P=0.019)。4组患者FI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8,P=0.006)。H组、P组、M组和N组FIC发生率分别为8例(14.5%)、7例(12.7%)、4例(7.3%)和17例(30.9%),将H组、P组和M组合并后,并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7,P=0.001);4组患者HR、SpO_2及MAP在T_0、T_1和T_2时逐渐降低;T2时HR和MAP比T0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T_0、T_1和T_2时间的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联合深呼吸法能有效抑制FIC的发生,优于单独使用PHC和深呼吸法,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李珍李爱媛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
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2~*C基因多态性对罗哌卡因麻醉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2~*C基因多态性对罗哌卡因麻醉中效应的影响,为罗哌卡因在个体化用药中提供参考。方法 200例开腹行子宫肌瘤剥离或子宫全切的患者麻醉前抽血行CYP1A2~*C基因分型。患者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输液,予以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患者的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平面固定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3分所需时间、肌松效果、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本实验组患者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2~*C 3种基因型及基因频数:AA型10例(5.0%)、GA型70例(35.0%)、GG型120例(60.0%)。AA型、GA型、GG型3组患者罗哌卡因的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平面固定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3分所需时间、肌松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型患者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A型、GG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G型和GA型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1A2~*C基因多态性在罗哌卡因临床麻醉中对患者麻醉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肌松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有明显影响。
李珍李爱媛
关键词:罗哌卡因临床麻醉
hWAPL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hWAPL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收集的9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宫颈癌组)、90例宫颈上皮瘤变组织(CIN组),收集时间2015年3月-2017年1月,检测两组标本中的hWAPL蛋白表达水平,探讨hWAPL蛋白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国际妇产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的hWAPL蛋白阳性表达率74.44%(67/90)显著的高于CIN组的12.22%(1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为Ⅲ期、低分化、间质浸润≥1/2、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脉管浸润的宫颈癌组的hWAPL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高和中分化、间质浸润<1/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未发生脉管浸润的宫颈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WAPL蛋白阳性表达在≥50岁、<50岁的宫颈癌患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WAPL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蒋文琛李攀李珍黄洁
关键词:宫颈癌
便笺式治疗单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抢救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研究便笺式治疗单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超声评分法评分>6分行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执行传统口头医嘱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便笺式治疗单执行口头医嘱的方法。比较两组医生口头医嘱下达至护士执行完毕时间、口头医嘱执行错误例数、医生对护理抢救团队满意度、手术间抢救室噪音分贝值、抢救记录完整情况。结果实验组护士执行医嘱时间、医嘱执行错误例数、手术间抢救室噪音值及抢救记录缺陷低于对照组,而医生对护理抢救团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抢救中应用便笺式治疗单有利于快速准确的执行各类口头医嘱,提高了抢救团体的配合度,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且保证了医疗护理的质量安全。
章凤强李珍蒋玉蓉谢冬华
关键词:抢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