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正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特异蛋白组分的双向电泳比较分析(英文)被引量:4
- 2007年
-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栽培小麦(AABBDD)、染色体代换系(6V/6A)、易位系(6VS/6AL)、(6VS/6DL)和簇毛麦(VV)的叶片全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栽培小麦、代换系和两个易位系中检测到超过350个蛋白组分,它们的分子量范围是10-110 KD,等电点在4.5-8.6之间。栽培小麦、6V/6A、6VS/6AL、与6VS/6DL之间的双向电泳谱型极为相似,但与簇毛麦不同。在代换系、两个易位系和簇毛麦中检测到了特异蛋白组分16 KD/pI5.0,而在栽培小麦中未检测到该组分,这些结果表明16 KD/pI5.0蛋白可能定位于簇毛麦V染色体短臂上。
- 范宝莉李纯正彭永康
- 关键词:染色体代换系双向电泳特异蛋白易位系
- 由簇毛麦V染色体引起的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中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变化(简报)被引量:3
- 2008年
- 线粒体是需氧生物中的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在能量代谢中,它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均在线粒体内完成。线粒体具有高度的生物化学和遗传上的独立性,含有DNA和核糖核蛋白体,负责合成生物体内2%-5%的蛋白质。线粒体DNA具有自身复制能力,控制着众多的遗传性状,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则被认为是由线粒体基因组控制的性状。由于线粒体在能量代谢、遗传性状控制等多方面的功能,近5年中,线粒体蛋白质组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很大兴趣。
- 李纯正尹凤英黄海泉王振英彭永康谢超杰刘志勇孙其信杨作民
- 关键词: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小麦白粉病双向电泳
- 玉米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线粒体蛋白质组中的差异蛋白被引量:7
- 2007年
- 利用固相pH3-10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对玉米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CMS)及其相应保持系叶片(苗期、拔节期、孕穗期),胚轴,胚根和花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粒小孢子单一双核期)线粒体蛋白质组中的差异蛋白进行分析。PDQuest 2D图像软件分析表明,苗期和拔节期叶片约有150个蛋白质斑点,胚轴和胚根中可识别出150个线粒体蛋白质斑点,花药中约有100个斑点。利用MALDI-TOF-MS方法,运用MASCOT软件于NCBI进行数据查询,对T-CMS与相应保持系中存在的差异蛋白进行归属鉴定,在T-CMS中存在,保持系中缺失的线粒体蛋白质有:r40c1 protein(胚轴中),mature anther-specific protein,DNA-directed RNA polymerase 23kD subunit,hex- okinaseⅡ和T-CMS中缺失而在保持系中存在的有:glutathione S-transferase,putative protein。其中T-CMS与相应保持系间,线粒体蛋白质组呈现出差异的组织有胚轴、胚根和小孢子单-双核期的花药。叶片的不同发育时期线粒体蛋白质组呈现明显变化,但T-CMS与保持系间没有差异。在小孢子单-双核期(花粉败育期)的花药中,T-CMS与保持系间线粒体蛋白质组出现明显差异,线粒体蛋白质组出现变异的时期与花粉败育时期相一致。
- 张维佳李纯正黄海泉王振英彭永康
- 关键词:花粉败育玉米
- 簇毛麦V染色体对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6A//6V)、易位系(6DL//6VS)蛋白质组的影响及与白粉病抗性关系探讨
- 簇毛麦与感白粉病小麦杂交而获得的具有簇毛麦V染色体或V染色体短臂/(VS/)的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6A//6V/)、易位系/(6DL//6VS/)强抗白粉病,证明簇毛麦V染色体能改变感病小麦具抗病特性。为研究V染...
- 李纯正
- 关键词:代换系易位系白粉病双向电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