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仪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一般工业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 到底有没有译者风格这回事?——林源译文集《而译集》序被引量:1
- 2013年
- 根据传统翻译理论,译者该无形无色无臭地次存在于无我之别人的世界内,译文不该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只能是对源文风格的呈现。
- 杨慧仪
- 关键词:译者风格传统翻译理论译文
- 两部小说的电影改编:《黑骏马》和《狼图腾》——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 2015年
- 《黑骏马》描述内蒙古城市青年到草原生活后回到城市,再回头看草原这过程中,经历与传统草原文化既远又近的复杂关系;《狼图腾》叙述文革时期汉族青年到内蒙古草原插队,从传统蒙古文化观照汉文化的心路历程。两个故事格式虽有相似,内涵却相距甚远;然而,二者都突出了跨文化处境能成就的辨证视角。
- 杨慧仪
- 关键词:黑骏马狼图腾
- 剧院与银幕——20世纪早期京剧两种新的“感触结构”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描述20世纪早期京剧发展的两个里程碑:由茶园入剧院,及从戏院舞台登上电影银幕。这两个现象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显示社会上物质生活的改变为京剧艺术带来新的载体,这两种新载体与京剧创作之间产生化学作用,深深影响了京剧艺术发展的方向。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两种现象的分析,论证京剧作为戏曲的一个剧种,具有丰富的传统美学内涵,然而,它活泼的生命力却表现在它的"变",而它怎样"变",不仅是一个美学课题,也是一个社会历史课题,因为京剧实践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它的变化与社会物质生活和思潮的发展实在不可分割。
- 杨慧仪
- 关键词:京剧艺术银幕剧院感触艺术发展
- 剧院与银幕——20世纪早期京剧两种新的感触结构
- <正>引言本论文描述20世纪早期京剧发展的两个里程碑:由茶园入剧院,及从戏院舞台登上电影银幕。这两个现象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显示了社会上物质生活的改变为京剧艺术带来了新的载体,这两种新载
- 杨慧仪
- 文献传递
- 万玛才旦的寓言式小说——在深层意识对精神状态的叙述被引量:4
- 2015年
- 万玛才旦自一九九一年开始同时以藏文和中文发表短篇小说,至今已出版两部藏文小说集和三部中文小说集。现时对万玛才旦小说的讨论,大多集中于藏区生活的呈现;可是,如果以非民俗角度阅读这批小说,可以看到它们吸收了更广大的二十世纪现代文学传统,更接近于卡夫卡、贝克特等充满哲理倾向的寓言式小说。万玛才旦的小说贯彻地呈现出近乎叙述洁癖的简约风格,营造出一种表象上的单纯,直接切入可能更接近存在真实触感的人的精神状态。同时,这些小说大量利用重复的叙述结构及极端克制的情感描述,在读者意识的深层引发深刻的美学效果,产生与别不同的阅读经验。
- 杨慧仪
- 关键词:寓言西藏文学民俗文学
- 《灵山》一九八二-一九九○:从现代主义到折中主义
- 2013年
- 小说《灵山》在高行健的写作中是至为重要的转折点。此说依据有二:一、高行健在现代主义“翻译”(译注:前章论述高行健早期作品可理解为把西方现代主义引进中国文学和戏剧创作之“文化翻译”)项目成功之后,与经典现代主义分道扬镳,试图在这部小说中把后现代主义写作范式“翻译”到中文创作中去。二、“西方”对高行健作品的接受,始于《灵山》,他的作品从此进入“世界文学”之列。
- 杨慧仪林源
- 关键词:西方现代主义《灵山》折中主义文化翻译戏剧创作写作范式
- 一九九○年代的小说与戏剧:漂泊中的写作被引量:2
- 2013年
- 玛丽·贝赛米瑞斯(Mary Besemeres)发现,在赛义德(Edward Said)和艾希曼(Andre Aciman)对其移民生活的描述中,总是强调原文化与原语言在另一种文化和语言框架下产生的意义,她形容这是一种“翻译文化自我”的行为。
- 杨慧仪史国强
- 关键词:写作戏剧小说翻译文化移民生活
- 呼唤翻译的文学:贾平凹小说《带灯》的可译性被引量:5
- 2013年
- 莎士比亚这样总结麦克白(Macbeth)的一生——也是他最富戏剧性的剧本:“一个白痴说故事,声色犬马一场,所言无物。”这大概是所有作者的噩梦,起承转合一番,情浓味兴,却自我埋葬在情节和语言里,失去文本整体意义的坐标。如果作者倾尽全力把作品写完了,身心虚脱了,却没有感到预期的快乐,大概是因为没有在写作过程里,把对现实的理解整理并升华,结果,作品之有无其实无所谓。用理论的语言表达,就是说作品并没有提供任何新视角去观照现实,也没有启发读者对现实有更深刻的感悟。
- 杨慧仪
-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可译性文学翻译莎士比亚起承转合
- 从两首杨键诗歌看诗意及诗歌英译
- 2016年
- 杨键的诗长于以视觉意象推进诗意,是非常适合翻译的诗歌,一般直译亦能把诗意的重要部分传递。可是,让译文吻合译入语的诗体传统也非常重要,因为诗意到底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读者在自己文学传统里习惯了的反应;因此,诗的翻译常常需要制造源文里没有的诗意元素来作补充。本文以Fiona Sze-Lorrain翻译杨键的《祖国》和《跃进桥》两首诗为例,讨论在译本里加入源文没有的元素,企图增加译文在译入系统中的诗意。
- 杨慧仪
- 关键词:诗歌翻译文学翻译诗意
- 世界上的“西方”:下意识和范式性的霸权---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 2014年
- 杨慧仪(香港浸会大学翻译课程副教授):各位同学好.我这一次是第二次来到“东吴讲堂”与大家见面,非常感谢林建法老师以及学校的各位老师。非常高兴和各位见面。今天我特别感到荣幸,因为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我自己非常尊敬、非常崇拜的前辈学者,对这位学者的介绍,我要从我的小时候开始讲。我像你们一样,小的时候很多事情不明白,遇到不懂得的事情,怎么办呢?就问长辈,爸爸、妈妈每次给我一些非常丰富有趣的回答,我就觉得他们真厉害,什么都懂。后来我念书了,小学、中学毕业了,
- 欧阳桢杨慧仪
- 关键词:讲堂下意识讲演霸权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