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

作品数:16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抗原
  • 10篇血吸虫
  • 10篇吸虫
  • 9篇抗体
  • 8篇血吸虫病
  • 8篇吸虫病
  • 8篇虫病
  • 7篇循环抗原
  • 6篇单克隆
  • 6篇单克隆抗体
  • 6篇克隆
  • 3篇血清
  • 3篇前S1
  • 3篇DOT-EL...
  • 3篇DOT-EL...
  • 3篇ELISA
  • 3篇表面抗原
  • 2篇血吸虫循环抗...
  • 2篇循环抗原检测
  • 2篇乙肝

机构

  • 16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安徽省血吸虫...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寄生虫...

作者

  • 16篇王文
  • 13篇严自助
  • 13篇吕再婴
  • 11篇吴缨
  • 3篇宗芳
  • 3篇阮力
  • 3篇李军
  • 3篇杨芙蓉
  • 3篇田淑芳
  • 3篇陈红
  • 2篇徐伏牛
  • 2篇朱振勤
  • 2篇肖祥
  • 2篇胡万富
  • 2篇阮薇琴
  • 2篇张陵林
  • 2篇王秀平
  • 2篇秦形远
  • 2篇唐为忠
  • 2篇詹艳爱

传媒

  • 5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病毒学报

年份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5篇199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研究Ⅱ被引量:25
1990年
将血吸虫肠相关阳极抗原单克隆抗体1B10A标记过氧化物酶后用于Dot-ELISA检测了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0%、80.8%,除肺吸虫外,对其他主要的寄生虫病感染、非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及正常人无阳性反应。检测EPG>80病人血清中的抗原水平高于EPG<80者;病人经有效药物治疗后,粪检阳性者,大部分抗原检测转为阴性,其余抗原滴度呈不同程度下降。将该单克隆抗体与肠相关阴极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同批血清,结果基本一致。将肠相关阳极抗原与阴极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能增强某些弱反应。
严自助吕再婴王文吴缨
关键词:循环抗原DOT-ELISA单克隆抗体病人血清阳性反应
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的现场试验Ⅰ被引量:17
1992年
将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Dot—ELISA,共检测2175份血清,其中急性血吸虫病血清210份,阳性率为91.9%;慢性血吸虫病血清798份,阳性率为86.7%;正常人血清752份,假阳性率为1.1%;除肺吸虫病外,对其他寄生虫病或非寄生虫感染疾病血清无明显交叉反应。用单盲法Dot—ELISA检测3批血清,结果敏感性为86.5%~95.1%;特异性为96.9%~100.0%。检测流行区居民547份血清,Dot—ELISA阳性反应130份;粪检阳性72例。两者均为阳性者55例,相符率为76.4%。上述结果表明,Dot—ELISA检测循环抗原确实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适于大规模应用及流行病学调查。
严自助王文吕再婴唐为忠吴缨胡万富王之怀
关键词:血吸虫病循环抗原
旋毛虫部分抗原表位的识别与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筛选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中具有免疫显性的表位。 [方法 ]采用杂交瘤技术 ,获得 15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随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部分免疫显性抗原进行分析。 [结果 ]Westernblotting试验显示 ,6株单抗与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反应显示有特异条带 ,分子量为 40~ 70kDa ;而多抗血清则可识别 2 0~ 2 0 0kDa之间 10条条带。IFA可观察到 ,6株单抗中有 4株单抗的靶抗原定位在旋毛虫肌幼虫表皮层上 ,另 2株定位于杆状体 (stichosome)及表皮层。 [结论 ]识别与分析部分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中具有免疫显性的表位 ,为纯化旋毛虫的抗原及疫苗靶抗原的研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詹艳爱严自助王文吕再婴朱振勤
关键词:旋毛虫表位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法
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1
1991年
本文观察了影响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有关因素。经改进后的方法,以国产纤维薄膜为载体,0.05%Tw20作为封闭剂,整个反应时间缩短至1.5h,与原方法检测同批病人血清及正常人血清,无论敏感性、特异性与反应强度均一致。改进后的方法,节省试剂,降低成本,缩短时间,更利于推广应用。
严自助吕再婴王文吴缨
关键词:循环抗原DOT-ELISA病人血清正常人血清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和前S1融合基因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与细胞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构建了 pCHBSSIG质粒 ,其特点是CMV立即早期启动子调控乙型肝炎 (乙肝 )表面抗原S +前S1融合基因在前 ,SV40早期启动子调控GS扩增基因在后 ,此质粒转化到CHO dhfr-细胞中 ,经克隆加MSX及MTX筛选、扩增 ,建立了 7个高效表达乙肝表面抗原S及前S1融合蛋白细胞系GdSS1,并检测了其中GdSS1 18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表明 :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致瘤性 ,遗传稳定 ,电镜下可观察到 2 2nm的颗粒 ,纯化后的蛋白在SDS PAGE及Westernblot中显示出特异性的 2 7kD、30kD乙肝表面抗原S和前S1的融合蛋白带。主蛋白的反向被动血凝(RPHA)滴度为 1∶2 5 6~ 1∶5 12 ,前S1蛋白的ELISA滴度为 1∶12 8。
田淑芳刘文军杨芙蓉宗芳李军阮薇琴陈红王文王秀平张陵林阮力
用斑点试验检测血吸虫虫卵抗原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研究表明,血吸虫卵具有强免疫原性,对检测抗体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曾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株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SM21-3,该抗体能识别分子量20~67KD多个重复表位的虫卵抗原;标记过氧化物酶后,用于夹心法ELISA,
严自助吕再婴王文吴缨徐伏牛秦形远肖祥
关键词:血吸虫虫卵抗原
含S(主蛋白)和前S1(大蛋白)乙肝表面基因工程融合抗原的纯化工艺
工艺所属技术领域为生物技术和蛋白质纯化本发明建立了哺乳动物细胞CHO-dhfr-表达的含S和前S1乙肝表面融合抗原的纯化工艺流程:细胞培养原液→离子交换柱层析→疏水柱层析→分子筛柱层析,该工艺乙肝表面抗原S1和前S蛋白回...
李军阮力陈红王文田淑芳杨芙蓉宗芳张陵林
文献传递
血吸虫病抗体的快速测定被引量:11
1996年
抗体检测是血吸虫病诊断、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的重要手段。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酶联免疫试验由于其方法的敏感、特异已被国内外公认,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规划署推荐的方法,整个反...
严自助王文吕再婴吴缨
关键词:血吸虫病抗体
单克隆抗体斑点试验检测血吸虫卵抗原被引量:9
1990年
靶抗原为血吸虫卵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SM21-3标记过氧化物酶后,用于直接法斑点试验检测血清中虫卵抗原。12份感染兔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12份正常兔血清呈阴性反应。8份感染 10 0条及8份感染10条尾蚴的治疗前兔血清呈阳性反应;治疗后1月,血清抗原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3月,部分血清转为阴性,其余几份均呈弱阳性反应。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80份,阳性66份,阳性率为82.5%;检测正常人血清60份,未见阳性反应。上述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而且方法简单易行,肉眼观察结果,适于现场应用。
严自助吕再婴王文吴缨徐伏牛秦形远肖祥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日本血吸虫虫卵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1990年
将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免疫 BALB/C 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SP 2/0杂交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获得一株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SM21-8。该 SM21-3的免疫球蛋白型为 IgM,其靶抗原为血吸虫卵,能识别分子量20~67kD 多个重复表位的虫卵糖蛋白。用 SM21-3 ELIS A 双抗体法检测 SEA,湖南重疫区粪检阳性的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80.0%(44/55),正常人血清阳性率为5.0%(1/20)。纯化的 SM21-3经荧光素标记后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定位地检出肉芽肿组织中的虫卵抗原。结果表明,用 SM21-3 ELISA 双抗体法可检出部分重感染病人血清中的微量抗原,该抗原也是肝肉芽肿形成的主要因素。
严自助吕再婴王文吴缨周虹
关键词:血吸虫病虫卵单克隆抗体SE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