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建威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锤状指
  • 2篇动脉
  • 2篇手术
  • 2篇肌腱
  • 2篇骨折
  • 1篇单侧
  • 1篇断指
  • 1篇断指再植
  • 1篇血管皮瓣
  • 1篇血管皮瓣修复
  • 1篇抑制作用及机...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营养血管
  • 1篇营养血管皮瓣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远侧指间关节
  • 1篇再植

机构

  • 9篇唐山工人医院
  • 8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唐山市丰润区...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胡建威
  • 8篇王斌
  • 7篇杨焕友
  • 6篇李春江
  • 5篇冯晓娜
  • 4篇尹佳丽
  • 3篇张文龙
  • 3篇刘德群
  • 2篇焦成
  • 2篇刘庆荣
  • 2篇李刚
  • 2篇李文宏
  • 2篇高顺红
  • 2篇杨义
  • 1篇隆全利
  • 1篇马铁鹏
  • 1篇蒋文平
  • 1篇蒋文萍
  • 1篇李静
  • 1篇张金玲

传媒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生物技术世界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钩骨有关的常见伤病诊治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腕关节是人体中最为复杂的关节,也是最易受损伤的关节之一。腕骨由8块骨组成,其中钩骨因其掌面有一突向前内的钩而得名,它位于远排腕骨的最尺侧,头状骨和三角骨之间;其掌侧面的远内侧部分即为横向扁突的钩骨钩,突向掌侧,构成腕管的内侧壁,同时,也是Guyon管的远外侧壁。临床中有关钩骨的疾病病种并不是很多,但个别病种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如钩骨钩骨折,尤其是与钩骨外伤密切相关的腕尺管综合征等病,其诊治水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前,有学者创新性的用钩骨第5掌腕关节面修复和重建示、中、环指近节指骨基底关节面,其技术及效果正在研究中。本文对其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胡建威王斌
关键词:骨折
LMP方案联合重组人INF-α2b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破坏的抑制作用及机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LMP方案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INF-α2b)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破坏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90例老年MM患者,均存在骨破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LMP方案联合重组人INF-α2b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MPT方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进行SPECT骨显像检查,评价骨损伤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IL-12、TNF-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统计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骨显像均阳性,治疗后观察组骨显像阳性24例(53.3%)、对照组阳性35例(77.8%),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情进展4例(8.9%),缓解21例(46.7%),无变化20例(44.4%);对照组进展12例(26.7%),缓解10例(22.2%),无变化23例(51.1%);两组进展率、缓解率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1β、IL-6、IL-12、TNF-α、MIP-1α、HGF、P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上述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9例(20.0%)、对照组8例(17.8%)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组间比较P>0.05。结论老年MM患者接受LMP联合人重组INF-α2b方案治疗,可促进骨破坏恢复,且效果好于传统MPT方案;抑制破骨细胞激活因子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刘庆荣李伟胡建威张金玲刘艳明
关键词:雷利度胺重组人干扰素Α2B骨破坏
治疗锤状指的弹性外固定架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由于手指伸指肌腱侧腱柬的解剖学特点,在锤状指的治疗中需要采用克氏针贯穿固定远侧指间关节于过伸位。为解决石膏托固定近侧指间关节不确实,易松动,避免克氏针损伤关节面软骨及儿童末节指骨骺板的问题,笔者研制了一种弹性外固定架,作为锤状指治疗的外固定装置,经几家医院多年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并已获得专利(专利号:ZL200920146141.9)。现报告如下。
李春江李刚李文宏王斌冯晓娜杨焕友胡建威
关键词:外固定架锤状指远侧指间关节近侧指间关节
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介绍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6月-2007年8月,应用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6例,其中缝合皮神经4例。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1.5年。皮瓣与供区皮肤外观基本一致,厚薄适中,弹性、质地好,外观满意;4例缝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至S2以上,余2例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游离腓动脉远端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王斌邵新中高顺红蒋文萍李春江杨焕友尹佳丽张文龙胡建威刘德群
关键词:外科皮瓣显微外科手术臂损伤
似“H”形切口在锤状指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锤状指手术通常所用的切口种类较多,但各有利弊。自2001年起我们将似“H”形切口用于锤状指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术中显露充分,术后元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的效果。
李春江李文宏冯晓娜王斌杨焕友胡建威李刚
关键词:临床手术治疗锤状指切口伤口感染皮肤坏死
单侧与双侧入路椎体成形后椎间盘生物力学分析
2016年
根据患者的CT图像资料建立椎体的L1到L2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将材料信息输入,设立模型的边界条件,将轴向负载,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模拟人体重力方向。根据结果评价单侧及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后椎间盘应力分布情况。随着负载力的增加,应变和应力也会逐渐提高,导致患者的椎间盘发生近似线性的弹性变形,但变形程度较小。椎间盘的应力出现集中现象,如果单独考虑生物力学,双侧人路注射比单侧注射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隆全利任国玲孟丽孙建筑白胜辉胡建威
关键词:椎间盘
改良动脉静脉转流术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9年
手指末节完全离断,由于静脉寻找或吻合困难,用常规方法难以有效解决静脉回流问题,致末节再植成功率低。2003年3月-2008年5月,我科将改良动脉静脉转流术应用于末节断指再植13例13指,全部存活。
李春江冯晓娜王斌刘万栋杨焕友杨义尹佳丽焦成张文龙胡建威蒋文平高顺红刘德群
关键词:末节断指再植静脉转流术动脉再植成功率完全离断手指末节
双套圈缝合法加镶嵌式腱片移植治疗锤状指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双套圈缝合法加镶嵌式腱片移植治疗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8月-2008年3月,收治29例锤状指患者。男18例,女11例;年龄16~55岁。左手15例,右手14例。其中示指5例,中指10例,环指7例,小指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h~31d,平均6.7d。术中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肌腱两侧作双套圈缝合,由同侧切取"领奖台"式掌长肌腱片,将腱片两端拉紧后镶嵌于待吻合的肌腱缺损处,与肌腱两断端重叠缝合。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肌腱愈合良好,锤状指畸形完全矫正,伤指外形无肿胀,活动无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根据TAM系统评定方法:优25例,良4例,优良率100%。掌长肌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双侧套圈缝合法加镶嵌式腱片移植修复伸指肌腱止点近侧断裂缺损所致锤状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李春江冯晓娜王斌杨焕友刘万栋杨义尹佳丽焦成张文龙胡建威
关键词:腱片移植锤状指
线结埋入式双套圈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总结线结埋入式双套圈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体会。方法对39例(72指)Ⅱ区指屈肌腱断裂的患者用线结埋入式双套圈缝合法修复。结果伤口一期愈合31例,二期愈合8例。33例(65指)获得12~20个月随访。根据TAM系统评定疗效:优36指,良22指,可7指,优良率89.2%。结论线结埋入式双套圈缝合法外露缝线较少,间隙形成小,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效果良好,临床可以推广。
李春江冯晓娜王斌杨焕友胡建威
关键词:指屈肌腱肌腱断裂埋入式
钩骨钩的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对钩骨钩进行应用解剖和影像学研究,为临床诊治钩骨钩和尺神经深支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自愿捐献成人尸体上肢标本52侧,其中防腐标本40侧,新鲜标本12侧;对钩骨钩及其邻近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随机取其中24侧尸体标本,和正常健康成人12名24侧手为研究对象,行CT三维重建,测量相关数据。采用共用的24侧标本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钩骨钩是腕尺管和腕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尺神经深支在管内紧邻钩骨钩的前内侧。环、小指屈指深肌腱在腕管的最内侧,与钩骨钩的外侧紧密相邻。钩骨位于头状骨和三角骨之间,呈楔形。内、外侧和前侧均为关节面。钩骨钩大体近似扁板状,将其与钩骨体部相移行的部位命名为"钩骨钩基底",钩骨钩中部命名为"钩骨钩腰部",钩骨顶端膨大部命名为"钩骨钩冠部"。基底短径均大于腰部短径。钩骨钩的冠部长径比基底长径和腰部长径大,是钩骨钩的最大长径。两种方法检测钩骨钩的形状和各部解剖特点基本一致,其基底长径、基底短径、腰部长径、腰部短径、冠部长径、钩骨钩高和顶腰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骨钩可分为冠部、腰部和基底部;钩骨骨折分为钩骨体骨折、钩骨钩骨折、钩骨体和钩骨钩均有骨折3型;钩骨钩骨折或骨折不愈合易损伤尺神经深支和环、小指屈指深肌腱;CT三维影像测量值可直接作为临床参考值。
王斌胡建威张学柏杨焕友马铁鹏赵金海尹佳丽刘德群
关键词:骨折尺神经深支CT三维重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