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化石
  • 5篇早寒武世
  • 5篇寒武世
  • 4篇寒武纪
  • 3篇微体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元古代
  • 2篇真核
  • 2篇生物群
  • 2篇特异
  • 2篇同位素
  • 2篇前寒武纪
  • 2篇微体化石
  • 2篇新窗口
  • 2篇后生动物
  • 2篇化石库
  • 2篇海绵
  • 2篇海绵化石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路易斯安那州...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作者

  • 14篇胡杰
  • 11篇袁训来
  • 6篇尹磊明
  • 5篇陈哲
  • 4篇周传明
  • 3篇肖书海
  • 3篇边立曾
  • 2篇孟凡巍
  • 2篇王金龙
  • 2篇王金权
  • 2篇薛耀松
  • 1篇张俊明
  • 1篇厉建华
  • 1篇徐学思
  • 1篇曹瑞骥
  • 1篇鲍惠铭
  • 1篇钱迈平
  • 1篇朱茂炎
  • 1篇燕夔

传媒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扬子地台东南缘较深水相区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研究
我国扬子地台东南缘的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地层为连续的较深水相的黑色岩系沉积,由前寒武纪的硅质岩逐渐向寒武纪的硅质碎屑岩(黑色页岩)过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说明,这一较特殊的深水相区是研究寒武纪生物辐射的新的重要窗...
胡杰
关键词:前寒武纪寒武纪黑色岩系地球化学沉积学
山西永济中元古代多类型真核生物微体化石及其生物、地质意义
尹磊明袁训来肖书海边立曾孟凡巍胡杰
该课题通过对从中元古代汝阳群收集和发现多达10来种保存优良的真核微体生物化石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在中元古代真核生物已具有更坚实的多层壁结构,完善的细胞内骨骼,世代交替繁殖的脱囊开口,乃至可能的有性繁殖的出现。对部分微体化石...
关键词:
关键词:真核生物
陡山沱滞育卵囊胚胎
尹磊明朱茂炎袁训来张俊明胡杰
国际地层委员会于2004年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埃迪卡拉纪(系)”。时限是635至542百万年前。澳大利亚学者Grey (2005)提出具刺疑源类的出现及分布是与Acraman火流星碰撞相关,而非冰川活动后的生物分异。另外,...
关键词:
关键词:胚胎陡山沱期
东秦岭北坡中元古代晚期微体植物群—早期生命的又一新窗口
在京秦岭北坡地区,盖于熊耳群-西阳河群火山岩建造之上,有良好出露,不变质或微弱变质的汝阳群页岩,根据最近对上覆于汝阳群之上的崔庄组页岩的Rb—Sr粒级等时线测定,获得崔庄组年龄:1125±3百万年(刘鸿允等,1999),...
尹磊明袁训来胡杰边立曾
关键词:秦岭北坡疑源类
文献传递
东秦岭北坡中元古代晚期微体生物群——一个早期生命的新窗口被引量:12
2004年
山西南部永济地区位于东秦岭北坡 ,在该地区出露良好未变质的中—新元古代地层。在水幽剖面的中元古界汝阳群北大尖组中保存类型多样的微体化石 ,包括具刺疑源类 (Shuiyousphaeridium (Du)Yan ,emend .Yin ,1 997;TappaniaYin ,1 997) ,球形、舟形疑源类和多种带状、管状藻类化石。其大的膜壳 ,突起附属物 ,脱囊开口 ,以及同平面不规则分枝丝体等都显示了真核原生物的形态特征。线形和螺旋形微细管体和网状结构物首次见于部分带状丝体和膜状碎片 ,推测这些管状物是底栖藻类为适应干旱缺水环境而发育的输导或加固支撑的结构物。当前 ,以具刺疑源类Tappania为特征的相似微体化石组合相继在印度、澳大利亚南部中元古代地层中发现 ,揭示了约 1
尹磊明袁训来边立曾胡杰
关键词:微体生物群
早寒武世特异保存的大型海绵化石库的发现
后生动物的形态辐射和生态空间的扩展是寒武纪生物辐射的两个重要过程。由于寒武纪最早期的化石主要为小壳或者离散的骨针和骨片,因此完整保存的化石对更好的理解这两个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安徽省休宁县新发现了早寒武世的大型海绵...
胡杰袁训来肖书海周传明陈哲
关键词:化石库寒武纪后生动物早寒武世
文献传递
皖南早寒武世荷塘组海绵化石生物群
新元古代末期至早寒武世是后生动物早期演化及辐射的重要时期.海绵作为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类群之一,在寒武纪和前寒武纪之交也发生了显著的分异.皖南休宁县境内早寒武世荷塘组中发现了大量完整保存的早寒武世的海绵化石,目前化石群中共...
胡杰
关键词:海绵动物早寒武世黑色页岩
文献传递
皖南新元古代两次冰期事件被引量:24
2001年
新元古代的冰期事件一直是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中国在内 ,世界许多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普遍发育有一至两层冰碛岩 ,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见到三层冰碛岩 ,在冰碛岩之上往往有碳酸盐岩盖层 ( Cap Carbonate)。通过对皖南休宁新元古代冰碛岩的岩石地层学 ,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化学地层学的研究 ,证实了休宁新元古代地层存在两期冰川的记录 ,并通过与国内外同时代典型地层剖面的对比 ,认为休宁蓝田剖面的两层冰碛岩可能分别相当于 Sturtian冰期和 Marinoan冰期的沉积 ,其时代分别约为 710— 73 0 Ma,5 90— 60 0
周传明燕夔胡杰孟凡巍陈哲薛耀松曹瑞骥尹磊明王金权王金龙肖书海鲍惠铭袁训来
关键词:新元古代冰碛岩岩石地层学氧同位素冰川碳同位素
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叠层石组合被引量:17
2002年
徐淮地区新元古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 ,其中由微生物生命活动形成的叠层石十分发育 ,构成了各种形态及规模的礁体。文内拟就该区地层序列中叠层石组合及其演变过程 ,讨论其环境的变迁及区域地层对比。根据徐淮地区叠层石组合的层位分布特点 ,可划分为 3个亚组合 ,自下而上分别为 :亚组合Ⅰ ,星散分布于贾园组、赵圩组及九里桥组 ,以Baicalia ,Jurusania ,Inzeria ,Crassphloem ,Gymnosolen及Stratifera为特征 ,形成小型点礁和生物丘。亚组合Ⅱ ,广泛分布于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魏集组、史家组、望山组及四顶山组 ,包括Conophyton ,Jacutophyton ,Acaciella ,Baicalia ,Jurusania ,Linella ,Tungussia ,Anabaria ,Minjaria ,Katavia ,Gymnosolen ,Colonnella及Stratifera等多种类型 ,建造起巨大而复杂的堡礁、堤礁、斑礁、环礁及生物丘 /层。亚组合Ⅲ ,仅见于金山寨组 ,以Boxonia ,Xiehiella及Anabaria为主 ,构成中型的点礁及生物丘。这套叠层石组合面貌、造礁规模及多样化程度说明 ,它们显然形成于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前的叠层石繁盛期 ,其层位大致可与我国华北及东北青白口系上部、俄罗斯上里菲系及澳大利亚苦泉组的叠层石组合对比。
钱迈平袁训来徐学思胡杰厉建华
关键词:新元古代
早寒武世特异保存的大型海绵化石库的发现
后生动物的形态辐射和生态空间的扩展是寒武纪生物辐射的两个重要过程。由于寒武纪最早期的化石主要为小壳或者离散的骨针和骨片,因此完整保存的化石对更好的理解这两个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安徽省休宁县新发现了早寒武世的大型海绵
胡杰袁训来肖书海周传明陈哲
关键词:化石库寒武纪后生动物早寒武世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