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俊浩

作品数:28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外营养
  • 7篇肠外
  • 7篇肠外营养
  • 6篇表皮
  • 6篇表皮生长因子
  • 5篇动脉
  • 5篇胃肠外
  • 5篇胃肠外营养
  • 5篇系膜
  • 5篇肠系膜
  • 4篇输血
  • 4篇栓塞
  • 4篇肠系膜上动脉
  • 3篇动脉栓塞
  • 3篇全肠外营养
  • 3篇疾病
  • 3篇TPN
  • 3篇出血
  • 2篇断流
  • 2篇断流术

机构

  • 17篇解放军第三医...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医...
  • 1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7篇赖俊浩
  • 11篇胡斌
  • 5篇闫军
  • 5篇张翀
  • 5篇王俊义
  • 4篇张国祥
  • 3篇王为忠
  • 3篇胡明霞
  • 2篇杨喜民
  • 2篇贾同文
  • 2篇高国强
  • 1篇朱玲
  • 1篇朱玲
  • 1篇刘坤英
  • 1篇杨军岭
  • 1篇陈建伟
  • 1篇陈建伟
  • 1篇陈建伟
  • 1篇宋红儒
  • 1篇林昱

传媒

  • 4篇临床医学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诊与择期门奇断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和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择期门奇断流术46例和急诊门奇断流术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7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急诊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急诊手术对术后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结论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手术时机的把握和围术期处理是急诊手术成功的关键。
赖俊浩张翀闫军胡明霞高国强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门奇断流术
表皮生长因子对全胃肠外营养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全胃肠外营养(TPN)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TPN+EGF组。测定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对小肠粘膜组织形态学进行观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地高辛随机引物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测定小肠粘膜EGF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TPN+EGF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较TPN组明显降低(P<0.05),小肠隐窝细胞数、有丝分裂指数以及小肠粘膜EGF受体、EGF受体mRNA的表达均较TPN组增加(P<0.01)。结论GGF能促进TPN大鼠小肠粘膜EGF受体及其基因的表达,启动隐窝细胞分裂,恢复隐窝细胞生成率,保护肠粘膜机械屏障,从而达到减少细菌易位的作用。
赖俊浩王俊义张国祥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胃肠外营养肠道细菌易位
表皮生长因子对TPN大鼠小肠隐窝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研究给予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大鼠小肠隐窝EGF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与小肠粘膜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TPN模型,小肠组织切片HE染色,测定隐窝细胞数及有丝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测定隐窝细胞EGF含量及EGF受体的表达.实验共使用200~250g体重SD大鼠24只,随机分组:对照组(n=8),仅行虚拟手术,即行右颈静脉结扎,每日饲以普通饲料及水;TPN组(n=8),禁食水,输注常规TPN;TPN-EGF组(n=8),输注常规TPN溶液,并每日按0.1μg/(次·g)皮下注射EGF2次.各组均观察14d.结果:TPN大鼠小肠隐窝EGF含量及EGF受体表达显著减少(P<0.01),隐窝细胞数和有丝分裂指数也明显降低(P<0.05);当给予外源性EGF后,隐窝EGF含量、EGF受体表达以及隐窝细胞数、有丝分裂指数均未降低.结论:EGF能预防TPN大鼠小肠隐窝EGF受体表达及EGF含量下降,维持细胞生成率.
赖俊浩王俊义张国祥贾同文王为忠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限制输血量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胡斌赖俊浩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患者输血量再出血止血成功率早期出血
EGF对TPN大鼠肠粘膜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1999年
利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支持后肠粘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组及TPN-EGF组。实验持续14天,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定颌下腺内EGF含量以及小肠粘膜细胞中EGF和EGPR含量。结果:TPN及TPN-EGF组大鼠颌下腺内EGF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TPN组小肠粘膜细胞中EGF、和EGFR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TPN-EGF组则未减少(P<0.05)。结论:内源性EGF分泌减少是TPN肠粘膜屏障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EGF具有促进肠粘膜细胞EGFR表达的作用。
赖俊浩王俊义张国祥贾同文王为忠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全肠外营养
抗-M抗体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1例由于抗-M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进行临床检验和分析。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然后进行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血型鉴定,接着通过谱细胞对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最后通过吸收放散反应对抗-M抗体进行确证。结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血型为A型、Rh(+)、NN,导致凝聚胺交叉配血主侧凝聚的原因是存在不规则抗体,即抗-M抗体。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对不规则抗体的情况进行鉴别。对于交叉配血不合的结果,应该高度怀疑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以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胡斌赖俊浩
关键词:交叉配血抗体筛查抗-M抗体
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预后因素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预后的多种因素,为改善其预后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6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的预后为死亡、短肠和治愈,分别对比研究死亡组与治愈组、手术后短肠组与非短肠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便血、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和血栓栓塞位置,比较影响其预后的多种因素。结果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死亡组患者≤6 h病程的比例明显低于治愈组、血栓栓塞的位置明显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便血及合并心血管疾病与治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短肠组≤6 h病程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短肠组、血栓栓塞的位置明显高于非短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肠组的年龄、性别、便血及合并心血管疾病与非短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和血栓栓塞的位置是影响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预后的两个关键因素。
闫军赖俊浩张翀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病程血栓栓塞
创伤后凝血病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16岁,因自服硫酸后腹痛2h急诊入院,查体:心率100次/min,血压0/0mmHg,意识模糊,全身皮肤湿冷,腹部平软,中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弱,
闫军赖俊浩张翀
关键词:凝血病创伤后中上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
完全胃肠外营养对大鼠肠粘膜及骨骼肌谷氨酰胺的影响
2003年
张国祥王俊义赖俊浩王为忠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骨骼肌谷氨酰胺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AMAE)外科治疗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39例AMAE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21例,治愈18例,分别设为死亡组与治愈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程、是否有心血管合并症及栓塞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坏死肠管长度,了解肠系膜切缘血管内血栓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 ≥ 12 h病程的比例明显高于治愈组,近端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愈组,肠管坏死长度也明显长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例肠系膜切缘小动、静脉内存在微血栓。结论:病程超过12 h、肠系膜上动脉近端血栓的发生以及肠系膜切缘微血栓的存留是AMAE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保证肠系膜切缘的安全边际是提高AMAE治愈率的关键。
赖俊浩杨柳青樊小伟严红卫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