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鄂霞

作品数:1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5篇艺术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10篇美学
  • 4篇文学
  • 4篇近代美学
  • 3篇学术
  • 3篇浪漫
  • 3篇浪漫主义
  • 2篇代文
  • 2篇艺术
  • 2篇终结论
  • 2篇文学艺术
  • 2篇喜剧
  • 2篇媒介
  • 2篇美学范畴
  • 2篇美学学科
  • 2篇关键词
  • 1篇当代艺术
  • 1篇虚幻
  • 1篇虚幻性
  • 1篇学科
  • 1篇学术观

机构

  • 19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19篇鄂霞
  • 4篇王确
  • 4篇李艳
  • 1篇张春艳
  • 1篇杨爽
  • 1篇金沛沛

传媒

  • 4篇东北师大学报...
  • 3篇文艺争鸣
  • 2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作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前沿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艺术教育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艺术工作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浪漫”概念在我国的缘起与演变
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文论处于中国文论承前启后的转型阶段.这一时期对古代文论的继承与对西方文论术语的借鉴都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这是一个冶炼的过程,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所以,对此...
鄂霞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论美学概念创作手法文学思潮浪漫浪漫主义
文献传递
“浪漫”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被引量:2
2009年
近代社会,最典型的学术现象就是西学东渐。20世纪初,梁启超首先引进了西方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后经由鲁迅等人的进一步充实,"浪漫"这一术语最终得以确立,同时也完成了西方浪漫主义中国化的前期历程。这就是中国化了的文学思潮,它与中国诗歌的"主情"传统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鄂霞
关键词:浪漫浪漫主义
王国维中西交融的学术观
2012年
王国维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天才巨人,其学界地位与学术成就少有人能与之比肩。本文试从西学东渐、东学转型的时代大气候中研究其学术背景,并以其《〈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等著作追溯王国维中西交融的学术观中所呈现出的理解—消化—复兴的历程。
李艳金沛沛鄂霞
关键词:中西交融学术观
何去何从——也谈文学艺术终结论被引量:5
2007年
有关文学是否会终结于电信化时代的话题目前成为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文学终结论”者立论的依据(“媒介决定论”)是值得商榷的。电子信息时代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包括文学在内的许多事物都正处于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文学的涵义是发展的、开放的、复杂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去框定当下这种多元的文学现状。目前理论界正在探讨的其实已经不是文学是否会终结的问题,而是文学转型的问题。
鄂霞李艳
关键词:媒介文学转型
文学性与文学艺术终结论被引量:5
2008年
有关文学是否会终结于电信化时代的话题目前成为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理论界对这一话题的争论不休难达一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终结"一词的含义界定不清晰所致,缺乏一种对理论前提的批判意识。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文学的"时代"终结了,而不是"文学"本身。另外,某些学者对"文学性"泛化的言说,造成了"文学"与"文学性"的错位,看似是对文学出路所作的一些变通性思考,其实是真正意义上对文学的杀戮。文学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生命和谐与完整的需要,至今仍然是人类无法离弃的精神家园。
鄂霞王确
关键词:边缘化
中国近代美学范畴的时代与民族印记
2011年
中国近代社会,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最广泛的时期,学科意义上的中国美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西方传入的,可以说这是中国美学学科产生的历史与逻辑起点。现代美学理论中具有支撑性意义的美学范畴被引进中国时必然经历一个异质、转化与融合的过程,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与民族化印记。
鄂霞
关键词:近代美学审美范畴
李贺诗歌审美倾向的特异性
2007年
李贺以其笔补造化之功,在唐代诗苑卓尔不群。本文着重从李贺诗歌审美倾向的悲凄性和虚幻性两个方面来展示诗人特异的心理特征、诗作的独特魅力和带给读者的新鲜感受。
李艳鄂霞
关键词:审美倾向虚幻性特异性
中国近代美学中“丑”范畴的逻辑演变
2012年
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中作为美学范畴之一的"丑",并不来自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孕育,而是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从西方引进的。从20世纪初中国近代学者对西方"丑"概念的最初引进,到将其纳入审美视野中考察,直至明确提出"丑学",学界对于"丑"范畴的认识在逐步深化。而现代学术视野中"丑学"研究的异军突起,更导致了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型。
鄂霞张春艳
关键词:近代美学
中国近代美学范畴体系的生成与现代学术精神的确立被引量:2
2018年
从现代学术意义的视角来看,中国美学学科的产生应该追溯到近代社会西学东渐的时代大潮。中国近代学者通过翻译的途径引进西方美学理论,从术语、范畴的译介到学科体系的构建,逐步完善了美学学科的理论系统。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近代学者就开始了对美学基本范畴的翻译与引进历程,到20世纪20年代美的分类子范畴已经基本齐备,范畴名称的使用也趋于统一,美的范畴系统至此已基本确立。
鄂霞
关键词:现代学科美学学科近代美学现代学术
通古斯艺术精神与审美取向——以殷小烽雕塑为例
2010年
民族民间艺术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当代艺术家从事创作的丰厚资源,更是我们借以触摸历史、探寻民族审美意识的时空隧道。本文即以殷小烽东北民族题材的雕塑作品为切入点,挖掘出沉淀在民族文化深层的原始艺术精神与审美文化意蕴。
鄂霞
关键词:艺术精神民族民间艺术北方民族少数民族艺术民间剪纸艺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