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标准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致突变
  • 5篇毒理
  • 5篇毒理学
  • 5篇亚慢性
  • 5篇致突变性
  • 5篇化学品
  • 4篇亚慢性毒性
  • 4篇最大无作用剂...
  • 3篇毒性
  • 3篇乙草胺
  • 3篇哺乳动物
  • 2篇毒性实验
  • 2篇毒性实验研究
  • 2篇染色体畸变试...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毒性研究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生化
  • 1篇血清生化学

机构

  • 18篇湖南省劳动卫...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广西职业病防...
  • 1篇秦皇岛市疾病...

作者

  • 18篇陆丹
  • 9篇吴军
  • 8篇熊志军
  • 8篇陈志莲
  • 6篇杨秀鸿
  • 5篇李华文
  • 5篇陈坚峰
  • 4篇马新群
  • 3篇胡楚元
  • 3篇孙金秀
  • 2篇李军
  • 2篇许建宁
  • 2篇王杰
  • 2篇胡雄飞
  • 1篇安飞云
  • 1篇廖雍玲
  • 1篇汤利民
  • 1篇陈晓琴
  • 1篇张乐书
  • 1篇董吉良

传媒

  • 6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年份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11部分: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陆丹陈晓琴孙金秀常兵林铮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13部分:哺乳动物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陆丹许建宁孙金秀史晓祎
工业性氟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工业性氟病早期诊断指标。方法选取长沙铝厂、湘乡氟化盐厂、湘潭磷肥厂和黄阳司磷肥厂140名氟作业工人为接氟组,不接触氟化物的长沙起重机厂职工76人为对照组,进行了血清氟、发氟、甲氟含量及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测定。同时在实验室分别对实验兔和大鼠进行亚急性和亚慢性实验,观察血清氟、毛发氟、骨氟含量变化;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唾液酸含量测定。结果氟作业工人血清氟、发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氟含量与骨骼改变之间有依赖关系。血清中CPK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01),与工种、工龄和骨骼改变有一定关系。动物试验结果血清氟、发毛氟、骨氟含最均显著高于染毒前和对照组(P<0.01),且与染毒剂量、染毒时间呈正相关。血清中CPK活性和唾液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染毒前(P<0.01),且与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氟不仅是氟化物接触指标。对氟病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血清CPK活性和唾液酸水平升高可作为工业氟病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王杰张乐书陈奎珍郑泽爱陆丹曹栋明
关键词:工业性氟病磷酸肌酸激酶唾液酸氟含量
乙草胺经皮毒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李华文陆丹吴军陈志莲熊志军陈坚峰胡楚元
关键词:乙草胺最大无作用剂量
吡虫啉原药的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吡虫啉原药致突变性和亚慢毒性。方法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结果1.Ames试验、微核试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2.亚慢性毒性试验:在高剂量水平(雌、雄分别为29.01和27.07mg.kg-1.d-1),可引起雌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增高,引起雄鼠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增高,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减低,雌、雄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肌酐增高。结论本试验提示吡虫啉原药无明显致突变作用。对动物肝脏有损伤作用。SD大鼠亚慢性(90d)经口喂饲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雌、雄分别为7.56和6.93mg.kg-1.d-1。
李华文陆丹吴军马新群杨秀鸿陈坚峰熊志军
关键词:致突变性亚慢性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
戊唑醇原药诱变性与亚慢性经口毒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戊唑醇原药的诱变性及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按照我国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要求进行。结果 62.5-250μg/皿的Ames实验结果为阴性;染毒14.7-294 mg/kg的剂量组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染毒36.8-147 mg/kg的剂量组的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未见增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高剂量组(71.7mg/kg.bw/d)的雄鼠在染毒中后期出现精神不振、少动、被毛蓬松、会阴部污秽等中毒症状。结论戊唑醇原药无明显致突变作用。戊唑醇原药有一定的蓄积毒性作用,可引起潜在的慢性中毒,主要的毒作用部位是肝脏与血液系统。戊唑醇原药SD雌、雄大鼠亚慢性(90 d)经口试验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水平分别为16.3、8.0 mg/kg.bw/d。
杨秀鸿安飞云陆丹
关键词:急性经口毒性致突变性亚慢性毒性
噁虫威原药毒性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噁虫威最大无作用剂量,为拟定人类接触该化学物的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OEL)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照《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对噁虫威原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眼刺激、皮肤刺激、皮肤致敏实验和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噁虫威原药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均为31.6 mg/kg,属高毒类化学品;大鼠急性经皮LD50均>2150 mg/kg,属低毒类化学品;对实验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对白色豚鼠的致敏率为0%,属弱致敏类化学品。大鼠经口喂饲90 d染毒后,在中、高剂量水平,可引起雌鼠总蛋白、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乳酸脱氢酶增高(P<0.05或P<0.01),雄鼠尿素氮明显增高(P<0.01);在高剂量水平,可引起雌鼠球蛋白、尿素氮明显增高(P<0.05或P<0.01),白球比明显降低(P<0.05),雄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明显增高(P<0.05或P<0.01),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该药属高毒类化学品,可能对肝脏、肾脏有损伤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噁虫威原药对雌、雄SD大鼠亚慢性(90 d)经口毒性实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分别为0.10 mg/kg.d和0.09 mg/kg.d,OEL推算结果为0.0045 mg/m3,在制造、储运和使用过程中,须加强职业防护。
李华文陆丹吴军张丽娜杨秀鸿陈坚峰陈志莲
关键词: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职业接触限值
乙草胺经皮毒性研究
乙草胺(Acetochlor),IUPAC标准命名法为2-甲基-6-乙基-N-乙氧基甲基-a-氯化乙酰替苯胺,1971年由美国Monsanto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优秀的选择性芽前酰胺类除草剂。现在国内的生产能力已达8万吨/...
李华文陆丹吴军陈志莲熊志军陈坚峰胡楚元
关键词:乙草胺除草剂
文献传递
乙草胺经皮毒性研究
乙草胺(Acetochlor),IUPAC标准命名法为2-甲基-6-乙基-N-乙氧基甲基-a-氯化乙酰替苯胺, 1971年由美国Monsanto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优秀的选择性芽前酰胺类除草剂。现在国内的生产能力已达8万吨...
李华文陆丹吴军陈志莲熊志军陈坚峰胡楚元
关键词:乙草胺最大无作用剂量
文献传递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14部分: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
陆丹许建宁孙金秀林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