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荣生

作品数:29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腰椎
  • 9篇椎间孔
  • 7篇椎间盘
  • 6篇融合术
  • 6篇脊柱
  • 5篇入路
  • 5篇手术
  • 5篇椎体
  • 5篇微创
  • 5篇疗效
  • 5篇颈椎
  • 4篇腰椎椎间
  • 4篇腰椎椎间融合
  • 4篇腰椎椎间融合...
  • 4篇椎间融合
  • 4篇椎间融合术
  • 4篇内窥镜
  • 4篇节段
  • 4篇窥镜
  • 4篇脊髓

机构

  • 28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莆田学院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陈荣生
  • 26篇许卫红
  • 23篇王长昇
  • 10篇张立群
  • 10篇李贵双
  • 8篇许子星
  • 7篇林建华
  • 3篇胡建伟
  • 3篇郑祖高
  • 3篇陈宣煌
  • 3篇张怀志
  • 3篇吴荔军
  • 2篇罗鸿斌
  • 1篇朱夏
  • 1篇陈建庭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可扩张通道耦合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改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目的设计脊柱通道镜连接组件,耦合Pipeline通道及椎间盘镜两套系统;探讨在此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
王长昇林建华许卫红陈荣生吴荔军
关键词:微创内窥镜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改良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损伤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损伤患者45例,累及部位:L3/4间隙5例,L4/5间隙28例,L5~S1间隙1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微创改良TLIF组(A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3.70±3.59)岁(43-67岁)和开放改良TLIF组(B组)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54.80±4.37)岁(42-68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及术后1周VAS评分A组分别为(152.1±15.5)ml,(106.1±14.3)ml,(4.5±1.1)d及(3.0±0.7)分,均优于B组的(409.9±28.3)ml,(223.0±19.4)ml,(8.9±1.4)d及(4.7±0.4)分(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及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A组为95%(21/22),B组为96%(22/23)(P〉0.05)。两组患者均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TLIF治疗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的创伤小、出血少、早期恢复快,远期可获得与传统开放手术同样满意的临床疗效。
王长昇林建华许卫红陈荣生吴荔军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
椎间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比较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R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单节段、侧方型离断骨块的腰椎PRAS患者40例,其中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22例(内镜组),开放椎板间开窗手术18例(开放组)。记录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开放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开放组(P<0.05)。内镜组术后出现1例患肢感觉异常,术中无转开放手术者,无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术后并发症。开放组出现硬脊膜撕裂1例、患肢麻木感加重2例。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内镜组术后第1、7 d的腰痛VAS评分及术后第1 d的ODI要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和6个月腰痛VAS评分及ODI、术后各时间点腿痛VA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内镜组:18例优,2例良,2例可,优良率为90.91%;开放组:13例优,3例良,2例可,优良率为88.89%。[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侧方型腰椎PRAS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与开放手术比较,脊柱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及微创性。
王长昇朱希田陈荣生许卫红张立群柳青
关键词: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椎间孔入路
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后路融合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手术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采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下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60例,观察临床疗效及腰椎磁共振所示的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沉积情况。结果随访6~18月,平均12.2月,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42例,良1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6.7%。术前、术后多裂肌面积无明显萎缩,脂肪沉积少。结论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操作学习曲线短,可减少对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椎旁肌间隙人路配合微型拉钩等简单手术器械相对于微创扩张管道更容易推广。
陈宣煌许卫红胡建伟陈荣生李贵双张怀志郑祖高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多裂肌小切口临床疗效
术后伤口引流血回输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矫正融合术中的应用
[背景]:AIS手术创伤大,术中长节段的融合需要对多个椎体的后外侧结构进行去皮质处理,导致术后早期伤口引流量多。术后早期伤口引流血回输作为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一种在关节置换手术中已日渐成熟。但该技术应用于AIS术后的安全性及...
王长昇林建华许卫红张立群陈荣生李贵双许子星
Th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目的 探讨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25例单节段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32.70±3.59)岁(21~41岁...
王长昇林建华许卫红张立群陈荣生李贵双许子星
关键词: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椎间孔内窥镜
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PR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9月-2018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腰椎PRA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0~47岁[(33.7±6.6)岁].均为单节段病变,损伤节段:L3/47例,L4/514例,L5/S111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手术并发症,术后24h、3个月、12个月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15.5个月.手术切口长度7~9.5 mm[(8.0±0.9)mmn];手术时间60~155 min[(80.5±13.2)min];术中出血量5~25 ml[(10.6±5.7)ml];透视次数5~25次[(9.4±3.4)次].患者术后8~12h下地行走,6周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感觉异常,经神经营养及理疗1周后恢复.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术后并发症.术后24h、3个月、12个月腰、腿痛VAS[腰痛(3.4±1.5)分、(1.8±1.1)分、(1.7±0.9)分,腿痛(1.8±1.0)分、(1.6±0.8)分、(1.4±0.6)分]和ODI[(26.8±9.7)%、(13.9±4.3)%、(12.8±2.8)%]较术前腰痛VAS(7.3±2.1)分、腿痛VAS(7.9±2.7)分、ODI(56.2±15.6)%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腰椎PRAS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有效缓解疼痛、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王长昇陈荣生朱希田许卫红张立群吴荔军
关键词:腰椎内窥镜
中枢神经系统OMgp的研究进展
2010年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轴突再生相当困难,长期以来,研究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其原因并试图攻克这一难关。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是最近发现的CNS髓鞘中的一种重要轴突抑制成分,是CNS髓鞘来源的轴突再生抑制因子之一,并因在体外培养时具有很强的轴突生长抑制作用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陈荣生许卫红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损伤轴突再生
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窝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12例;年龄为18~62岁,平均38.6岁;髋臼骨折按L...
王长昇林建华许卫红张立群陈荣生李贵双许子星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折固定术改良STOPPA入路
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开放式入路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比较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比较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开放式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2009年,22例患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12例,传统手术入路方式10例。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及腰椎MRI所示的多裂肌横截面面积。结果 2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患者手术前后L4/L5/S1各平面的多裂肌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入路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可明显减少对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陈宣煌许卫红胡建伟陈荣生李贵双张怀志郑祖高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脊椎滑脱脊柱融合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