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宁宁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瘤内注射臭氧致兔VX2瘤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 研究瘤体内注射不同浓度臭氧(O3)后兔VX2瘤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探讨臭氧用于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浓度,并根据超微结构改变持续时间,推断重复治疗可能的间隔时间。方法 20只荷瘤大白兔分为4组,对照组2只,T20(20%臭氧)、T40(40%臭氧)和T60组(60%臭氧)治疗组各6只,直视下按瘤体积2倍量不同浓度的O2/O3混合气体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瘤体内,对照组(仅模拟穿刺)及各治疗组取2只兔在实验完成后即刻取材,剩余兔分别于术后第4、8天各处死2只取材、制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T20组注射臭氧后即刻可见肿瘤细胞有轻微的损伤改变,线粒体轻微嵴溶解,少许线粒体呈球状肿胀,内质网扩张,部分核周间隙增宽,细胞间隙正常。T40组和T60组注射臭氧后即刻均可见肿瘤细胞有明显损伤,表现为线粒体明显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核肿胀,核周间隙增宽,部分细胞膜崩裂,组织结构崩解,术后第4天,可见大片坏死,炎细胞浸润,肿瘤细胞膜不完整,溶酶体线粒体形成(呈新月形黑颗粒)或线粒体溶解,内质网扩张,部分胞质溶解,细胞核不规则,核周间隙扩张,T60组更明显。血管内皮细胞也有损伤改变。3组的细胞损伤在术后第8天仍可观察到,但呈逐渐修复状态。结论 兔VX2瘤内注射20% ~ 60%臭氧后,都会对肿瘤细胞、瘤内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甚至死亡,20%的损伤较轻微,40% ~ 60%的比较明显,但综合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40%臭氧可能更为明显。虽然有部分修复,但术后第8天仍可见较明确的细胞损伤改变,故治疗间隔以4 ~ 8 d为宜。
- 魏强方亮杨继金霍宁宁吕虎熊源长江旭李慧
- 关键词:臭氧VX2瘤超微结构
- 附加锁定加压钢板与微创稳定系统联合自体骨植骨治疗逆行髓内钉术后股骨远端骨不连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对比附加锁定加压钢板(LCP)与附加微创稳定系统(LISS)联合自体骨植骨术(ABG)治疗逆行髓内钉术后股骨远端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逆行髓内钉术后股骨远端骨不连患者按附加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附加LCP联合ABG组(附加LCP组,21例)和附加LISS联合ABG组(附加LISS组,2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骨愈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内固定拔除术后1年患膝关节SF-36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9.8个月(12~36个月),附加LCP组和附加LISS组的骨愈合率分别为90.5%和100%(附加LISS组:OR=3.2,95%CI 0.7~1.3),附加LCP组中2例伴患膝关节僵硬患者(为AO33C1型和AO33C2型)分别于术后7、9个月发生骨再不连。两组患者的平均骨愈合时间[(9.7±1.8)个月vs.(5.1±0.6)个月]、骨再不连时间[(8.0±0.8)个月vs.0个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vs.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手术时间上[(109.3±20.2)min vs.(112.8±24.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固定拔除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患者在疼痛水平[72.8(66.7~77.8)分vs.84.4(78.9~94.0)分]和总体健康感知方面[62.0(57.0~67.0)分vs.67.0(62.0~72.0)分]的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附加LCP联合ABG术适合治疗AO33A型的逆行髓内钉术后股骨远端骨不连患者;而对于AO33C型的骨不连患者的处理,采用附加LISS联合ABG术较附加LCP联合ABG术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
- 茹江英时代鲁扬虎张东华夏百仪苏佳灿霍宁宁纪方牛云飞
- 关键词:自体骨植骨
- 瘤内注射臭氧治疗兔VX-2肿瘤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臭氧瘤内直接注射对兔VX-2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30只为A组(模拟穿刺),治疗组3组(B^D组)各30只:B组瘤内注射20 ug/ml浓度臭氧、C组瘤内注射40 ug/ml浓度臭氧及D组瘤内注射60 ug/ml浓度臭氧,于肿瘤种植后2周后直视下进行治疗,A组仅模拟穿刺,B、C、D三组按肿瘤体积2倍量不同浓度的O3多点穿刺直接注入瘤体内,术前均行CT灌注扫描,术后第4、8天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生长率,并于第8天CT灌注后后全部处死取肿瘤进行病理观察。结果A、B、C、D 4组肿瘤生长率V4/V0分别为:2.06±1.10,1.43±0.80,1.54±0.82,1.62±0.92;V8/V4分别为:2.34±1.93,1.80±0.72,1.98±1.28,1.56±0.86;V8/V0分别为:4.58±3.14,2.64±1.59,2.93±1.56,2.27±1.34。V4/V0结果显示A、B两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V8/V4各组间比较P>0.05;V8/V0结果显示A、B两组P=0.008,A、C两组P=0.029,A、D两组P=0.001,B、C、D各组比较P>0.05。结论经皮穿刺瘤内直接注射20μg/ml、40μg/ml及60μg/ml浓度的臭氧均可效抑制兔VX-2肿瘤生长。20μg/ml、40μg/ml及60μg/ml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兔VX-2瘤的抑瘤效果虽无显著性差异,但60μg/ml的臭氧作用持续时间更长,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更明显。
- 魏强李慧杨继金霍宁宁方亮吕虎熊源长江旭
- 关键词:臭氧
- O3瘤内注射所致兔VX-2瘤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 目的 研究瘤体内注射不同浓度O3后兔VX-2瘤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探讨可以应用于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的O3的安全有效浓度,并根据超微结构改变持续的时间,推断重复治疗可能的间隔时间.材料与方法 20只荷瘤大白兔共分4组,对...
- 魏强方亮杨继金霍宁宁江旭李慧
- 兔肝脏、肌肉、皮下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和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肝脏、肌肉及皮下不同部位兔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和比较,寻求更适合于肿瘤经皮介入治疗的荷瘤动物模型。方法将54只新西兰白兔按VX2肿瘤接种部位不同随机分为肝脏组、肌肉组和皮下组,每组18只。三组动物术后12、16、20 d均进行CT灌注扫描,测量肿瘤大小,每次各组分别处死6只兔进行病理观察,并对三组模型的建模手术时间、肿瘤体积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皮下组肿瘤生长最慢,肌肉组其次,肝脏组生长最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第12天,肝脏组肿块长径已约1 cm,而皮下组则需20 d肿块长径才达1 cm左右,肌肉组肿块生长速度介于二者之间。三组建模所用时间分别为肝脏组(5.54±0.51)min,肌肉组(1.02±0.20)min,皮下组(0.98±0.21)min,肝脏组明显较长。除了肝脏组出现腹水、肝内转移及腹壁种植外,皮下组、肌肉组均无明显影响模型的情况。结论与肝脏和皮下建模相比,兔肌肉内VX2肿瘤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成瘤稳定,肿瘤生长速度适中的优点,更适合作为兔VX2瘤的经皮介入治疗模型。
- 魏强方亮杨继金霍宁宁吕虎熊源长江旭李慧
- 关键词:肿瘤肝脏肌肉VX-2动物模型
- 成人石膏托制作比例尺寸标识板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成人石膏托制作比例尺寸标识板;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根据该板的比例尺寸标识制作成人的前臂石膏托、上肢石膏托、骨科小腿石膏托及骨科下肢石膏托;3.右视图与左视图相同,省略右视图;仰视图与俯视图...
- 魏强唐昊章浩秦晶纪方张东华潘思华霍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