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英

作品数:42 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老年
  • 9篇衰竭
  • 8篇动脉
  • 6篇血小板
  • 6篇血压
  • 6篇病因
  • 5篇心病
  • 5篇心衰
  • 5篇心衰竭
  • 5篇诱因
  • 5篇冠心病
  • 5篇病患
  • 4篇心绞痛
  • 4篇心力衰竭
  • 4篇左心
  • 4篇左心衰
  • 4篇左心衰竭
  • 4篇脉搏波
  • 4篇颈动脉
  • 4篇急性左心衰

机构

  • 42篇空军总医院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长春市二道区...
  • 1篇天水市秦城区...

作者

  • 42篇靳英
  • 19篇王建昌
  • 16篇李明阳
  • 16篇张婧
  • 14篇刘波
  • 11篇张伟
  • 6篇陈大伟
  • 5篇姜树强
  • 5篇苏日格
  • 5篇刘平
  • 4篇尹巧香
  • 4篇周云飞
  • 3篇常蜀英
  • 3篇刘超
  • 3篇张晓艳
  • 3篇颜伟
  • 3篇龙丽娟
  • 3篇侯小平
  • 3篇段景琪
  • 2篇魏璇

传媒

  • 10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中国临床保健...
  • 3篇空军总医院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合理性用药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P)的规范化方案。方法选择SAP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组(阿司匹林组)25例,中医辨证用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标准治疗组)17例,中医不辨证用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习惯治疗组)34例,疗程3个月,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PAG)、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GPⅡb/Ⅲa)、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标准治疗组PAG、CD62P、GPⅡb/Ⅲa、血流变、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下降(P<0.05),其GPⅡb/Ⅲa、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阿司匹林组及习惯治疗组(P<0.05),PAG、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习惯治疗组。虽然阿司匹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习惯治疗组血浆黏度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PAG、CD62P、GPⅡb/Ⅲa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前无显著变化。三组患者心绞痛总积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基础上辨证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可有效改善SAP患者中医症状,且有明显的抗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
闫晓霞王建昌刘丽芳李忠东马建伟魏璇盖亚男张伟江靳英张婧朱贤关
关键词: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血液流变学
老年稳定性心绞痛β阻滞剂用药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β阻滞剂应用情况。方法于2010年6月1日~12月1日,对我院门诊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筛选资料完整的186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186例β阻滞剂使用率为54.8%(102/18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组间比较,药物使用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β阻滞剂使用率低、剂量不足,提示该类药应用不足。
靳英王建昌李明阳颜伟刘波张伟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Β阻滞剂
老年期谵妄临床分析与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期谵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8例老年期谵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谵妄并非精神科所特有,在临床各科,谵妄往往与脑器质性疾病、躯体性疾病并存,常见病因有脑梗死、肺部感染、术后、电解质紊乱等。结论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学习及学科间渗透,能及时识别谵妄,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
刘波李明阳靳英
关键词:谵妄病因
血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血尿酸(SU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评估指标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者577人,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项生化指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结果①与正常UA组比较,高UA组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颈动脉内膜厚度均增高,年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P<0.001);②SUA与收缩压(SBP)、DBP、BMI、空腹血糖(FPG)、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肌酐、尿素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与载脂蛋白A、HDL呈负相关;以CIMT为因变量,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是年龄(β=0.01,P<0.05)、血UA(β=3.74,P=0.001);③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除年龄、HDL、载脂蛋白A高于男性组,余均低于男性组(P<0.05)。结论在体检人群中,血UA与AS评估指标及其危险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是AS早期危险因素预测因子之一,其与常见危险因素有叠加暴露相关性,从降低血UA水平入手预防AS可能是重要路径之一。
张艳迪陈大伟姜树强龙丽娟张婧靳英郭广晋王建昌
关键词:血尿酸动脉粥样硬化
初发急性左心衰竭诱因和病因分析
目的:相对于年轻患者而言,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更为常见,有其明显的发病诱因和病因的不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老年人本身的诱因和病因也在不断地变化,了解这种变化对预防和治疗急性左心衰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王建昌刘平靳英张婧苏日格陈力达
氨磷汀治疗高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被引量:2
2013年
1病历摘要 我科于今年6月25日收治1名92岁男性患者,因“发现皮肤出血点3d”入院。患者入院前3d发现舌尖出现小血泡,右前臂出现3个米粒大小的出血点,局部皮肤无疼痛、瘙痒,未在意。入院当日发现右臂出现散在针尖样出血点,为进一步诊治来院。患者既往患高血压、冠心病、肺栓塞、高脂血症、陈旧性肺结核、视网膜动脉硬化、白内障、前列腺增生、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特别强调的是患者于2002年8月曾出现皮肤瘀斑,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靳英李明阳刘波张伟
关键词:氨磷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老年营养风险评估预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是否有助于预测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住院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连续入院的年龄在65岁以上老年ADHF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GNRI<92分被定义为营养不良。主要观察终点是比较低GNRI(<92分)组和高GNRI(≥92分)组2年内全因死亡。结果47.67%的患者GNRI<92分,与GNRI≥92组比较,GNRI<92组体质指数(BMI)显著降低[(24.22±4.68)kg/m2比(18.53±2.52)kg/m2,P<0.01];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NRI<92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GNRI≥92组(HR=2.667,95%CI:1.527~4.65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低GNRI(HR=0.947;95%CI:0.920~0.975,P<0.001)和年龄(HR=1.064;95%CI:1.026~1.012,P<0.001),是全因死亡率的强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出院时应用GNRI进行营养评估有助于预测老年ADHF患者的长期预后。
尹巧香张伟张蓝宁靳英段景琪曹艳杰
关键词:心力衰竭营养评价营养不良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及AAS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文献方法计算AASI,以AASI<0.55或AASI≥0.55分为两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的差异,以及与AAS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比较,在AASI≥0.55组中,其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水平显著高于AASI<0.55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ASI与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IMT(r=0.560,P<0.001)、颈动脉斑块指数(r=0.591,P<0.001)、MAU(r=0.538,P<0.001);控制年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肌酐水平、eGFR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AASI仍与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均与AASI独立相关,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60、0.252、0.337,P<0.001。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AASI与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水平呈显著正相关,AASI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李明阳靳英陈蕾张伟刘波王建昌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粥样硬化微量白蛋白尿
应用脉搏波速度和血管年龄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度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由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转换的血管年龄对心血管病危险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30岁以上无心血管疾病和服药史的1 284例健康体检者,采用人群中间值法计算血管年龄,根据血管年龄和年代年龄分别计算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评分。结果结果 73%个体的血管年龄与年代年龄差异超过5岁以上(P<0.001),66.8%个体的两种年龄计算的心血管病风险评分存在差异(P<0.001),10.3%个体的血管年龄使心血管病危险分类发生变化(P<0.001)。结论由ba PWV计算的血管年龄与年代年龄存在明显差别,并能改变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分。
陈大伟张婧靳英姜树强刘超郑海芳韩春雷王建昌
关键词:血管年龄心血管疾病危险评分
初发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及诱因状况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老年初发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病因、诱因构成和病因聚集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线索。方法144例AHF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比分析2组间病因、诱因构成和多病因情况。结果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冠心病(52·1%)、高血压(32·1%)、慢性肾功能衰竭(8·5%),非老年组前3位基础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32·6%)、慢性肾功能衰竭(21·7%)、扩张型心肌病(19·6%);在病因聚集性方面,老年组多病因AHF占49·5%,非老年组为9·8%;2组发病诱因均以感染最多见,老年组54·4%,非老年组51·2%;预后方面,老年组住院病死率(33·9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7·07%)(P<0·05)。结论老年与非老年AHF的病因构成比不同,冠心病、高血压是老年AHF最常见的病因;老年多病因AHF多见;老年AHF患者住院病死率较高;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在老年AHF的预防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刘平王建昌苏日格张婧靳英
关键词:病因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