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莉莉

作品数:1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分化
  • 2篇胰岛
  • 2篇胰腺
  • 2篇乳腺
  • 2篇肿瘤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表达
  • 2篇芯片技术
  • 2篇狼疮
  • 2篇基因芯片
  • 2篇基因芯片技术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2篇干细胞
  • 2篇T细胞
  • 1篇低磷血症
  • 1篇调节性

机构

  • 12篇深圳市人民医...
  • 7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任莉莉
  • 9篇李富荣
  • 5篇齐晖
  • 4篇戴勇
  • 4篇蒋锦杏
  • 4篇邓春艳
  • 3篇王新根
  • 2篇邙建波
  • 1篇刁振华
  • 1篇王莉菲
  • 1篇肖学吕
  • 1篇邱晨
  • 1篇刘冬舟
  • 1篇邓绍平
  • 1篇张婷
  • 1篇房杰群
  • 1篇文锦丽
  • 1篇陈楚娴
  • 1篇张国超
  • 1篇洪小平

传媒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4例乳腺叶状肿瘤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首次治疗者,6例为叶状肿瘤复发者.结果 13例患者术前行空芯针穿刺检查,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4.6%.15例患者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0.0%,空芯针穿刺及术中冰冻病理存在病理低估.3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3例行肿物扩大切除术,6例行肿物切除术,5例行乳房切除术.本组患者随访1-8年,失访5例,复发4例,其中1例恶性叶状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复发,行乳房切除术;2例良性叶状肿瘤及1例交界性叶状肿瘤为肿物切除术后复发,再次行扩大切除术.该4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形态复杂,误诊率高,对较大或生长迅速的乳腺肿物建议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治疗首选肿物扩大切除术.
邙建波王莉菲王莉菲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复发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腺内移植治疗糖尿病:是否发生了细胞的“转分化”?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后可以改善糖尿病鼠的高血糖状态,但相关的机制尚不明确且存在一些争议。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胰腺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胰腺包膜下,血糖仪监测血糖,RT-PCR动态检测受体鼠胰腺组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中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胰腺组织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共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胰腺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和DNA倍性。结果与结论:胰腺包膜下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鼠血糖;Nestin、Nkx 2.2的表达分别在移植后1,3周到达峰值,Pax 4和Ngn 3的表达在移植后4周到达峰值,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至移植后12周到达峰值,PDX-1的表达在8周时达到峰值并维持至12周;免疫荧光染色发现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共表达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的胰腺组织细胞中处于S+G2/M期的细胞增加,细胞核型未见多倍体或非整倍体细胞。提示在胰腺微环境中,植入糖尿病鼠胰腺局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调控下向胰岛β样细胞发生横向转分化,而非细胞融合获得β细胞的功能表型。
陈楚娴任莉莉蒋锦杏张婕婕叶丽姿李富荣邓春艳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胰腺细胞转分化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
T细胞表达Fas用于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和疗效的价值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细胞表面Fas表达水平,探讨其用于评价疾病活动指数和疗效的价值。方法:对36例活动期SLE患者和18名正常人群,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Fas表达和凋亡率。对SLE患者分别给予泼尼松、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在入院3d内、出院时(平均住院天数为22·6d)、出院后4周分别检测T细胞Fas表达(Fas+T)。结果:活动期SLE患者T细胞表面Fas表达与T细胞凋亡率和SLEDAI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P<0·01),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活动期SLE患者后,出院时T细胞表面Fas表达(Fas+T)明显升高;出院后4周复诊时呈下降趋势。结论:SLE患者T细胞表面Fas表达上调,由Fas介导的T细胞凋亡增强,刺激机体产生抗dsDNA等多种自身抗体,可能是SLE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T细胞表面Fas密度可能是评价SLE疾病活动性和临床疗效的主要参数。
高双全李富荣齐辉肖学吕任莉莉王新根
关键词:FAS分子T细胞
B淋巴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抗CD45RB抗体对BALB/c裸鼠进行预处理后制备脾脏单细胞悬液,与BALB/c小鼠T淋巴细胞和C57BL/6小鼠脾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Th1、Th2、Treg和Tm淋巴细胞。以B6.μMT^(-/-)小鼠为受体、BALB/c小鼠为供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移植后向受体鼠腹腔注射抗CD45RB单抗,监测脾淋巴细胞CD3^+CD45RB^(hi)细胞比例。在混合淋巴培养过程中加入抗CD45RB单抗,分离B细胞,建立以BALB/c小鼠为供体、B6.μMT^(-/-)小鼠为受体的心脏移植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B细胞给B6.μMT^(-/-)小鼠,观察受体鼠生存期和B细胞分布。结果:在裸鼠体内用抗CD45RB抗体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可使Treg和Th2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h1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Tm细胞无明显变化。在体内B淋巴细胞缺失的情况下,抗CD45RB抗体依然能够降低T细胞表面CD45RB的表达,与对照组B淋巴细胞存在组相比,抗CD45RB抗体对T淋巴细胞表面CD45RB下调更为快速,但最终CD3^+CD45RB^(hi)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体外抗CD45RB抗体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可以延长受体鼠的生存时间。B6.μMT^(-/-)鼠在接受抗CD45RB抗体处理的B细胞并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后,B细胞可向胸腺迁移。结论: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免疫耐受中,B淋巴细胞可能通过介导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中枢耐受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仅靠B淋巴细胞无法形成完全耐受。
邓春艳张国超邓绍平任莉莉蒋锦杏俞丽娜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免疫耐受
基因芯片技术在肾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任莉莉戴勇李富荣
关键词:肾肿瘤基因芯片技术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肽方案诱导人脂肪源性干细胞体外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团的效果评价
2010年
目的:探讨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NGAP)联合细胞因子诱导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效果。方法:分离、纯化、鉴定人脂肪源性干细胞。应用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肽(INGAP-pp)联合细胞因子进行四步法诱导,RT-PCR、实时定量PCR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后细胞胰腺发育及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在不同浓度(5.6和25.0mmol·L-1)葡萄糖刺激下,检测分化细胞胰岛素及C肽分泌量。结果:在诱导过程中,干细胞相关基因Oct3/4表达降低至原始水平的1/20,而与胰腺系分化发育相关的基因(Ck19、nestin、pdx-1及nkx2.2均显著升高。在诱导分化后期,INGAP-pp/Scramble-pp诱导组均出现了胰岛样细胞团,INGAP-pp诱导组细胞团的直径为150~200μm,而Scramble-pp诱导组细胞团的直径为50~100μm,前者更接近天然胰岛直径。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胰岛样细胞团中存在胰岛素和C肽双阳性的细胞群,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有反应,分泌量约占天然胰岛细胞的1/15~1/10。结论:INGAP-pp诱导方案可诱导hASCs向胰腺系细胞分化,在体外形成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团。提示hASCs有望替代胚胎干细胞及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种子细胞。
任莉莉陈丽娟齐晖李富荣龚非力
关键词: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脂肪源性干细胞分化胰岛
细胞免疫治疗对乳腺癌患者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体内CD4+CD25+CD127-low/-Treg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估细胞免疫疗法对乳腺癌患者体内免疫环境的影响趋势及程度。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30例(Ⅰ期14例,Ⅱ期9例,Ⅲ期7例),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的Treg的表达水平。进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一疗程(共6次培养6次回输)后,比较不同分期的患者回输1,7,14 d时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增高(P<0.05),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乳腺癌患者(P<0.01);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定位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内,癌旁组织浸润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数目显著高于肿瘤组织(P<0.05),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量的数量与肿瘤病理分期关系密切,分期越高,Treg细胞的水平越高;经细胞免疫治疗后,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回输次日患者体内的Treg表达水平均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输细胞第7天后,Ⅰ期、Ⅱ期、Ⅲ期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reg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回输第14天后,Treg升高幅度有所回落,接近于未行细胞免疫治疗之前的外周血表达情况。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Treg细胞随病情发展持续升高,与病理分期有明确的相关性。在细胞免疫治疗中期,可以观测到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短暂升高,行细胞免疫治疗没有改善患者体内免疫抑制的状况。
任莉莉邓春艳蒋锦杏俞丽娜齐晖邙建波
关键词:乳腺癌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细胞免疫治疗
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对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n sulin producing c ells,IPCs)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取6周龄SD大鼠80只,将其中40只大鼠胰腺切除60%,48 h后取残存胰腺组织制备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余40只大鼠用于制备正常胰腺组织提取液。取4周龄SD大鼠的胫骨及股骨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分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正常胰腺组织提取液和普通细胞培养液诱导培养。培养14 d过程中,观测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胰腺发育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14 d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细胞C肽表达阳性率,葡萄糖刺激实验评价分化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水平。结果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可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IPCs,在分化过程中表达与胰腺发育相关的基因:胰岛素促进因子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1,PDX-1)、胰岛因子1、葡萄糖转运蛋白2、前蛋白转化酶2、神经元素3、Nkx6.1、生长抑素;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示其表达成熟胰腺β细胞标志性蛋白PDX-1、胰岛素、C肽、Nkx6.1。而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未能检测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实验组C肽表达阳性率为13.8%±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1.6%±0.4%(P<0.05)。实验组在高、低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但仅为天然胰岛的1/40和1/47(P<0.05)。结论胰腺损伤后,损伤胰腺组织将分泌与胰腺修复和发育分化相关的转录蛋白,这些蛋白可诱导大鼠BMSCs向IPCs分化。
费筠谢洪彬王云帅齐晖邓春艳任莉莉李富荣
关键词:BMSCS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分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白细胞介素-12和干扰素-α表达与各亚型的关系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树突状细胞(DC),检测DC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和干扰素(IFN)-α水平,并分析与DC各亚型的相关性,以了解树突状细胞在SLE疾病中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分化DC成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α表达,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DC各亚型,分析IL-12和IFN-α表达水平与DC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①SLE组在第7天和第9天分泌的IL-12水平[(8.8±0.8)和(9.8±0.8)pg/ml]较对照组[(7.5±0.7)和(8.1±0.9)pg/ml]明显增加(P<0.05);SLE组第7天IFN-α水平[(4.0±0.8)pg/ml]较正常对照组[(2.9±0.8)pg/ml]水平升高显著(P<0.001)。②SLE组DC表达的CD1a、CD11c+、CD40、和CD123百分率(59±8、54±11、37±8、13±4)较对照组(48±4、43±9、29±7、10±4)明显增加(P<0.05),SLE患者DC表达的CD80和CD83(55±10、58±12)较对照组(48±12;48±9)升高不明显(P>0.05)。③分泌第7天和第9天的IL-12与CD1a、CD11c+、CD40保持良好的相关性(P<0.05),与CD80、CD83、CD123相关性不明显。第7天和第9天的IFN-α与CD1a、CD11c+、CD40、CD123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CD80、CD83无相关性。
齐晖李富荣肖学吕刘冬舟任莉莉王新根黄瑞芳文锦丽戴勇
关键词:SLEIL-12IFN-Α百分率
CD_(69)与系统性红斑狼疮T、B细胞活化被引量:5
2002年
李富荣戴勇齐晖任莉莉王新根叶志中洪小平
关键词:CD69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活化T细胞B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