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春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分化
  • 7篇干细胞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6篇胰岛素分泌
  • 6篇胰岛素分泌细...
  • 5篇细胞
  • 4篇多能干细胞
  • 4篇胰腺
  • 3篇诱导多能干细...
  • 3篇细胞分化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胰腺组织
  • 2篇诱导分化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提取液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10篇暨南大学第二...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11篇邓春艳
  • 9篇李富荣
  • 7篇齐晖
  • 4篇任莉莉
  • 3篇周淑艳
  • 3篇蒋锦杏
  • 3篇王云帅
  • 2篇任丽伟
  • 2篇杨晓菲
  • 2篇魏培
  • 2篇谢洪斌
  • 2篇杨璐
  • 2篇俞丽娜
  • 1篇邙建波
  • 1篇邓绍平
  • 1篇孙顺昌
  • 1篇陈楚娴
  • 1篇张国超
  • 1篇闫红杰
  • 1篇叶国强

传媒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目的:间充质于细胞(MSCs)在体外采用各种小分子化合物和细胞因子可成功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但存在转分化效率低和成熟度差的问题.损伤胰腺组织可分泌大量可溶性蛋白,本研究旨在探讨胰腺提取液是否具有促进MS...
谢洪斌王云帅齐晖周淑艳邓春艳李富荣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
小鼠iPSCs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及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利用3步法诱导方案,使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nsulin-producing cells,IPCs),观察诱导效率和成熟度,并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室通过piggy Bac转座子将C57/C雄性小鼠来源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构建为小鼠iPSCs,利用3步法诱导方案分化为IPCs,观察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其胰岛β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分化效率;葡萄糖刺激实验检测胰岛素和C肽分泌水平。将IPCs移植入C57/C雄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左肾包膜下,监测血糖和血清中胰岛素含量28 d,观察逆转高糖血症的效果。结果:建立的3步诱导方案可以将小鼠i PSCs诱导分化为IPCs,其表达胰岛β细胞的标志性基因(Pdx1、Ngn3、Pax6和Ins2)和蛋白(Pdx1、Nkx6.1和胰岛素),在葡萄糖刺激下可分泌胰岛素和C肽。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诱导分化的效率达28%。移植后3 d糖尿病小鼠血糖即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血清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对葡萄糖的调控能力明显增强。病理学观察IPCs细胞移植28 d后仍存活。结论:建立的3步诱导法可将i PSCs高效定向诱导分化为IPCs,明显缩短了诱导分化的时间,移植至近交系同性别小鼠体内可逆转糖尿病的高糖血症。
任丽伟魏培杨晓菲杨璐邓春艳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糖尿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腺内移植治疗糖尿病:是否发生了细胞的“转分化”?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后可以改善糖尿病鼠的高血糖状态,但相关的机制尚不明确且存在一些争议。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胰腺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胰腺包膜下,血糖仪监测血糖,RT-PCR动态检测受体鼠胰腺组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中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胰腺组织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共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胰腺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和DNA倍性。结果与结论:胰腺包膜下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鼠血糖;Nestin、Nkx 2.2的表达分别在移植后1,3周到达峰值,Pax 4和Ngn 3的表达在移植后4周到达峰值,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至移植后12周到达峰值,PDX-1的表达在8周时达到峰值并维持至12周;免疫荧光染色发现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共表达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的胰腺组织细胞中处于S+G2/M期的细胞增加,细胞核型未见多倍体或非整倍体细胞。提示在胰腺微环境中,植入糖尿病鼠胰腺局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调控下向胰岛β样细胞发生横向转分化,而非细胞融合获得β细胞的功能表型。
陈楚娴任莉莉蒋锦杏张婕婕叶丽姿李富荣邓春艳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胰腺细胞转分化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
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对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n sulin producing c ells,IPCs)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取6周龄SD大鼠80只,将其中40只大鼠胰腺切除60%,48 h后取残存胰腺组织制备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余40只大鼠用于制备正常胰腺组织提取液。取4周龄SD大鼠的胫骨及股骨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分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正常胰腺组织提取液和普通细胞培养液诱导培养。培养14 d过程中,观测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胰腺发育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14 d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细胞C肽表达阳性率,葡萄糖刺激实验评价分化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水平。结果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可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IPCs,在分化过程中表达与胰腺发育相关的基因:胰岛素促进因子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1,PDX-1)、胰岛因子1、葡萄糖转运蛋白2、前蛋白转化酶2、神经元素3、Nkx6.1、生长抑素;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示其表达成熟胰腺β细胞标志性蛋白PDX-1、胰岛素、C肽、Nkx6.1。而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未能检测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实验组C肽表达阳性率为13.8%±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1.6%±0.4%(P<0.05)。实验组在高、低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但仅为天然胰岛的1/40和1/47(P<0.05)。结论胰腺损伤后,损伤胰腺组织将分泌与胰腺修复和发育分化相关的转录蛋白,这些蛋白可诱导大鼠BMSCs向IPCs分化。
费筠谢洪彬王云帅齐晖邓春艳任莉莉李富荣
关键词:BMSCS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分化
B淋巴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抗CD45RB抗体对BALB/c裸鼠进行预处理后制备脾脏单细胞悬液,与BALB/c小鼠T淋巴细胞和C57BL/6小鼠脾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Th1、Th2、Treg和Tm淋巴细胞。以B6.μMT^(-/-)小鼠为受体、BALB/c小鼠为供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移植后向受体鼠腹腔注射抗CD45RB单抗,监测脾淋巴细胞CD3^+CD45RB^(hi)细胞比例。在混合淋巴培养过程中加入抗CD45RB单抗,分离B细胞,建立以BALB/c小鼠为供体、B6.μMT^(-/-)小鼠为受体的心脏移植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B细胞给B6.μMT^(-/-)小鼠,观察受体鼠生存期和B细胞分布。结果:在裸鼠体内用抗CD45RB抗体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可使Treg和Th2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h1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Tm细胞无明显变化。在体内B淋巴细胞缺失的情况下,抗CD45RB抗体依然能够降低T细胞表面CD45RB的表达,与对照组B淋巴细胞存在组相比,抗CD45RB抗体对T淋巴细胞表面CD45RB下调更为快速,但最终CD3^+CD45RB^(hi)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体外抗CD45RB抗体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可以延长受体鼠的生存时间。B6.μMT^(-/-)鼠在接受抗CD45RB抗体处理的B细胞并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后,B细胞可向胸腺迁移。结论: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免疫耐受中,B淋巴细胞可能通过介导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中枢耐受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仅靠B淋巴细胞无法形成完全耐受。
邓春艳张国超邓绍平任莉莉蒋锦杏俞丽娜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免疫耐受
细胞免疫治疗对乳腺癌患者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体内CD4+CD25+CD127-low/-Treg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估细胞免疫疗法对乳腺癌患者体内免疫环境的影响趋势及程度。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30例(Ⅰ期14例,Ⅱ期9例,Ⅲ期7例),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的Treg的表达水平。进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一疗程(共6次培养6次回输)后,比较不同分期的患者回输1,7,14 d时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增高(P<0.05),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乳腺癌患者(P<0.01);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定位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内,癌旁组织浸润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数目显著高于肿瘤组织(P<0.05),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量的数量与肿瘤病理分期关系密切,分期越高,Treg细胞的水平越高;经细胞免疫治疗后,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回输次日患者体内的Treg表达水平均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输细胞第7天后,Ⅰ期、Ⅱ期、Ⅲ期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reg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回输第14天后,Treg升高幅度有所回落,接近于未行细胞免疫治疗之前的外周血表达情况。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Treg细胞随病情发展持续升高,与病理分期有明确的相关性。在细胞免疫治疗中期,可以观测到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短暂升高,行细胞免疫治疗没有改善患者体内免疫抑制的状况。
任莉莉邓春艳蒋锦杏俞丽娜齐晖邙建波
关键词:乳腺癌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细胞免疫治疗
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人群中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l2A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者PPARγ2基因Prol2Ala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Prol2Ala多态性的基因型PP,PA和AA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93.0%、7.0%、0和90.7%、9.3%、0,P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96.5%、95.3%和3.5%、4.7%,两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组中基因型为PA者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高于PP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无明显关联。
谢春英邓春艳孙顺昌叶国强
关键词:2型糖尿病基因多态性
利用piggyBac转座子构建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及其鉴定
2016年
目的:利用piggyBac转座子载体携带鼠源Oct4、Sox2、Klf4和c-Myc 4个核转录因子,重编程胎鼠成纤维细胞(MEFs)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并探讨其作用效果。方法:分离Oct4-GFP小鼠的MEFs,将携带鼠源Oct4、Sox2、Klf4、c-Myc等4个基因的piggyBac转座子转入至MEFs;观察iPSCs克隆形成过程的形态表现;分析iPSCs染色体组成,评价iPSCs的核型变化。RT-PCR法检测小鼠iPSCs中胚胎干细胞(ESCs)相关基因Oct4、Nanog和FGF4的表达;免疫荧光、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iPSCs中SSEA-1和Nanog蛋白表达。将iPSCs接种到NOD-SCID小鼠腹股沟进行畸胎瘤实验,4周后取畸胎瘤制备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分化情况。结果:通过piggyBac转座子成功构建iPSCs,其具有正常的核型,形态与小鼠ESCs相似,克隆边界清晰、呈圆形或卵圆形,克隆内细胞致密、核大。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iPSCs可表达多能性基因和蛋白(Oct4、Sox2、Kif4和c-Myc)。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接种iPSCs可形成具有3个胚层组织的畸胎瘤。结论:以piggyBac转座子为载体将Oct4、Sox2、Klf4和c-Myc 4个转录因子基因导入MEFs,可以成功诱导MEFs成为具有ESCs特征的正常核型iPSCs。
任丽伟魏培杨晓菲杨璐邓春艳齐晖李富荣
关键词:PIGGYBAC重编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采用各种小分子化合物和细胞因子可成功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但存在转分化效率低和成熟度差的问题。损伤胰腺组织可分泌大量可溶性蛋白,本研究旨在探讨胰腺提取液是否具有促进MS...
谢洪斌王云帅齐晖周淑艳邓春艳李富荣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
文献传递
LSD1调控hiPSCs高效定向分化为IPC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s)是产生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理想种子细胞,目前hiPSCs诱导分化为IPCs效率低、成熟度差,无法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在调控干细胞分化中发...
周淑艳闫红杰李阳齐晖邓春艳李富荣
关键词:胰岛素分泌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