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小文

作品数:18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直肠
  • 5篇克罗恩
  • 5篇克罗恩病
  • 4篇外科
  • 4篇细胞
  • 3篇直肠癌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小鼠
  • 3篇结直肠
  • 3篇肠癌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炎性
  • 2篇术后
  • 2篇外科治疗
  • 2篇外科治疗策略
  • 2篇系膜
  • 2篇疗效
  • 2篇结肠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思创贯宇...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何小文
  • 14篇兰平
  • 12篇吴小剑
  • 10篇何晓生
  • 5篇柯嘉
  • 4篇练磊
  • 4篇何真
  • 3篇温晓峰
  • 3篇周驰
  • 2篇吴现瑞
  • 2篇曾杨
  • 2篇蔡嘉伟
  • 2篇陈曦
  • 2篇张珑涓
  • 2篇邱建平
  • 2篇周智洋
  • 2篇陈泽贤
  • 2篇朱冬云
  • 2篇林伟星
  • 1篇蔡泽荣

传媒

  • 6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向解剖法游离股骨/胫骨快捷制备小鼠骨髓细胞被引量:12
2011年
背景:如何快速洁净地游离小鼠股骨和胫骨直接影响骨髓细胞缺血时间,虽文献报道可用手术刀片刮除、纱布和纸巾等器物协助去除肌肉组织。但对其具体操作技巧并无详细报道,也无统一简捷的方法。目的:寻找制备小鼠骨髓细胞快捷实用的方法,最大限度减少骨髓细胞缺血时间。方法:采用逆向肌肉剥离法由踝关节向髋关节逆行解剖,以镊子配合剪刀行"剪合-滑动-折转"3个动作,彻底去除附着于小鼠后肢股骨的肌肉组织,快捷制备骨髓细胞悬液。记录解剖骨骼和制备骨髓细胞的时间,所得骨髓细胞培养72h后光学显微镜观察,评价该制备方法的效果。结果与结论:骨骼解剖时间为(1.9±0.4)min,骨髓细胞悬液制备时间为(14.7±1.8)min;游离过程骨折断或髓腔破损率为0%;制备的骨髓细胞培养72h,细胞数量[(8.1±2.0)×107个]较培养前[(4.7±0.7)×107]明显增加(P<0.01),而活细胞比率在培养前(97.5±1.1)%和培养后(95.4±1.0)%无明显差异(P>0.05);镜下微生物污染率为0%,未见肌肉细胞等污染。结果显示该方法快捷实用、不易污染、操作容易程序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付必莽苏莹珍何小文胡安斌何晓顺黄洁夫
关键词:小鼠骨髓细胞
手术重建治疗直肠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总结手术重建治疗直肠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2013--2019年因直肠术后吻合口狭窄行手术重建治疗的病例,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共检索到直肠吻合口狭窄患者341例,16例行手术重建,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5+11.7)岁,直肠吻合口狭窄距肛缘距离(6.9+2.0)cm。16例患者中,4例因术中无法吻合留置结肠永久性造口,12例手术重建直肠吻合口成功。总并发症率为75.0%,Clavien-Dindo分级3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开腹与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比25.0%,P=0.041),Clavien-Dindo分级3级以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比25.0%,P=.000)。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16例患者共失访5例,剩余11例患者手术重建吻合成功8例,其中1例术后再次出现吻合口狭窄,7例手术重建成功,总成功率为63.6%,永久性造口率27.3%。结论手术重建治疗直肠吻合口狭窄对经多次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是可行的,安全性和疗效总体上令人满意。
温晓峰郑哲宇凌小婷莫泰威何晓生何小文
关键词:手术重建安全性疗效
结直肠外科的专科化发展及问题思考被引量:2
2007年
兰平何小文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专科化肿瘤
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直肠癌保肛术后30d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接受直肠癌保肛手术的956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并发症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后30d内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的危险因素。结果 956例病人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6.3%(60/956)。按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a级36例,Ⅲb级12例,Ⅳa级5例,Ⅳb级5例,Ⅴ级2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OR=1.781、95%CI为1.04~3.048、P=0.035),术前白蛋白(OR=6.979、95%CI为3.057~15.930、P<0.001),术中估计出血量(OR=2.386、95%CI为1.375~4.138、P=0.002),术中输血(OR=2.698、95%CI为1.088~6.695、P=0.032)与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存在合并症(OR=2.051、95%CI为1.160~3.627、P=0.014),术前白蛋白(≤35g/L)(OR=4.652、95%CI为1.776~12.182、P=0.002),术中估计出血量(>150ml)(OR=2.131、95%CI为1.190~3.816、P=0.011)是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存在合并症、低白蛋白血症及术中出血量大是直肠癌术后30d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张宗进吴现瑞张珑涓刘华山姚秋琼刘炫辉周驰何小文王磊吴小剑汪建平兰平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
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策略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消化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由纽约Mount Sinai医院的Burrill和Crohn1932年首次报告,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兰平何小文
关键词:克罗恩病外科治疗发病机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炎的有效性及肿瘤学安全性被引量:8
2014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的有效生物治疗手段,但其肿瘤学安全性问题令人担忧,是决定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关键,亟待研究。目的:利用小鼠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的疗效,并明确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炎症癌变的影响。方法:应用葡聚糖硫酸钠构建Balb/c(H-2d)小鼠的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经尾静脉输注分离培养的同系基因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比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效并评价结肠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善情况;应用葡聚糖硫酸钠联合偶氮氧甲烷构建Balb/c(H-2d)小鼠的结肠炎癌变模型,对比观察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小鼠肠道肿瘤的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在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实验结束时体质量丧失、大便潜血较PBS组均有减轻;间充质干细胞组中结肠组织炎症损伤严重度评分更低,镜下小鼠远端结肠黏膜结构基本完整,有小范围上皮缺损或隐窝缺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增生;体内示踪可见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结肠炎症病灶处黏膜下层归巢定殖。在葡聚糖硫酸钠/偶氮氧甲烷结肠炎癌变模型,间充质干细胞组小鼠肠道肿瘤数量及肿瘤负荷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改善炎症性肠病小鼠的结肠炎症病变,并抑制结肠炎向肿瘤的恶性转化,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何小文陈泽贤张珑涓何晓生练磊柯嘉林绪涛陈曦吴小剑兰平
关键词:干细胞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癌变恶性转化国家自然科学
影响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影响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39例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4)影响患者术前贫血的临床因素。采用门诊或病房接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30d内切口感染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采用Shapiro-Wilk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单因素分析中P〈O.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中以逐步向前法进行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239例患者中,11例行急诊手术、228例行择期手术;65例行腹腔镜手术、174例行开腹手术;手术方式均为肠切除术,肠切除术后179例行消化道重建吻合,81例行肠造口术(21例联合行肠吻合和造口术)。239例患者术中发现纤维性狭窄137例、肠瘘113例、小肠梗阻101例、脓肿58例、蜂窝组织炎54例、肠穿孔11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症状)。(2)随访情况:239例患者术后30d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48例发生切口感染,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3)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行为、红细胞沉降率〉20mm/h、术前贫血、术前合并慢性肠瘘、开腹手术、术中发现纤维性狭窄、术中发现肠瘘是影响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530,2.579,4.233,2.988,2.554,0.503,3.052,95%可信区间:1.218~2.259,1.141~5.833,1.598~11.210,1.522—5.864,1.082~6.029,0.265
刘华山张珑娟粱振兴胡拓周驰何小文吴小剑吴现瑞
关键词:克罗恩病切口感染贫血
术前通过CT三维成像测量肠系膜上动脉长度和腹盆腔骨性距离预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下拉吻合困难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利用CT三维成像(3D-CTA)预估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储袋下拉所需长度及完成吻合的困难程度,为制订IPAA的手术操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640层腹部CT的89例患者,经三维血管重建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到其末端的长度;测量SMA起点到肛缘距离与SMA起点到耻骨联合距离的差值Da^p,用来衡量储袋底端需超过耻骨联合多少距离方可完成无张力吻合;以及SMA起点到肛缘距离与SMA长度的差值Da^s,用来衡量完成无张力吻合的血管蒂长度与SMA实际长度的差距,推测达到无张力吻合的困难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以上两指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Da^p为(2.9 ± 0.9)cm,100%患者Da^p≤6 cm,89.9%患者Da^p ≤4 cm,19.1%患者Da^p≤2 cm。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OR = 0.187,95%CI:0.065 ~ 0.536,P= 0.002)和高龄(OR=1.057,95%CI:1.017~1.097,P = 0.004)是Da^p长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患者Da^s为(32.0 ± 2.0)cm,根据Da^s大小分级评估储袋下拉困难程度,全组患者中简单组12例(13.5%),中等组63例(70.8%),困难组14例(15.7%)。多因素分析提示,低龄(OR = 0.920,95%CI:-0.120 ~ -0.040,P = 0.002)和Da^p距离大(OR = 1.190,95%CI:0.110 ~ 0.240,P = 0.000)是储袋下拉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三维成像可判断预估IPAA术中储袋下拉所需的长度和完成吻合的困难程度,国内89.9%患者储袋下拉超过耻骨联合下缘〉 4 cm即可达到理想吻合,其中男性和高龄患者所需的下拉长度更大;而对于低龄、Da^p距离大的患者,储袋下拉困难的风险相对较高。
柯嘉林伟星蔡嘉伟温晓峰何真邱建平朱冬云孔德灿何晓生何小文吴小剑周宇王民汉周智洋兰平
关键词:CT三维成像肛管吻合术肠系膜上动脉回肠储袋
三维重建技术对肠系膜下动脉及左结肠动脉解剖变异的评估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利用三维CT血管重建技术评估肠系膜下动脉(IMA)和左结肠动脉(LCA)的解剖特点及变异情况,以期为腹腔镜直肠或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血管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4—2015年间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123例研究对象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利用计算机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对研究对象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选取动脉增强期图像进行分析,测量IMA根部到腹主动脉分叉的直线距离及在IMA根部水平LCA至IMA根部的直线距离,并总结IMA分支类型、LCA走行规律及LCA与肠系膜下静脉(IMV)的位置毗邻关系。结果123例研究对象中男性80例,女性43例;年龄(46.8± 16.6)岁;身高(164.6± 7.9)cm,体质量(57.7± 10.4)kg,体质指数(21.3± 3.6)kg/m2。IMA根部至腹主动脉分叉的平均距离为(42.5 ± 7.9)mm,该距离长短与体质量关系密切(OR = 4.771,95%CI:1.398-16.283,P = 0.013);61例(49.6%)IMA单独发出LCA和乙状结肠动脉(SA),35例(28.5%)LCA与SA在同一点分支,24例(19.5%)LCA与SA共干发出后再分支,3例(2.4%)LCA缺如。LCA发出后沿高位内侧走行者71例(57.7%),沿中位走行者33例(26.8%),走行于低位外侧者16例(13.0%);LCA走行位置越高,其越靠近IMA根部[LCA至IMA根部的水平距离分别为(24.2 ± 9.9)mm、(30.0 ± 15.2)mm和(66.6 ± 12.3)mm,F = 83.2,P 〈 0.001]。在IMA根部水平,21例(17.1%)LCA出现在肠系膜下静脉(IMV)内侧,54例(43.9%)紧贴IMV外侧,48例(39.0%)在IMV外侧并远离IMV上行。结论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能准确评估患者IMA及其分支的走形特点及变异情况,为术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令腹腔镜手术更加安全顺畅。
蔡嘉伟温晓峰林伟星何真朱冬云邱建平孔德灿何晓生何小文申泉吴小剑兰平周智洋柯嘉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肠系膜下动脉三维血管重建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克罗恩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在克罗恩病(CD)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建立CD小鼠动物模型。将75只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包括对照组(乙醇溶液灌肠加PBS腹腔注射)、TNBS组(TNBS灌肠加PBS腹腔注射)和ADMSC组(TNBS灌肠加ADMSC腹腔注射),每组25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 PCR等方法检测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并记录各组小鼠生存曲线。结果 ADMSC组较TNBS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生存率明显增加(60%比30%,P<0.05)。ADMSC组促炎因子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TNBS组,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ADMSC可能通过下调促炎因子TNF-α、IL-12和VEGF的表达和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有效修复结肠炎性损伤,有望用于CD的临床治疗。
谢明颢何晓生朱金玲何真何小文兰平练磊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克罗恩病炎性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