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树胜

作品数:41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论元
  • 5篇《九歌》
  • 4篇臆说
  • 4篇杂剧
  • 4篇文学
  • 3篇诗歌
  • 3篇情感
  • 3篇楚辞
  • 2篇疑难
  • 2篇艺术
  • 2篇音乐
  • 2篇元杂剧
  • 2篇杂剧作品
  • 2篇政治
  • 2篇郑声淫
  • 2篇社会政治
  • 2篇失意
  • 2篇诗经
  • 2篇手法
  • 2篇题旨

机构

  • 39篇沧州师范专科...
  • 2篇沧州市第十四...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40篇刘树胜
  • 2篇孙玉藏
  • 1篇张国清
  • 1篇仇必鳌
  • 1篇于海博
  • 1篇许艳丽
  • 1篇艾洪涛
  • 1篇左淑英

传媒

  • 27篇沧州师范学院...
  • 2篇职大学报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四川戏剧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邯郸师专学报
  • 1篇沧州师专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论《古诗十九首》之情感
2003年
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抒情主题的分析和研究,将其主体情感区分为离别之情、失意之情和叹老之情,并进而对此又作了精细的划分,探究了产生这类情感的根源、在抒情主体身上的表现和对人生态度的影响,使我们对人类情感的基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解释了《古诗十九首》所以为人钟爱的原因。
刘树胜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情感离别失意中国文学史
论“郑声淫”——回到朱熹的时代去被引量:1
2001年
“郑卫之音”被指斥为“亡国之音”,南宋朱熹变本加厉地将其中的情诗斥为“淫诗”或“淫奔之 诗”,将其中的女子斥为“淫女”或“淫妇”,使人对郑诗有了成见.本文从原作入手,参以文献学 和历史学的方法,对《郑风》和朱熹的思辩精神及理学思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解释了朱熹 “郑声之淫”的具体指向和产生这一观点的根源.这对我们正确地理解《郑诗》和朱熹的诗论必 然会有所帮助.
刘树胜
关键词:郑声淫
论元杂剧里的鸨母形象被引量:3
2008年
在元杂剧类型繁多、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廊里.既有正面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和市井小民,又有反面的权豪势要、叛臣逆子、恶棍流氓和势利小人。在反面人物群像里.还蹒跚着一类自发刁骚、行止乖劣的老妇形象。她们既不能左右朝政而混乱朝纲.又不能横行乡里而直接危害百姓.但她们却又以其独特的方式给社会造成一种不良的影响.使社会的伦理道德陷入危机.并间接地制造了社会的混乱。她们就是以出卖妓女的肉体与灵魂为业的职业经营者——鸨母.可以说.她们是畸型商品社会的产物.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哈哈镜.
刘树胜
关键词:社会政治反面人物职业经营者商品社会
《离骚》题旨别解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从五个方面出发,对《离骚》的题旨做了深入探讨:对历代诸家的批判;对“离骚”词法关系的确定;对创作时地的考证;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对屈原心理历程的考察。经过论证,得出了“离骚”是“告别忧愁”的新结论。
刘树胜
关键词:《离骚》题旨文学评论动宾结构
论屈原对羿的态度
2000年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不解之缘 ,他善于利用神话来表述自己的心迹 ,因此 ,弄清他对神话中人物的态度就成了必要的事情。屈原作品中有关羿的神话出现在《天问》和《离骚》里。本文试图从原作出发 ,参以文献学和语法学的方法 ,对作品中有关羿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的深入的分析 ,从屈原对河伯、羿对河伯的态度来分析屈原对羿的态度 ,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屈原的感情倾向 ,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判定作品中的羿的时代 ,从而确定屈原对羿的批判态度。同时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屈原在《天问》里将尧时羿与有穷后羿混淆在了一起 ,对此 ,本文予以了自以为较公正的裁定 ,解决了一桩悬案。
刘树胜
楚辞研究萧条的原因补遗
2008年
唐代学术研究的偏执与文学思潮影响下否定屈原的呼声相构扇,也是造成楚辞研究萧条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刘树胜于海博
关键词:文学思潮补遗
《诗经·氓》理惑——说兄弟咥笑被引量:2
1999年
本文从语法学、伦理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诗经·氓》中的悬案“(口至)其笑矣”作了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在蠡定“(口至)其笑矣”的语法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兄弟们对女主人公的态度;并进而对兄弟们为什么要对其采取这样的态度进行了翔实的多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出可信的结论.
刘树胜
关键词:弃妇婚姻制度宗法制度父母之命
析“遂为母子如初”
2000年
从文字训估学和文献学及文章本身入手,对《左传》中的悬案“遂为母子如 初”作了探索,从而明确了“遂为母子如初”的真正内涵。
刘树胜
颂圣歌一统 玲珑向日心——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的情感主题之一被引量:1
2007年
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杂诗》中,通过对新疆历史、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的记述与描写,以昂扬奋发的激情,最大限度的歌颂了皇恩的浩荡和祖国的统一,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忠君爱国之心。
刘树胜
关键词:《杂诗》大一统风俗习惯
对《离骚》题旨的再认识
<正>要了解屈原的生平与思想,《离骚》是最可靠的资料;要读懂《离骚》,就得弄通文本,从文本出发,研究文本所蕴涵的所有内容。如果单凭某些专家的结论来演绎文本,其研究必是亦步亦趋、难有创获,甚至会脱离文本、曲解原作。唯有根据...
刘树胜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