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福忠

作品数:195 被引量:1,682H指数:2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8篇农业科学
  • 24篇生物学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1篇土壤
  • 53篇凋落
  • 38篇凋落物
  • 33篇亚高山
  • 27篇凋落物分解
  • 25篇凋落叶
  • 21篇亚高山森林
  • 18篇土壤动物
  • 17篇微生物
  • 17篇物量
  • 16篇季节性冻融
  • 16篇川西亚高山
  • 15篇养分
  • 15篇人工林
  • 14篇群落
  • 14篇林窗
  • 13篇亚热带
  • 12篇干旱河谷
  • 11篇森林溪流
  • 10篇亚热带常绿阔...

机构

  • 176篇四川农业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成...
  • 9篇四川师范大学
  • 8篇绵阳师范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理县林业局
  • 3篇平顶山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河北理工大学
  • 2篇台州学院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贵州省果树科...
  • 2篇茂县林业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四川省林木种...

作者

  • 193篇吴福忠
  • 167篇杨万勤
  • 67篇谭波
  • 32篇张健
  • 30篇徐振锋
  • 16篇倪祥银
  • 15篇彭艳
  • 14篇王滨
  • 14篇李俊
  • 14篇王奥
  • 13篇李志萍
  • 12篇杨玉莲
  • 12篇张川
  • 11篇苟小林
  • 11篇殷睿
  • 11篇熊莉
  • 10篇黄春萍
  • 10篇肖洒
  • 10篇李晗
  • 10篇何洁

传媒

  • 40篇生态学报
  • 30篇应用生态学报
  • 20篇应用与环境生...
  • 15篇植物生态学报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9篇生态环境学报
  • 8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生态学杂志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林业科学
  • 4篇草业学报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世界科技研究...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0篇2019
  • 13篇2018
  • 15篇2017
  • 18篇2016
  • 28篇2015
  • 24篇2014
  • 16篇2013
  • 19篇2012
  • 9篇2011
  • 20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养分库对缺苞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3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群落的土壤养分库和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箭竹群落的土壤N、K贮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P贮量随着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土壤Ca和Mg贮量则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的箭竹叶片N和K的再分配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叶片P的再分配能力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a和Mg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在凋落叶中有显著积累的趋势。这表明,基于密度的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与土壤养分库的大小密切相关,可能的机理过程是不同密度的箭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养分库的大小,土壤养分库通过反馈机制导致箭竹叶片养分元素再分配能力的变化,体现了土壤与植被之间的互动关系。综合分析表明,P可能是限制缺苞箭竹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
鲁叶江吴福忠杨万勤王开运张春娜
关键词:缺苞箭竹土壤养分库
踩踏对亚热带沟叶结缕草草坪冬季休眠期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绿地也在迅速扩张,人为踩踏是城市绿地重要干扰因素,其可能对草坪土壤呼吸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城市草坪碳循环。因此,在典型亚热带沟叶结缕草草坪内选取人为踩踏和对照处理,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对冬季结缕草草坪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动态连续测定。结果表明,亚热带沟叶结缕草草坪冬季休眠期土壤呼吸动态呈单峰曲线,先降低后升高;人为踩踏显著降低了沟叶结缕草草坪休眠期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休眠期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受温度控制,而与土壤水分无关;试验期间,踩踏平均使土壤呼吸速率下降53.6%;踩踏引发的土壤物理特性和植物生长的变化综合作用而导致沟叶结缕草草坪土壤呼吸速率下调。
熊莉徐振锋吴福忠杨万勤殷睿李志萍倪祥银熊海涛
关键词:草坪沟叶结缕草生物量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被引量:41
2013年
为了解植物生长不同物候时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和柳杉,次生林树种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4种凋落物分解袋共获得土壤动物8047只,其中,柳杉(2341只)>香樟(2105只)>马尾松(2046只)>麻栎(1555只)。其中,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和展叶期,马尾松凋落物袋中主要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优势类群,而后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香樟凋落物袋中除秋末落叶期和叶衰期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外,其他各时期均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柳杉凋落物分解各时期均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麻栎凋落物分解在前3个时期以菌食性为主,而后以植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相关分析表明,在秋末落叶期和萌动期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主要和氮、磷含量及其格局密切相关,叶衰期主要和难分解组分木质素显著相关。除在秋末落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与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显著相关外,其余主要物候关键时期均与土壤动物的类群密度及其食性显著相关。
王文君杨万勤谭波刘瑞龙吴福忠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功能类群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
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0年
亚高山森林是以冷、云杉属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暗针叶林为主体的森林植被。亚高山森林在庇护邻近脆弱生态系统、保育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碳吸存和指示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其多样化的植被和土壤组合为研究生态系统过程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亚高山森林的群落演替与更新、生物多样性保育、水文生态过程、生物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亚高山森林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有关全球变化条件下的亚高山森林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冬季生态学过程等研究明显不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冬季生态学过程、极端灾害事件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亚高山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机制、亚高山森林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过程的耦合机制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
刘彬杨万勤吴福忠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被引量:30
2012年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节动态对MBC、MBN和微生物数量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在各植被类型间分布有差异,植物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树线以上群落的MBC高于树线下的群落,而到生长季末期恰恰相反,暗针叶林、林线和树线的MBC显著升高,各植被之间MBC的差异减小;微生物数量基本上也是以树线为界,树线以下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树线以上群落,其中密灌丛的细菌数量最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生长季末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中期。生长季末期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且MBC/MBN最高。统计分析表明,MBN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MBC仅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植物生长季末期大量的凋落物输入和雪被覆盖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外在因素,而土壤微生物和高山植物对有效氮的竞争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内在因素。植物生长季初期对氮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季末期对氮的固定加强了高山生态系统对氮的利用。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高山植物的生长季,增加高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进而改变高山土壤碳的固存速率。
刘洋张健闫帮国黄旭徐振锋吴福忠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
萘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呼吸、可溶性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通过原位控制试验,研究了萘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动物抑制效率、土壤呼吸、可溶性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萘施用显著抑制了大型和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个体密度分别下降76.3%~78.5%和83.3%~84.8%,类群数量分别降低48.3%~56.1%和45.8%~58.3%.萘处理与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分别以2月和8月为最低值和最高值,而且未受萘施用的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萘处理显著降低了8月和10月土壤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氮含量,以及4月和8月微生物生物量碳,增加了4月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萘处理和采样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但对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以及可溶性碳含量影响不显著.总体上,萘作为抑制剂,在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动物节肢动物,且并未显著影响土壤呼吸,但对土壤碳氮组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杨帆杨万勤杨万勤薛樵吴福忠郭彩虹谌亚谭波
关键词:土壤呼吸微生物生物量亚高山森林
季节性冻融格局变化对高山森林土壤DOC淋洗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土柱培养实验,利用海拔形成的温度差异模拟气候变暖过程,将高山森林(海拔3 600m)土壤分别培养在海拔3 600m(A1),3 300m(A2)和3 000m(A3)的森林地表,研究生长季节与非生长季节内5个关键时期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淋溶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山输入土壤和土壤输出的DOC集中于生长季节末期至深冻期,DOC淋溶量表现为非生长季节>生长季节,非生长季节最高淋溶输入量可达7.30kg/hm2,最高淋溶输出量达8.69kg/hm2。冻融循环促进了土壤DOC的淋溶,且初冻期(OF)的冻融循环使得DOC大量淋溶。整个土层DOC淋溶量在生长季节为A1(5.91kg/hm2)>A2(2.99kg/hm2)>A3(1.79kg/hm2),非生长季节为A1(3.77kg/hm2)
苟小林吴福忠杨万勤谭波徐振锋刘金铃李志萍黄莉
关键词:季节性冻融森林土壤
土壤与箭竹群落的互动关系研究进展
2005年
由于箭竹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和作为大熊猫主食竹的保护生物学意义,大熊猫主食竹生态学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有关箭竹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箭竹群落地上部分的研究,而有关土壤生态条件对箭竹群落的生长、演替和开花影响的研究报道还相当少见。因此,建议在未来的箭竹生态学研究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土壤养分库及其有效性与箭竹群落生长和演替之间的互动过程;(2 )通过控制实验检验“箭竹开花机理的养分假说”;(3)箭竹群落土壤生态过程。
鲁叶江王开运杨万勤吴福忠
关键词:互动关系土壤生态条件亚高山森林生态过程主食竹养分库
雪被斑块对川西亚高山森林6种凋落叶冬季腐殖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亚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是联系植物与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重要通道,在冬季可能受到雪被斑块的影响。该文采用凋落物网袋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4月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厚雪被、中雪被、薄雪被和无雪被)下优势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不同雪被关键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和雪被融化期)的腐殖化特征。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6种凋落叶均保持一定程度的腐殖化,其中红桦凋落叶腐殖化度最大,达4.45%–5.67%;岷江冷杉、高山杜鹃、康定柳、四川红杉和方枝柏凋落叶腐殖化度分别为1.91%–2.15%、1.14%–2.03%、1.06%–1.97%、0.01%–1.25%和0.39%–1.21%。凋落叶腐殖质在雪被形成期、融化期和整个冬季累积,且累积量随雪被厚度减小而增加,但在雪被覆盖期降解,且降解量随雪被厚度减小而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凋落叶前期腐殖化主要受凋落叶质量影响,且与氮和酸不溶性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碳、磷、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冬季变暖情景下雪被厚度的减小可能促进亚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但凋落叶腐殖化在不同雪被关键期受雪被斑块和凋落叶质量的调控。
倪祥银杨万勤李晗徐李亚何洁吴福忠
关键词:凋落叶腐殖化
雪被斑块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冬季分解过程中钾和钠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1
2014年
亚高山森林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显著的冻融格局差异可能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钾(K)和钠(Na)的动态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已有研究还不足以清晰地认识这一过程。以川西亚高山森林6种代表性树种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网袋法,探讨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下雪被形成期、覆盖期和融化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K和Na元素释放或富集的特征。整个雪被覆盖时期,6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a均表现为富集特征,且以覆盖期最为明显;而K表现为释放特征,以雪被融化期释放率最大。相对于其他雪被斑块,厚型和中型雪被斑块下凋落物K释放率相对较高;除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外,其他物种凋落物在厚型和中型雪被斑块下Na富集率较高。同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物种和雪被显著影响冬季不同关键时期凋落物K和Na元素动态。除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凋落物外,温度因子与凋落物K和Na动态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暖情景下冬季雪被覆盖的减小将抑制亚高山森林冬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K和Na元素的释放,但是释放程度受凋落物质量和雪被覆盖时期的显著影响。
何洁杨万勤倪祥银李晗徐李亚吴福忠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亚高山森林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