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波

作品数:126 被引量:819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6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1篇土壤
  • 39篇凋落
  • 38篇亚高山
  • 29篇凋落物
  • 26篇亚高山森林
  • 23篇川西亚高山
  • 20篇凋落物分解
  • 18篇凋落叶
  • 17篇人工林
  • 16篇土壤动物
  • 13篇亚热带
  • 13篇群落
  • 12篇微生物
  • 12篇物量
  • 12篇季节性冻融
  • 11篇酶活性
  • 9篇树种
  • 9篇阔叶
  • 8篇养分
  • 8篇土壤酶

机构

  • 126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绵阳师范学院
  • 5篇台州学院
  • 4篇理县林业局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四川省林业和...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四川民族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四川省林木种...

作者

  • 126篇谭波
  • 75篇杨万勤
  • 67篇吴福忠
  • 56篇徐振锋
  • 33篇张丽
  • 23篇李晗
  • 10篇张健
  • 10篇杨玉莲
  • 8篇王奥
  • 8篇郭彩虹
  • 8篇蓝丽英
  • 7篇吴庆贵
  • 7篇刘瑞龙
  • 7篇王文君
  • 7篇杨开军
  • 7篇杨帆
  • 7篇李志杰
  • 6篇苟小林
  • 6篇李俊
  • 6篇刘洋

传媒

  • 29篇应用与环境生...
  • 22篇生态学报
  • 1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1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农业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13篇2021
  • 9篇2020
  • 4篇2019
  • 16篇2018
  • 13篇2017
  • 16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高山森林溪流镉储量与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镉(Cd)是一种有害重金属元素,能够伴随溪流水体流动和物质沉积影响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但缺乏必要关注。为了解森林溪流Cd储量及其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岷江上游亚高山森林集水区的溪流为研究对象,在长度10—50、50—150、150—260m区间内各选取5条典型溪流,研究Cd元素在亚高山森林-溪流-河流集合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溪流的Cd储量介于2.57—128.46mg/m^2之间,主要储存于沉积物中;森林溪流上、中、下游的Cd储量没有显著差异;森林溪流的Cd储量以秋季凋落物高峰期最高,春季凋落物高峰期最低;森林溪流的上、中、下游Cd储量均在秋季凋落高峰最高,上、中游在春季凋落高峰最低,下游在非凋落高峰最低;凋落物的Cd储量与溪流水文特征密切相关。可见,亚高山森林溪流Cd储量动态具有季节性变化和一定的自净能力,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Cd元素在水-陆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新的角度。
蒋雨芮周蛟李晗谭波曹瑞袁吉杨万勤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森林溪流凋落物重金属元素
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对凋落枝早期分解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林窗调控的土壤水热环境和分解者群落结构可能深刻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已有的研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解高海拔森林林窗面积对凋落枝分解的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于2012–2016年冬季和生长季节,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255–290 m^2(FG1)、153–176 m^2(FG2)、38–46 m^2(FG3)3种面积林窗和林下对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凋落枝质量损失的影响。结果显示:林窗面积大小显著改变了林窗和林下的雪被厚度、温度和冻融循环频次;雪被厚度和温度以FG1林窗最高,林下最低;FG1、FG2、FG3林窗和林下枝条分解4年后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59.9%、59.5%、62.1%和55.3%,分解系数k值分别为0.127、0.131、0.120和0.135,95%分解时间分别为23.6、22.7、25.0和22.2 a;与林下相比,林窗显著增加了第一年和第二年生长季节的质量损失速率,降低了第一年和第四年冬季的枝条质量损失速率;林窗大小对质量损失速率的影响随分解时期变化差异明显,质量损失速率在第一年和第三年冬季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增大,在第三年生长季节随林窗面积增大而降低;枝条质量损失的比例在第一年最高,随林窗面积增加而增加,且冬季高于生长季节。综上所述,林窗环境变化深刻影响亚高山森林凋落枝分解,但这种影响随林窗面积和分解时间有所差异。
郭彩虹杨万勤杨万勤徐振锋吴福忠倪祥银徐振锋杨帆谭波
关键词:林窗亚高山森林
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随凋落物分解进程和基质质量的变化不断改变。为了解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变化特征,以四川盆地亚热带森林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叶为对象,于2011—2015年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2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动态变化。整个研究期间,柳杉和麻栎凋落叶分解袋中共捕获土壤节肢动物3855只,分属于16目51科,且均以等节跳科和棘跳科为优势类群;麻栎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随分解进程呈现增加趋势,在分解的1079天达最高值后降低,而柳杉凋落叶则在分解的156天急剧增加后快速降低,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量具有相似的动态变化过程;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总体以菌食性数量比例最高,腐食性最低,且随凋落叶分解进程,植食性土壤节肢动物占比明显下降,菌食性则上升;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显示,2种凋落叶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2种凋落叶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随分解进程不断降低。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受凋落叶类型影响。
刘静如郭可馨谌亚李晗张丽张丽徐振锋谭波
关键词:土壤节肢动物功能类群凋落物分解亚热带森林
高山草甸冬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采用微生物磷酸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以川西高山草甸代表物种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雪被形成期、雪被稳定期和雪被融化期研究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个冬季,土壤动物增加了黄花亚菊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总P LFA含量、真菌PLFA含量以及细菌PLFA含量,提高了其真菌/细菌比例,减少了黑褐苔草中微生物总PLFA含量、真菌PLFA含量以及细菌PLFA含量,降低了其真菌/细菌比例;(2)在雪被形成期,黄花亚菊凋落物中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真菌表征脂肪酸18:2ω6,9c的含量,但降低了细菌表征脂肪酸16:0、16:1ω9c、18:1ω7c的含量.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细菌表征脂肪酸18:1ω7c的含量,但降低了真菌表征脂肪酸18:2ω6,9c的含量.雪被融化期,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细菌表征脂肪酸16:1ω9c的含量,降低了细菌表征脂肪酸a15:0和微真核生物表征脂肪酸18:3和20:4的含量;(3)土壤动物对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在雪被融化期,增加了黄花亚菊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均匀性、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降低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增加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微生物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这些结果表明,冬季恶劣环境条件下高山草甸土壤动物仍然对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李俊吴福忠杨万勤谭波彭艳王滨常晨晖
关键词:高山草甸土壤动物PLFA凋落物分解
凋落物季节性输入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库的活跃组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凋落物作为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来源,其季节性输入可能会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动态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解土壤活性有机碳如何响应凋落物输入的季节变化,选取川西亚高山3种不同森林类型(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采用凋落物原位控制实验,分别于凋落物输入的枝条高峰期、非生理性高峰期、生殖高峰期和叶高峰期进行样品采集,对比这4个关键时期的凋落物输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和轻组有机碳(LFC)的影响.结果显示,凋落物季节性输入下,土壤DOC浓度在非生理性高峰期减少11.1%-26.4%,在生殖高峰期增加23.9%-34.5%;EOC浓度在各采样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2.9%-84.5%);而POC浓度在各采样时期主要呈减少趋势(35.6%-46.8%);LFC浓度在枝条凋落高峰期显著增加(26.75%-106.1%),随后呈减少趋势(20.3%-39.9%).凋落物C/N显著解释了土壤DOC和EOC浓度变化,而对土壤POC和LFC浓度变化的解释不显著.综上所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对凋落物季节性输入短期内即有响应,由于活性有机碳组分周转机制的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温度、冻融循环和全氮等)的调控作用,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响应存在差异,其内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上述结果为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森林土壤碳循环相关生态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陈子豪焦泽彬刘谣徐振锋谭波张丽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林型亚高山森林
川西亚高山不同彩叶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彩叶林是川西亚高山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以川西亚高山典型彩叶林为对象,研究彩叶林不同季节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和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1)彩叶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各粒径占比总体呈现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的变化趋势,以>2 mm团聚体最高,0.053-0.25 mm团聚体最低,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2 mm团聚体分别占21.1%-54.3%和17.2%-60.0%.(2)土壤团聚体总量中大团聚体(>0.25 mm)百分比(R_(0.25))占60%以上,土壤有机层R_(0.25)、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以糙皮桦-岷江冷杉林(BAF)最高;矿质土壤层R_(0.25)以BAF最高,MWD和GMD以白桦-云杉-川滇长尾槭林(BPA)最高;两个土层的土壤粒径分形维数(D)以BAF最低.(3)彩叶林类型变化显著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R_(0.25)、MWD、GMD和D,但采样时期、土层及其交互作用未显著影响土壤R_(0.25)、GMD和D.上述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和稳定性特征随彩叶林类型变化明显不同,BAF具有较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和稳定性.
洪宗文温娅檬刘一霖童小宝严丽琼李晗徐振锋谭波
关键词: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结构分形维数亚高山森林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其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被引量:20
2012年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通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冻融特征。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土壤生态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初冻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3582 m、3292 m和3023 m)岷江冷杉林的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其对土壤冻融的响应。土壤冻结时间和冻融循环次数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冻融格局显著影响了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但不同土壤酶在不同海拔表现出明显差异。土壤过氧化物酶和脱氢酶活性受初冻期冻融循环和温度降低影响显著下降,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上升。3种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在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冻结期变化不显著,但在融化期随着土壤温度急剧增加经历一个明显的活性高峰后快速降低,且冻结时间最长和冻融循环次数最多的3582 m变化更为显著。此外,海拔和土层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过氧化物物活性,但对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显著。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但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随海拔差异而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土壤氧化还原酶仍然具有较高的活性,但受到季节性冻融及其变化的显著影响。
谭波吴福忠杨万勤余胜刘利王奥杨玉莲
关键词:季节性冻融亚高山
萘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呼吸、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萘作为土壤动物化学抑制剂已在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研究中广泛使用,但其非目标效应使其应用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了解在亚高山森林土壤应用萘抑制土壤动物群落是否存在非目标效应,以青藏高原东缘的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缩试验研究了萘对土壤呼吸速率、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萘处理显著抑制了培养0~10 d的土壤呼吸速率,随后(24~52 d)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萘处理显著影响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萘处理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以培养的3和17 d最高,对照则以培养的45 d和结束时的52 d最高.萘处理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在培养3 d急剧增加后迅速降低,对照则略有升高后降低,而萘处理和对照的可溶性氮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萘处理和对照的土壤酶活性均具相似的动态规律,两者的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在培养45、38和10 d至最高.萘处理和采样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土壤呼吸速率,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氮含量,但对可溶性碳含量、蔗糖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萘作为驱虫剂的非目标效应可能在短期内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的氮循环过程产生强烈的影响.
杨帆杨万勤杨万勤王惠吴福忠刘育伟王惠谭波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亚高山森林
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动物对杨树和箭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为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碎屑食物链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的相互联系,本研究以川西亚高山森林杨树和箭竹凋落叶为对象,通过原位控制试验,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研究了土壤动物对两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参与显著影响两个树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PLFAs含量,降低了分解前240天的PLFAs含量,增加了分解360~480 d的PLFAs含量;土壤动物的参与降低了杨树分解过程中的真菌/细菌比值,增加了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比值,对箭竹分解过程中真菌/细菌和G^+/G^-比值的影响作用相反;两个树种凋落叶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性在分解的120 d和480 d维持着较高水平,在分解的360 d和720 d急剧降低,土壤动物的参与显著影响杨树凋落叶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性,但对箭竹影响不显著;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微生物PLFAs变化的影响随分解持续时间和树种变化存在差异.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随季节和树种变化具有变异性.
蓝丽英杨万勤杨万勤刘育伟吴福忠郭彩虹谌亚杨帆
关键词:杨树箭竹磷脂脂肪酸凋落物分解亚高山森林
带状皆伐对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特征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旨在揭示带状皆伐对该地区人工林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以期为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和科学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洪雅林场内3种带宽(10 m、20 m、30 m)带状皆伐改造柳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28 d的室内培养实验,测定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和净氮矿化速率等,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究不同带宽带状皆伐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结果】(1)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土壤无机态氮主要形态为硝态氮;(2)带状皆伐改造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3)不同带宽带状皆伐对土壤氮矿化影响不同,其中20 m带宽皆伐显著提高了土壤初始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4)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是带状皆伐改造调控土壤氮矿化的关键因素。【结论】3种带状皆伐以20 m带宽土壤氮矿化速率较高,在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和促进氮素养分循环方面更具有优越性,有利于促进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生产力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张玉张琳慧陈玉莲杜婷游成铭张丽谭波徐振锋李晗
关键词:柳杉人工林硝态氮酶活性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