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喜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静脉
  • 3篇血管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脑静脉
  • 2篇畸形
  • 2篇加权成像
  • 2篇MR
  • 2篇磁敏感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机构

  • 6篇湖南省肿瘤医...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1篇夏喜斌
  • 6篇于小平
  • 4篇谭长连
  • 3篇毕锋
  • 2篇何庆
  • 2篇刘军
  • 2篇李从蕊
  • 2篇陈炼
  • 1篇李飞平
  • 1篇罗建光
  • 1篇蔡赛男
  • 1篇廖海燕
  • 1篇卢强
  • 1篇周炳
  • 1篇谭娜
  • 1篇王国涛
  • 1篇张洪春
  • 1篇何正文
  • 1篇毕锋
  • 1篇杨凤娇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相关解剖参数的CT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定位的相关解剖参数,以指导PICC头端影像学定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334例患者胸部薄层增强C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患者右主支气管起点、右锁骨内侧头最上缘、气管隆突与心包返折及房腔交界之间的间距(解剖参数绝对值)。测量T6椎体上缘平面至T7椎体上缘平面之间距(L单元高度),将各解剖参数绝对值除以T6单元高度,计算出解剖参数相对值。记录房腔交界和心包返折所对应椎体位置。结果82%(274/334)的患者房腔交界位于T6~7水平、79.3%(265/334)的患者心包返折位于T5-6水平。气管隆突-房腔交界间距、气管隆突-心包返折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房腔交界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心包返折间距、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房腔交界间距及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心包返折间距的绝对值分别为(38.4±8.8)、(21.9±9.2)、(50.7±9.1)、(34.2±9.4)、(110.2±15.9)、(93.7±16.3)mm,相对值分别为(1.85±0.43)、(1.05±0.44)、(2.44±0.45)、(1.64±0.45)、(5.30±0.75)、(4.50±0.7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解剖参数绝对值与患者身高有相关关系(P值均〈0.01);而相对值与身高相关性明显减弱,并且部分解剖参数相对值与身高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气管隆突及右主支气管起点用于PICC头端定位的可靠性相对较好;而心包返折的位置变异较大,利用影像学标志推断心包返折的位置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李从蕊陈炼夏喜斌胡平胜毕锋于小平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动态对比增强MRI在鉴别胶质瘤真、假性进展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灌注参数在胶质瘤术后真、假性进展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行头部DCE—MRI检查,该25例患者中被二次手术病理或临床及影像随访证实为胶质瘤术后真性进展(TP)15例,假性进展(PP)10例。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比较胶质瘤TP和PP两组间的DCE—MRI灌注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血浆体积百分数(Vp)],作ROC曲线分析,明确各项指标在临床上对于胶质瘤真、假性进展诊断的优越性。结果胶质瘤TP组Ktrans、Ve值高于PP组(P〈0.05),Ktrans、Ve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0.847。Kep值、Vp值在鉴别胶质瘤rrP组与P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可以用于鉴别胶质瘤TP与PP,Ktrans值、Ve值对二者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夏喜斌胡平胜何正文杨凤娇毕锋卢强于小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神经、精神疾病的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灌注成像研究
2011年
磁共振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是将反转脉冲标记的动脉血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无创性的观测血流灌注,能够对脑血流量进行测量,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该技术无创、无需注射造影剂或放射性物质,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均较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高。已经用于一些神经、精神疾病的检查与研究。
夏喜斌谭长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MR细胞凋亡成像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检测细胞凋亡对于早期发现可能病变及评价疾病早期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出现的许多基于MRI的新型凋亡探针改善了MR成像质量。通过合成针对细胞膜上外翻的磷脂酰丝氨酸和显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尺寸更小的探针,提高了探针组织穿透力;为提高探针与靶点结合的特异性,优化了许多原有探针分子结构;基于MR成像新技术,合成了一些新型探针如Caspase-3敏感的纳米聚合性MR探针(C-SNAM),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高信号强度的目的。
张洪春蔡赛男谭娜廖海燕周炳王国涛夏喜斌谭长连
关键词:分子成像磷脂酰丝氨酸膜联蛋白V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肝脏肿瘤囊实性病变的CT及MR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囊实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49例肝脏肿瘤(原发性肝细胞癌26例,肝内胆管癌3例,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肝脏囊腺瘤1例,肝脏转移瘤15例)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总结其特点。结果肝细胞癌囊变区CT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水样低密度,MR主要表现不规则长T1长T2混杂信号;CT及MR增强检查实性区具有"快进快出"强化特点。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为肿瘤中心部分不规则低密度囊变区,肿瘤周围可见迂曲扩张的胆管,MR表现为囊变区呈不规则长T1长T2混杂信号;CT及MR增强检查实性区均可见延时强化。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为花环状或中心囊变。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为分隔状囊变,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肝脏胆管囊腺瘤CT表现为分隔状囊实性肿块,其内见壁结节。肝转移瘤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具有边缘环形强化特点。结论 CT和MR为诊断肝脏肿瘤囊实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刘军于小平夏喜斌艾邵东李飞平
关键词:肝脏肿瘤囊实性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肝内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TACE术后碘油沉积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CC)MR扩散加权成像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碘油沉积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接受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及TACE治疗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17例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收集肝细胞癌20例、肝转移瘤26例行TACE治疗的影像资料作为对比,对PCC术后碘油分布形态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术前DWI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CC与肝细胞癌、富血供转移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CC与少血供转移瘤组无明显差异;本组17例PCC中14例周边部于DWI图可见明显高信号,其中13例可见碘油沉积,表现为稀糙型和缺损型分布型态。余3例胆管细胞癌于DWI图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者,肿瘤中心及周边部位均见少量碘油沉积。结论:PCC TACE术后碘化油沉积量少,DWI能从微观层面反映胆管细胞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的病理基础。
刘军于小平夏喜斌艾邵东何庆
关键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碘油沉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0例(男4例,女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脑静脉畸形患者的SWI图像特征,并比较常规MRI对脑静脉畸形的髓静脉、引流静脉的显示情况,评价SWI在脑内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10例脑静脉畸形T1WI,T2WI呈低信号,SWI呈典型的“海蛇头征”;SWI、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及T1WI常规剂量增强扫描(CE-T1WI),分别检出扩张髓静脉55个、11个、15个、16个、50个,敏感度分别为100%、20.00%、27.27%、29.09%、90.90%;检出扩张的引流静脉分别为12个、7个、8个、8个、12个.SWI对髓静脉检出率高于常规MRI序列,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SWI对髓静脉检出率稍高于CE-T1WI,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可检出更多的髓静脉,对脑静脉畸形具有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脑静脉畸形首选而可靠的方法.
夏喜斌于小平何庆谭长连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累及肝脏一例
2011年
患者,女,21岁,因反复呕血并黑便半年余,加重半月于2010年8月27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黑便,在当地医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予以抗炎、制酸、止血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半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于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家族史:患者一姐姐因反复鼻出血,全身多处毛细血管扩张,有胃出血病史。查体:神志清,前胸、背部,肘关节等部位可见成簇的鲜红色和紫红色斑点,压之不完全褪色。影像表现:腹部CT及CTA表现:CT增强扫描见门静咏和肝静脉早显(图1),门静脉增宽,
夏喜斌罗建光谭长连
关键词:毛细血管扩张
磁敏感成像对脑深静脉的定量和脑静脉畸形诊断的研究
第一部分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深静脉的定量研究   目的:评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深静脉直径定量测量的价值。   方法:定量比较50例经SWI和DSA图像所测量的150处脑深静脉血管直径,评价SWI测量深静脉直径...
夏喜斌
关键词:磁敏感成像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成人正常上腔静脉影像解剖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对上腔静脉(SVC)的解剖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06例患者的胸部薄层增强CT影像资料,测量气管隆突水平SVC的左右径及前后径,分析性别和年龄因素在SVC管径测值差异性;另外分别记录SVC起始部及房腔交界对应椎体的位置。结果 306例患者气管隆突水平SVC左右径、前后径分别为(18.8±2.9)mm、(21.4±2.9)mm。左右径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径无显著性别及年龄差异。68.6%的患者SVC起始部位于T_3水平、81.7%的患者房腔交界位于T_6~T_7水平。结论胸部薄层增强CT可以清晰显示SVC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
李从蕊陈炼夏喜斌胡平胜毕锋于小平
关键词:上腔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