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炼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静脉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咽肿瘤
  • 1篇影像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上腔静脉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头端
  • 1篇侵犯
  • 1篇中心静脉
  • 1篇中心静脉导管
  • 1篇肿瘤
  • 1篇外周
  • 1篇外周静脉
  • 1篇外周静脉置入
  • 1篇外周静脉置入...
  • 1篇经外周静脉

机构

  • 3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3篇于小平
  • 3篇陈炼
  • 2篇李从蕊
  • 2篇夏喜斌
  • 2篇毕锋
  • 1篇刘妍
  • 1篇梁赵玉
  • 1篇古善智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相关解剖参数的CT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定位的相关解剖参数,以指导PICC头端影像学定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334例患者胸部薄层增强C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患者右主支气管起点、右锁骨内侧头最上缘、气管隆突与心包返折及房腔交界之间的间距(解剖参数绝对值)。测量T6椎体上缘平面至T7椎体上缘平面之间距(L单元高度),将各解剖参数绝对值除以T6单元高度,计算出解剖参数相对值。记录房腔交界和心包返折所对应椎体位置。结果82%(274/334)的患者房腔交界位于T6~7水平、79.3%(265/334)的患者心包返折位于T5-6水平。气管隆突-房腔交界间距、气管隆突-心包返折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房腔交界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心包返折间距、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房腔交界间距及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心包返折间距的绝对值分别为(38.4±8.8)、(21.9±9.2)、(50.7±9.1)、(34.2±9.4)、(110.2±15.9)、(93.7±16.3)mm,相对值分别为(1.85±0.43)、(1.05±0.44)、(2.44±0.45)、(1.64±0.45)、(5.30±0.75)、(4.50±0.7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解剖参数绝对值与患者身高有相关关系(P值均〈0.01);而相对值与身高相关性明显减弱,并且部分解剖参数相对值与身高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气管隆突及右主支气管起点用于PICC头端定位的可靠性相对较好;而心包返折的位置变异较大,利用影像学标志推断心包返折的位置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李从蕊陈炼夏喜斌胡平胜毕锋于小平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成人正常上腔静脉影像解剖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对上腔静脉(SVC)的解剖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06例患者的胸部薄层增强CT影像资料,测量气管隆突水平SVC的左右径及前后径,分析性别和年龄因素在SVC管径测值差异性;另外分别记录SVC起始部及房腔交界对应椎体的位置。结果 306例患者气管隆突水平SVC左右径、前后径分别为(18.8±2.9)mm、(21.4±2.9)mm。左右径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径无显著性别及年龄差异。68.6%的患者SVC起始部位于T_3水平、81.7%的患者房腔交界位于T_6~T_7水平。结论胸部薄层增强CT可以清晰显示SVC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
李从蕊陈炼夏喜斌胡平胜毕锋于小平
关键词:上腔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鼻咽癌侵犯鼻窦的MRI表现(附86例病例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鼻窦的磁共振(MRI)表现,探讨MRI在诊断鼻咽癌侵犯鼻窦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鼻咽癌并鼻窦侵犯的86例患者的MRI表现。结果:MRI表现为窦壁破坏100%,窦壁黏膜增厚52.3%,窦腔内软组织肿块65.1%,鼻窦内侵犯病灶与鼻咽肿瘤相连97.7%,合并积液25.6%。横断面T1WI、T2WI、CE-T1WI所示病灶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矢状面T1WI、冠状面FSIR和冠状面CE-T1WI示肿瘤侵犯蝶窦为100%,横断面T2WI和CE-T1WI对显示筛窦、上颌窦受侵最佳。结论:窦壁骨质破坏、连续性中断;窦壁黏膜不均匀性增厚;窦腔内肿块与鼻咽肿瘤主体相连,且有相同程度的强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是诊断鼻窦受侵犯的要点。因此,MRI的横断面T2WI、矢状面T1WI、冠状面FSIR及增强扫描在鼻咽癌鼻窦受侵犯的诊断中作用较大。
刘妍梁赵玉于小平古善智陈炼
关键词:鼻咽肿瘤鼻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