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淑芬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氧化塘
  • 2篇种群
  • 2篇细菌
  • 1篇藻类
  • 1篇水处理
  • 1篇种群增长
  • 1篇污水
  • 1篇污水处理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张甲耀
  • 3篇夏淑芬
  • 2篇李峤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1992
  • 1篇199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氧化塘中细菌种群组成动态被引量:2
1992年
对武汉地区氧化塘中的细菌数量、细菌种类、种群组成、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氧化塘中分离的细菌经鉴定属于12个属,主要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其它菌属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色杆菌属(Chromobacterium)、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在5个小塘中,细菌数量、种群组成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都有不同,这与各塘的污染程度有关。由此,多样性指数可用于监测氧化塘的净化效果。
夏淑芬张甲耀陈厚华李峤
关键词:种群细菌氧化塘
氧化塘自流式回流强化措施的可行性研究
1992年
用自流式回流代替氧化塘中传统的回流方式,研究了自流式回流氧化塘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回流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优于无回流塘,其中COD平均去除率提高10%,BOD_5去除率提高2.59%,溶解氧含量提高1.64mg·L^(-1),异养细菌数降低一个数量级。
张甲耀夏淑芬陈厚华
关键词:氧化塘污水处理
氧化塘中菌、藻种群增长动态
1991年
氧化塘作为一种污水处理的方法,具有构造简单、基本建设投资低、能量消耗小、维护管理容易、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重视并做了许多工作。近几十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如石家庄、武汉、广州、齐齐哈尔等)已开展了氧化塘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夏淑芬张甲耀李峤陈厚华
关键词:氧化塘细菌藻类种群增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