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珊珊

作品数:21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媒介
  • 6篇媒体
  • 5篇媒介融合
  • 3篇电视媒体
  • 3篇网络
  • 3篇互联
  • 3篇互联网
  • 2篇大众
  • 2篇大众传播
  • 2篇新闻
  • 2篇舆论
  • 2篇纸媒
  • 2篇视域
  • 2篇受众
  • 2篇思维
  • 2篇网络舆论
  • 2篇文化
  • 2篇进路
  • 2篇公众
  • 1篇新京报

机构

  • 19篇辽宁大学

作者

  • 19篇安珊珊
  • 2篇文然
  • 2篇李杨
  • 1篇周德波
  • 1篇梁馨月

传媒

  • 4篇新闻世界
  • 1篇当代电视
  • 1篇传媒
  • 1篇声屏世界
  • 1篇新闻知识
  • 1篇当代传播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辽宁广播电视...
  • 1篇新闻界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东南传播
  • 1篇科技传播
  • 1篇教育传媒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制激增、学科互渗与课程互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的结构性特征与关键问题被引量:21
2020年
随着融合媒介的纵深发展,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专业建制、学科交叉生态及课程结构关系,是考察我国高校新媒体专业教育发展状况的三个关键维度。基于权威数据及全国高校3863门专业课程的考量,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呈现出三大结构性特质:建制发展繁荣、学科间有限融合互渗和学科内课程重度互构。由此,专业发展面临着专业自觉性失守、培养目标失焦和课程结构失衡三大核心问题。
安珊珊
关键词:课程体系
网络虚拟社区的游戏特质及其现实性探讨被引量:4
2006年
从游戏理论出发,探讨了网络游戏所形成的虚拟社区的本质,从虚拟社区的拟真理论出发,论证了虚拟社区的建构特征。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比较中总结了现实人的生存状况在虚拟社区介入的条件复合成为两种关系——现实/准现实社会关系,以及分析在这种复合人际关系条件下人们游戏行为的心理动因。文章同时揭示了虚拟世界得以维系的根本原因,推论出在现有的技术能力的约束下,网络真实不可替代现实真实。
文然安珊珊
关键词:虚拟社区
网络名人的“V”力与责任
2015年
网络名人凭借其社会地位,以犀利的语言、敏锐的洞察、海量的粉丝、巨大的传播力在自媒体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和普通网民相比,网络名人的号召力更强、社会传播力更高。但是,网络名人在拥有影响力的同时,却忽视了随之而产生的社会责任。本文论述了网络名人应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并通过内部规范和外部规范强化网络名人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管。
李杨安珊珊
关键词:社会责任
Science Online: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先行者被引量:2
2016年
媒介融合时代,国际上各类期刊纷纷对数字期刊进行探索尝试。本文在详细阐明期刊及数字期刊观念的背景下,选取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Science》期刊的网络版Science Online为具体案例,从内容、多媒体运用、个性化服务、商业模式等角度,对其成功因素进行分析,为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及借鉴。
应笑妍安珊珊
关键词:SCIENCEONLINE媒介融合
消费视域中大众传播的文化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在消费社会中,大众传播的文化功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它介入了社会结构的塑造,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手段,培植了社会文化心态,完成了社会附属身份向主体身份的转化。可以说,大众传播文化功能的扩大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存状态。清醒地认识它,有利于我们自身的社会理性的重建。
周德波安珊珊
关键词:大众传播文化功能
网络舆论:从概念到属性的理论溯源被引量:3
2012年
在传播媒介生态转型的背景下,公众舆论生成场所正在朝互联网转向。信息传播平台的更迭,对于公众舆论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远不止于观点和意见汇集地点的变迁,以及展示方式的多渠道、多媒体化。籍由新的互动方式,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可以在线上各种事物中获得极具张力的表达,所有的网络现象都在展示、遵循并印证新媒体的运转逻辑。公众舆论相应地也获得了其新的属性特征,这是公众舆论概念进化为网络舆论概念的真正意义所在。
安珊珊
关键词:网络舆论开放性匿名性去中心化协商性
媒介生态转型中“公众舆论”的理论进路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着眼于对公众舆论研讨的学理性梳理,探讨了从大众传播情境到互联网传播情境这一媒介生态转型过程中,公众舆论研究的理论流变。通过对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网络舆论研究所采用的视角,认为西方学界对网络舆论的讨论偏向于"影响"范式,而中国本土学者的讨论则偏向于"适用"与"引导"范式。这两种不同范式下的研究取向,成为了虚拟社会里中西"公众舆论"研究的不同理论进路。
安珊珊
关键词:公众舆论网络舆论
消费场域中的传播状态分析
步入了新世纪的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由传统的生产性特质向再生产性特质的转变,以消费为综合表征的新的社会形态备受关注。这种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变化,其所表现的多元化趋势和生态化关联性,日益受到学界和实践领域的普遍重视。以消费为宏观...
安珊珊
关键词:大众传播
社会视域中的媒介分众现象分析被引量:25
2005年
文然安珊珊
关键词:社会视域节目制作受众需求电视媒体
互联网思维下电视媒体的融合转型研究
2016年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方式、思维观念和消费习惯。传统媒体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转型,在产品生产、用户参与、跨界经营、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推动电视媒体融合。
阎识玉安珊珊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媒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