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云龙

作品数:148 被引量:79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空军后勤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9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8篇成像
  • 46篇磁共振
  • 39篇动脉
  • 39篇血管
  • 39篇造影
  • 33篇血管造影
  • 23篇磁共振成像
  • 20篇X线
  • 15篇磁共振血管
  • 14篇造影术
  • 13篇肿瘤
  • 12篇动脉狭窄
  • 12篇X线计算
  • 12篇X线计算机
  • 12篇磁共振血管造...
  • 11篇腰椎
  • 10篇血管造影术
  • 10篇螺旋CT
  • 9篇血管成像
  • 9篇下肢动脉

机构

  • 127篇空军总医院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辽宁医学院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空军航空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军区空军...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西门子(中国...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42篇宋云龙
  • 66篇张挽时
  • 51篇王东
  • 42篇时惠平
  • 42篇祝红线
  • 41篇毕永民
  • 35篇方红
  • 34篇熊明辉
  • 34篇鲁晓燕
  • 32篇李相生
  • 27篇孟利民
  • 12篇樊红霞
  • 12篇王萍
  • 9篇屈国林
  • 9篇吴冰
  • 8篇喻敏
  • 8篇朴龙松
  • 8篇郝永
  • 7篇徐家兴
  • 7篇弥龙

传媒

  • 17篇空军总医院学...
  • 10篇医学影像学杂...
  • 9篇中国医学影像...
  • 9篇中华放射学杂...
  • 7篇临床放射学杂...
  • 6篇中国CT和M...
  • 5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中华航空航天...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医疗卫生装备
  • 3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2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15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16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8篇2001
  • 6篇2000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总结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 thecoma,OT)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OT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12例MRI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单侧卵巢肿块,3例呈类圆形,9例呈分叶状;实性肿块10例,囊实性肿块2例;平扫T1WI呈等信号9例,呈稍低信号3例;T2WI呈明显低信号2例,等低混杂信号9例,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示病灶实体部分呈轻度强化11例,明显强化1例;12例均伴少量盆腔积液。结论 O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王冬梅宋云龙王萍田雨孙莉华
关键词:卵巢肿瘤泡膜细胞瘤MRI
肺血管疾病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
目的 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SCTPA)在肺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肺血管疾病行SCTPA检查,包括先天性肺血管疾病(肺动静脉瘘6例,特发性肺动脉扩张8例,肺动脉发育不全3例,一侧肺动脉缺如1例及肺...
宋云龙张挽时时惠平鲁晓燕高和
关键词:螺旋CT肺血管病变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MR动态增强在诊断多发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技术在诊断多发乳腺癌中的价值,以提高多发性乳腺癌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方法 研究纳入25例多发性乳腺癌,在手术前进行了MR动态增强检查,X线钼靶检查技术作为对照,分析多发性乳腺癌的病灶检出率,然后...
李相生祝红线宋云龙王萍任娥
关键词:乳腺多发癌MR动态增强
肾上腺囊肿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5
2005年
时惠平张挽时鲁晓燕宋云龙杨桦郭英方红
关键词:肾上腺囊肿磁共振成像
Tim技术MR全脊柱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的方法及其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以不同线圈组合行二组成像方法比较,探讨扫描方式的优选应用。对85例可疑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63例二步法约10min内完成全脊柱T1WI和T2WI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8%,22例三步法约20min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77.3%;85例中MRI全脊柱成像显示15例正常,46例脊柱病变,24例脊髓病变。结论:二步法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较好,更适用于MRI全脊柱扫描;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MR全脊柱成像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宋云龙张挽时方红祝红线孟利民毕永民鲁晓燕时惠平
关键词:MR脊髓脊柱
肺血管疾病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 (SCTPA)在肺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5例肺血管疾病行SCTPA检查 ,包括先天性肺血管疾病 (肺动静脉瘘 6例 ,特发性肺动脉扩张 8例 ,肺动脉发育不全 3例 ,一侧肺动脉缺如1例及肺静脉畸形引流 5例 )、获得性肺血管疾病 (肺动脉栓塞 41例 ,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 1例 )。SCTPA扫描层厚 3mm ,螺距 1~ 1.5 ,亚秒级扫描时间 0 .8秒 ,重建层厚 1mm ,重建方法包括MIP、MPR和SSD。结果 SCTPA对 6例肺动静脉瘘共显示供血动脉 13条、引流静脉 9条和瘤囊 8个 ,漏诊 1例多发性肺动静脉中的小瘤囊 ;特发性肺动脉扩张、肺动脉发育不全、一侧肺动脉缺如者SCTPA均能明确诊断 ;5例肺静脉畸形引流中的心外畸形部分SCTPA与手术对照良好 ;45例肺动脉栓塞 ,SCTPA诊断中心型肺栓塞 3 5例 ,周围型肺栓塞 6例。结论 SCTPA既可以显示肺血管的形态、结构与走行 ,又可显示肺血管内特征 ,对肺血管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宋云龙张挽时时惠平鲁晓燕高和
关键词:螺旋CT肺血管病变血管造影
CT误诊脾胞浆菌性肉芽肿1例
2005年
余河宋云龙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病
MR和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CT血管造影 (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11例 2 2支颈动脉行MRA、CTA、CT仿真内窥镜 (CTVE)、多普勒超声 (DUS)检查。 12支结果与DSA对照。 3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内膜切除术。MRA采用二维、三维时间飞越法。CTA经最大强度投影 (MIP)及遮盖表面显示法 (SSD)三维重建。应用导航功能行CTVE成像。结果 颈动脉轻度狭窄 8支 ,中度狭窄 3支 ,重度狭窄 5支 ,闭塞 1支 ,5支正常。 12支颈动脉与DSA对照 :CTA评估血管狭窄与DSA相符者 11支 ,MRA与DSA相符者 9支 ,DUS与DSA相符者 7支。CTA、CTVE显示斑块、附壁血栓 6支 ,3支手术证实。术后MRA示狭窄解除 ,CTA示斑块消失。结论MRA、DUS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及术后随访。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与DSA、手术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 ,并能直接显示钙化斑块。
鲁晓燕张挽时徐家兴王东时惠平熊明辉宋云龙喻敏朴龙松郭英尉颖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动脉内膜切除术
肝肉瘤样癌1例被引量:3
2015年
1病例简介男,40岁。主诉:体检发现肝脏占位2个月余;既往乙型肝炎病史5年。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百分比47%,乙肝病毒核糖核酸定量8.537×102copies/ml,甲胎蛋白10.9 ng/ml,CA125 291.9 U/ml,CA19-9 38.18 U/ml。外院超声示肝右前叶上段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外院PET/CT示右叶近膈顶处代谢增高,考虑恶性病变。MRI检查(图1)提示肝脏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细胞瘤可能。行剖腹探查粘连松解、右叶联合肝段切除术,术中见肝脏呈深红色、
冯瑞宋云龙
关键词:肝肿瘤肉瘤样癌磁共振成像病例报告
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减少肺动脉CT血管成像造影剂剂量及浓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降低对比剂剂量及浓度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可疑诊断肺栓塞需肺动脉CT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采用智能对比剂追踪法。个体化组30例,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收集各个动脉段的评价CT值,对所有图像采用优化的5分法进行比较。结果个体化组使用的平均对比剂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组(41.8 ml vs.80ml,P=0.021)。个体化组肺动脉主干(361.0±18.1 vs.344.3±19.1),肺动脉S1段(293.30±15.4 vs.269.88±17.5)及S10段(306.40±14.3 vs.282.5±20.3)的平均增强CT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化组升主动脉的平均增强CT值明显低于常规组(169.10±32.1 vs.92.90±31.9,P=0.04)。图像5分法评分盲法评价的总体结果在常规组与个体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化组的5级图像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70%vs.43.3%)。结论小剂量团注测试扫描技术可以使用低剂量低浓度的对比剂获得不劣于传统智能对比剂追踪技术的高质量肺动脉CTA图像。
樊红霞李相生毕永民方红宋云龙王萍龚万沣张秀兰张挽时
关键词: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对比剂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