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崇水

作品数:6 被引量:109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雷暴
  • 1篇直接辐射强迫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年代际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候特征分析
  • 1篇气候效应
  • 1篇气溶胶
  • 1篇流场
  • 1篇库姆塔格沙漠
  • 1篇雷暴天气
  • 1篇雷暴预报
  • 1篇环渤海
  • 1篇极锋
  • 1篇风场
  • 1篇辐射传输模型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巩崇水
  • 5篇王式功
  • 5篇曾淑玲
  • 5篇尚可政
  • 1篇李旭
  • 1篇程一帆
  • 1篇赵中军
  • 1篇张博凯
  • 1篇曾晓青
  • 1篇周甘霖
  • 1篇王嘉媛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气象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69
2013年
利用1981-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EOF分解和主值函数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年平均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及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的地理分布可大致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东南高发区、西南高发区、东北次高区和西北低发区。年平均雷暴日的时间分布表现为夏季多、冬季少;一天之中雷暴出现的时间集中在下午到晚上。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出1980年代和2000年代2个相对多发期和1990年代相对少发期,其中2000年代雷暴事件的相对多发表现为下午和夜间雷暴事件的增加。近30年中国北方地区的雷暴整体呈现出减少趋势,而南方则是先减后增,其距平场的年代际变化较为明显。EOF分解后距平场第一向量的方差贡献达到32.4%,在空间上表现为南北相异型,其余各向量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区域性异常,前12个向量累积方差贡献达到80.9%。此外,ENSO事件对中国雷暴尤其是南方地区影响较为明显,两广和云贵地区呈现出相反的距平变化。
巩崇水曾淑玲王嘉媛张博凯尚可政王式功
关键词:雷暴气候特征EOF分解ENSO
中国大陆地区不同生态系统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气候效应的初步研究
影响气候变化的诸多因素之中气溶胶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原因是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气溶胶气候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早,但进展相对缓慢,现在普遍认为由此引起的全球平均辐射强迫和温室气体产生的辐射强迫量级相...
巩崇水
关键词:气候效应
文献传递
基于MOS方法的环渤海地区大风中期预报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环渤海地区64个台站,应用MOS技术制作了平均风速、最大风速以及大风的96~240 h的中期预报.预报检验结果显示: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的中期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用的,对于大风的灾害性预报的效果较好,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在预报因子的筛选和多种观测信息的运用方面加以改进.
巩崇水曾淑玲尚可政王式功
关键词:大风环渤海
动力-统计方法在24小时雷暴预报的应用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计算了多个对流参数,应用事件概率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全国690个基本站4—9月的24 h雷暴潜势预报方程,并根据TS评分值最大的原则确定了雷暴发生预报的临界概率,针对2010年4—9月进行试预报。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T213输出产品计算得到的对流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与雷暴有无事件相关系数较高,对雷暴潜势预报方程贡献很大。(2)雷暴潜势预报方程对区域性雷暴的预报指示性较强,尤其对于雷电频发的地区效果更好。(3)690个站TS评分平均值为0.24。
曾淑玲巩崇水赵中军李旭周甘霖王式功尚可政
关键词:雷暴
我国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春季沙尘暴的年代际变化及原因探析被引量:18
2010年
利用1961—2005年西北及内蒙古地区208个地面气象站春季沙尘暴日数的观测资料,对沙尘暴发生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沙尘暴偏多,80年代沙尘暴开始减少,90年代最少,21世纪的前5a沙尘暴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基于1961—2005年的NCEP资料进行了原因探析,结果表明:①在沙尘暴多发年代,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风速出现了正距平,而在沙尘暴少发的年代,风速呈现出负距平;②在沙尘暴多发的年代,我国中高纬地区出现明显的气旋性流场距平,其南侧西风增强了我国西北及内蒙古地区偏西风风速,而在沙尘暴少发的年代,则与之相反;③极锋锋区在60—70年代强度偏强,从80年代开始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减弱趋势,21世纪初期锋区强度继续减弱,但其中心位置有小幅的自北向南移动。
曾淑玲程一帆王式功巩崇水尚可政
关键词:沙尘暴流场极锋
基于实地观测的库姆塔格沙漠风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库姆塔格沙漠分布在新疆东部,罗布泊洼地以南,阿尔金山以北,向东可延伸至甘肃敦煌的西部,总面积2.29万km2,是我国第6大沙漠。该沙漠内部气候极为干旱,植被稀疏,是我国最后一个开展全面考察的沙漠。通过对建在库姆塔格沙漠内东部和西部的两个自动测风站和南北的两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的观测资料,结合相应时段MICAPS通过VSAT接收到的地面风场格点资料,对沙漠内部风场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起沙风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由于受南面阿尔金山高大山体的阻挡作用,库姆塔格沙漠的风场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表现出类似山谷风的风向转换规律,白天以上山的偏北风为主,夜晚以下山的偏南风为主,不同的季节山谷风的转化时间相应地不同。②冬季沙漠整体以偏南风为主,夏季偏北风占主导,而春秋季沙漠北部仍以偏北风为主,而沙漠东部和南部出现偏南风,沙漠西部为偏东风。③起沙风速的特征表现为:沙漠整体以偏北风为主,沙漠北部和西部以偏东北风为主,南部和东部以偏西北风为主,风向在沙漠中部从北向南由东北转为北,到了沙漠南部转为偏西北风向东南方向流去,风向的转变与库姆塔格沙漠沙丘走向最后转向东南是一致的。
曾淑玲巩崇水尚可政曾晓青王式功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风场日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