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秋云

作品数:47 被引量:41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抑郁
  • 14篇阿尔茨海默病
  • 10篇抑郁症
  • 9篇代谢
  • 9篇正电子
  • 9篇正电子发射
  • 8篇症状
  • 8篇糖代谢
  • 7篇葡萄糖代谢
  • 6篇正电子发射断...
  • 6篇葡萄糖
  • 6篇PET
  • 5篇断层扫描
  • 5篇行为症状
  • 5篇抑郁症患者
  • 5篇脑葡萄糖代谢
  • 5篇精神行为症状
  • 5篇痴呆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27篇南京大学医学...
  • 24篇上海市精神卫...
  • 15篇复旦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6篇曹秋云
  • 24篇江开达
  • 18篇杨海龙
  • 15篇赵鹏
  • 14篇张明园
  • 13篇沈迪文
  • 11篇肖世富
  • 7篇左传涛
  • 6篇黄红芳
  • 5篇张选红
  • 5篇赵军
  • 4篇单保慈
  • 4篇郭万华
  • 4篇袁秀丽
  • 3篇张宇哲
  • 3篇刘永昌
  • 2篇高之旭
  • 2篇薛海波
  • 2篇项小平
  • 2篇姚志剑

传媒

  • 8篇临床精神医学...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上海精神医学
  • 3篇中华精神科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精神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国外医学(精...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155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患者,进行自制调查表、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痴呆行为量表(DBE))评定。结果AD患者BPSD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1)AD患者DBD总分、BEHAVE-AD及妄想总分均与AD患者性格、年龄、婚姻状况及发病年龄相关,行为紊乱总分与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性格相关,情感障碍与性格、发病前的生活事件及病程相关,焦虑恐惧与AD患者发病前的生活事件及病程相关,节律紊乱与性格和嗜好相关,攻击行为与婚姻状态及性格有关;(2)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性格、婚姻状况对DBD与BEHAVE-AD总分有较大的影响。结论AD患者BPSD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性格、婚姻状况、嗜好、发病前生活事件、发病年龄、AD病程等;关系较为密切的有:性格、婚姻状况;推测外向性格和婚姻不稳定有可能是AD患者出现BPSD的危险因素。
曹秋云江开达杨海龙张明园高之旭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不同严重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的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AD患者(AD组)和10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检查(PET)并分析两组间不同脑区脑葡萄糖代谢的差异.结果 AD组与NC组比较,有多个感兴趣脑区的局部葡萄糖代谢率显著降低(P<0.05,P<0.01),在额叶的上、中、下回和眶回代谢下降17.0%~28.4%,颞叶的上、中、下回下降3.3%~25.0%,岛叶下降9.3%~9.8%,海马下降10.5%~10.6%,海马旁回下降7.8%~11.3%,前后扣带回下降16.7%~22.7%,右侧尾状核下降10.6%,顶颞枕叶联结区下降12.7%~14.5%.其中,额上回、额中回、眶回、颞中回和前扣带回代谢降低最明显,均超过20%.轻度痴呆代谢降低的脑区较少,程度也较轻.右颞下回、左海马、左颞上回和右岛叶判别的正确率达100%(均P<0.01).结论 PET能灵敏地反映AD的脑葡萄糖代谢变化,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AD的脑葡萄糖代谢缺陷主要集中在额叶、颞叶和海马结构,呈额-颞叶型缺陷,代谢缺陷程度和范围与痴呆程度密切相关.海马、海马旁回、前扣带回、颞下回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下降可能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肖世富曹秋云薛海波刘永昌左传涛江开达张明园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氟脱氧葡萄糖F18
抑郁障碍核心脑网络能量与抗抑郁药物早期疗效相关性的脑磁图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3个核心脑网络基线时alpha和beta波能量与抗抑郁治疗早期疗效的关系。方法:筛选63例抑郁障碍患者和22名健康被试入组,采集基线时脑磁源性静息态数据,计算默认网络(DMN)、中央执行网络(CEN)和警醒网络(SN)的alpha和beta波能量。在基线和治疗2周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以2周6项HAMD减分率≥50%为有效组,否则为无效组。比较有效和无效组的能量差异,并将能量与疗效作相关性和ROC曲线分析。结果:有效组、无效组和健康对照3组间DMN、CEN网络的beta波能量存在差异,事后检验经Bonfferoni校正发现有效组DMN(P=0.035)、CEN(P=0.025)能量高于无效组;3个网络beta波能量DMN(r=0.37,P=0.008)、CEN(r=0.34,P=0.017)、SN(r=0.33,P=0.019)均与疗效相关,且有助于识别早期疗效(AUC=0.684,P=0.021,敏感度60.9%,特异度71%)。结论:抑郁障碍3个核心网络基线时beta波能量有助于预测药物抗抑郁治疗的早期疗效。
王强田水汤浩阎锐赵鹏曹秋云姚志剑
关键词:抑郁障碍早期疗效默认网络
伴行为和精神症状痴呆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有、无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不同特点,以探讨AD患者BPSD的病理生理及其与大脑神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患者,其中6例有BPSD(BPSD组),7例无BPSD(NBPSD组),并进行PET检查,对各脑区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rCMRglc)及多个核团进行测定,并用统计参数图(SPM)对两组脑PET图像进行像素间比较。结果:①BPSD组的AD患者额叶放射性减低者多于NBPSD组(4/6∶2/7);②应用感兴趣区(ROI)方法进行比较,BPSD组和NBPSD组在所选脑区中的rCMRglc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应用SPM方法进行比较发现,BPSD组和NBPSD组rCMRglc显著减低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前额叶、顶枕交界处和颞下回。BPSD组比NBPSD组rCMRglc减低面积大,左侧额叶上回、右侧颞叶前内部、右侧岛叶前下部葡萄糖代谢减低。结论:AD患者,不管有无BPSD,rCMRglc减低区主要位于前额叶、顶枕叶交界处和颞叶下回;有BPSD的AD患者比无BPSD的患者rCMRglc的减低区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提示BPSD可能是AD病程中的一个症状,而并非是另一种AD类型;额叶rCMRglc减低可能与BPSD的发生有关。
曹秋云江开达单保慈袁秀丽张明园肖世富左传涛赵军黄红芳杨海龙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脑葡萄糖代谢
统计参数图软件对Alzheimer病患者脑PET图像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对A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统计参数图 (SPM)软件对 13例AD患者和 13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脑PET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1)健康老年人可出现顶叶葡萄糖代谢的减低 ,但程度较轻 ;AD组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 ,以顶叶为最明显 ,其次为颞叶 ,再次为额叶 ;(2 )AD组扣带回 31、2 3、7、30区 ,顶枕 4 0、39区 ,颞叶 2 0区和额叶 9、6、8区等部位葡萄糖代谢减退较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0 0 0 1)。降低区域双侧基本对称 ,但额叶和颞叶的降低区左侧明显大于右侧。 结论 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普遍性降低 ,个别脑区较为明显。扣带回的 31、2 3、7、30区 ,顶枕的 4 0、39区 ,颞叶的 2 0区和额叶的 9、6、8区等部位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指标降低可作为诊断AD的重要依据之一。
江开达曹秋云单保慈袁秀丽张明园肖世富左传涛黄红芳刘永昌
关键词:ALZHEIMER病AD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奎硫平国外资料介绍被引量:165
2002年
曹秋云江开达
关键词:适应证药理副作用奎硫平
阿尔茨海默病PET研究的多中心分析
应用SPM(statisticalparametricmapping)处理不同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中心、不同扫描方式的正常对照和可能的AD(Alzheimer'sdisease)...
袁秀丽支联合李琳单保慈闫镔李可鲁娜马云川李德鹏江开达曹秋云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PET诊断葡萄糖代谢扣带回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临床医师的情感耗竭与家庭-工作冲突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情感耗竭与家庭-工作冲突之间的关系。方法:2010年共招募临床医师2530名,采用自编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和工作相关资料,采用中文版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CMBI)的情感耗竭维度(EE)、工作影响家庭和家庭影响工作量表(WFCS)的家庭-工作冲突维度(FW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情感耗竭、家庭-工作冲突及应对方式。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E得分与FWC得分正向关联(β=0.39,95%CI:0.33~0.46)。广义相加混合模型曲线拟合结果显示,EE得分与FWC得分之间为“J”型非线性关系,存在1个拐点。以拐点分段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当FWC得分<6.0时,EE得分随FWC得分升高而降低(β=-1.82,95%CI:-3.02~-0.63);当FWC得分≥6.0时,EE得分随FWC得分升高而升高(β=0.41,95%CI:0.34~0.48)。结论:本研究显示,中国临床医师的情感耗竭水平与家庭-工作冲突呈非线性关系,过高或过低水平的家庭-工作冲突可能对情感耗竭有不利影响。
刘军军袁心崧余志波朱晓敏张文瑄沈迪文杨海龙曹秋云张向荣张宁
关键词:情感耗竭临床医师
首发抑郁症患者经盐酸氟西汀(百优解)治疗后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的 SPM 分析
<正>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经盐酸氟西汀(百优解)治疗后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的特点。观察盐酸氟西汀(百优解)治疗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4例(男性4例,女性10例)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3年1月至2003...
张选红江开达左传涛曹秋云赵军
文献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AD诊断标准的158例门诊或住院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表、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痴呆行为量表(DBD)评定,分析AD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①病前无业余爱好的AD患者较病前有业余爱好的患者BPSD明显,以BEHAVE-AD总分、妄想、节律紊乱及情感障碍因子分增加明显(P<0.05或P<0·01);AD患者发病前有生活事件(包括丧偶、搬家、子女意外、被盗、工作变动、躯体疾病等)发生时,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感与情绪的障碍(P<0·01)。②AD患者DBD、BEHAVE-AD总分及妄想因子分均与AD患者年龄及发病年龄相关,行为紊乱因子分与患者的年龄相关,情感障碍与病程相关,焦虑恐惧与AD病程相关(P<0·05或P<0·01)。结论影响AD患者BPSD的可能因素有年龄、病前业余爱好、发病前生活事件、发病年龄、AD病程等。建议普通人在工作之余培养一定的业余爱好;老年前期及老年期避免刺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尽量安排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
曹秋云江开达张明园杨海龙许碧云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