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珠 作品数:30 被引量:266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团头鲂的脂肪肝形成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1 1992年 以团头鲂鱼种为对象,设计了10种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用以诱发团头鲂脂肪肝的产生并研究其防治方法。通过对团头鲂生化指标测定和肝组织学观察,发现在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组,缺乏胆碱时团头鲂产生较严重肝细胞脂肪浸润现象。每千克饲料添加1000毫克胆碱,可防止脂肪肝出现。高油脂细不添加胆碱亦出现肝脂肪浸润。缺乏无机磷也诱发了肝组织异常。高动物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饲料,未添加胆碱,脂肪肝现象严重。而以高植物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饲料饲养团头鲂,即使不添加胆碱,亦不会产生脂肪肝。此外,本文对团头鲂脂肪肝的形成及防治途径亦提出了讨论。 朱雅珠 杨国华 刘玉良关键词:团头鲂 饲料 脂肪肝 菊黄东方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及行为生态 被引量:14 2010年 在大批量苗种培育条件下,通过对菊黄东方鲀胚后发育阶段的观察、测量和摄影,研究了菊黄东方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及行为生态特点。结果显示,仔稚鱼发育分为前期仔鱼、后期仔鱼、前期稚鱼、中期稚鱼和后期稚鱼5个阶段,每个阶段由若干个时期组成,总共为17个时期。在盐度10.0~13.5、温度20.5~26.0℃条件下,鱼苗历时35d完成了从初孵仔鱼至夏花鱼种的发育。期间,鱼苗食性经历了开口和转食配合饲料2个关键时期。食物转换依次为卵黄、轮虫、卤虫幼体、中型枝角类、大型桡足类和枝角类、底栖生物和虾类幼体、配合饲料。同时,鱼苗完成了由水体中上层向中下层活动区域的转变。游泳行为经历了平游、巡游和池塘觅食巡游3个模式。鱼苗在后期仔鱼阶段特定生长率最低,为3.18%/d,中期稚鱼阶段最高,达13.31%/d。全长与日龄及积温均呈指数函数增长相关(y=aebx)。肛前长和体高相对于全长均呈有拐点的、可分段的异速生长相关(y=axb)。拐点分别出现在鱼苗16~17日龄、全长10.0mm和16~17日龄、全长10.5mm。在拐点前,肛前长、体高生长优于全长(b>1)。拐点后则相反(b<1)。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当菊黄东方鲀仔鱼4日龄开口时,采用S型褶皱臂尾轮虫,并保持轮虫密度(5~7ind/mL);及时分池,时间在10~12日龄为好;下塘时间为20日龄左右;在鱼苗转食配合饲料后(35日龄),及时过筛、分级养殖等,提高菊黄东方鲀苗种培育存活率。 施永海 张根玉 刘建忠 朱雅珠 臧维玲 王成辉关键词:菊黄东方鲀 仔稚鱼 发育 一种美洲鲥一龄大规格鱼种的短途转运方法 一种美洲鲥一龄大规格鱼种的短途转运方法,其特征是运输前2‑3天对鱼种进行拉网锻炼,用网眼为2.5×5.0mm皮条网将鱼种拉入网围内禁锢15分钟,然后放开网围让鱼自由游出;运输前饥饿2‑3天;运输桶容量50‑100升,桶内... 施永海 张根玉 朱雅珠 严银龙 张海明 谢永德文献传递 硝化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09年 概述了硝化细菌基本的生物学特性及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硝化细菌在水质改良上的作用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朱晓东 张根玉 朱雅珠 张海明 施永海关键词:硝化细菌 亚硝化细菌 水质改良 温度对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瞬时耗氧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密闭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1、15、19、23、27和31℃)下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约20 g)单位体重瞬时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溶氧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瞬时耗氧速率(V)均随实验时间(t)增加而降低,且呈现良好的幂函数负增长相关(V=a tb,r2>0.98,P<0.01);在适宜溶氧范围内,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属于顺应呼吸型,V随溶氧水平降低而降低,但在临近临界点时,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耗氧率均表现为"调节管理"模式,即幼鱼用增加呼吸频率来保持一定的耗氧率,以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而V与溶氧水平(DO)呈现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r2>0.95,p<0.01);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耗氧率均随水温升高而升高,呈现良好的直线增长相关(r2>0.95,P<0.01);在常规池塘养殖水温范围内,暗纹东方鲀幼鱼的耗氧率比菊黄东方鲀高;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Q10值分别是2.84和2.65。建议在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的实际养殖和运输过程中,当溶氧水平低于3 mg/L时,应及时启动急救措施。 施永海 张根玉 刘建忠 朱雅珠 徐嘉波 朱晓东关键词:暗纹东方鲀 菊黄东方鲀 温度 瞬时耗氧速率 两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的规律及差异 被引量:4 2011年 为探寻凡纳滨对虾节水、节能、高产、环保的养殖模式,对两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基于人工湿地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和开放换水养殖模式)进行了对比饲养试验,测量并分析了1460尾各生长阶段的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研究了两种养殖模式下该虾生长的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体长与体重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相关(W=aLb),a、b均非常接近,且b接近于3;该虾在两种模式下的生长虽均呈明显的阶段性,但在湿地循环水模式下快速生长期较长(70 d),而在开放换水模式下快速生长期较短(56 d);两种不同养殖模式下,该虾体长与养殖天数均呈极显著的直线增长相关。湿地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单位产量(5.69 kg/m25,.27 kg/m3)明显比开放换水模式的(4.80 kg/m2,3.00 kg/m3)高。与传统开放换水模式相比,采用湿地循环水模式养殖凡纳滨对虾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同时又具有节水节能、高产低碳、生态环保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施永海 张根玉 刘建忠 徐嘉波 朱雅珠 朱晓东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温室大棚快速培育轮虫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越冬后闲置的温室大棚,在水泥池内用天然海水和含有藻种的养殖废水培育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用水的比重为1.009-1.011,水温16-25℃,轮虫种由培育池内上一年的冬卵萌发而成,以小球藻、微绿球藻等混合型藻类作为轮虫的饵料。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培育轮虫的一个关键因素,水温在18~25℃时,培育15d即可达到密度峰值。如全部采用养殖废水,培育不出轮虫;若培育过程中不用敌百虫杀灭敌害,则轮虫产量低。饵料是培育轮虫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以藻类作饵料,操作简便,易管理,轮虫在投喂前也无须事先强化培育。此种培育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产量高而稳定,可以提前培育等优点。 刘建忠 施永海 朱雅珠 张根玉关键词:温室大棚 养殖废水 温度 饵料 河口区养殖菊黄东方鲀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对河口区养殖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胚胎发育的连续观察,研究了菊黄东方鲀胚胎发育的时序和特点。结果显示,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呈淡黄色或柠檬色,沉性并具有弱黏性,球形,卵径为(1.09±0.03)mm,油球多个且大小不一。根据胚胎的主要特征,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期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出膜阶段7个阶段及27个发育时期,在温度为21.0-22.5℃、盐度为13.0-13.5的条件下,历时107 h 10 m in仔鱼出膜。初孵仔鱼全身透明,全长为(2.75±0.07)mm,肛前长为(1.45±0.06)mm,体高为(1.12±0.10)mm,卵黄囊近椭圆形,长径为(1.02±0.06)mm,短径为(0.96±0.04)mm。 施永海 张根玉 朱雅珠 刘建忠 臧维玲关键词:菊黄东方鲀 全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饲料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与河蟹蟹种生长及性早熟的相关 被引量:17 1999年 配制总蛋白量为35%,以进口鱼粉作动物蛋白源,豆粕为植物蛋白源,添加少量菜粕、棉仁粕及必需的复合维生素、无机混合盐组成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采用体重1.43~1.48g的仔蟹,饲养119d。结果表明,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占饲料中总蛋白的30%(鱼粉含量为18%),动、植物蛋白比为1∶2.3,幼蟹的生长处于最优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性早熟比例明显低于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饲料(P<0.05)。因而认为河蟹蟹种阶段不宜投喂动物蛋白含量过高的饲料,否则不仅抑制其生长,而且增加性早熟比例,明显影响蟹种的质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朱雅珠 张根玉 王建军 陈慧达关键词:配合饲料 动植物蛋白比 性早熟 莫桑比克罗非鱼幼鱼的性腺发育与分化 被引量:21 1980年 本文介绍了莫桑比克罗非鱼幼鱼性腺的发育和分化的观察结果。用组织学方法观察,莫桑比克罗非鱼幼鱼的性腺发育,可以明显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即:性晚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性腺分化完成阶段。 作者认为,对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诱变试验,应在前两阶段进行;当幼鱼体长达到15mm以后,性腺分化已基本完成,性激素的处理不可能取得性诱变的明显效果。 陈玉琳 胡秀敏 朱雅珠关键词:罗非鱼 幼鱼 性腺发育 性腺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