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煜枫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镜
  • 3篇病变
  • 3篇肠镜
  • 2篇窄带成像
  • 2篇直肠
  • 2篇结肠
  • 2篇结肠镜
  • 2篇结直肠
  • 2篇成像
  • 1篇直肠病变
  • 1篇直肠肿瘤
  • 1篇治疗贲门失弛...
  • 1篇失弛缓症
  • 1篇食管
  • 1篇食管扩张
  • 1篇食管扩张术
  • 1篇食管失弛症
  • 1篇探头
  • 1篇平坦型病变
  • 1篇切除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宁波市杭州湾...

作者

  • 5篇沈煜枫
  • 4篇戈之铮
  • 3篇李晓波
  • 2篇高云杰
  • 2篇戴军
  • 2篇龚帅
  • 1篇薛寒冰
  • 1篇陈慧敏
  • 1篇宋燕
  • 1篇丁慧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国产高清放大胃镜对胃平坦型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的有效筛查手段,目前主要依赖于价格高昂的进口内镜设备。目的:评估国产高清放大胃镜诊断胃平坦型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行常规白光内镜检查并发现局灶性平坦型胃黏膜病变的患者99例,采用国产澳华AQ-200内镜系统进行放大胃镜检查,根据VS分型判断病变性质。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该设备对胃平坦型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国产高清放大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9%、98.8%和98.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和98.8%,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917)。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组内镜下边界线、微血管形态不规则或消失、微腺管结构不规则或消失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组(P<0.05)。结论:国产高清放大胃镜可满足临床内镜诊治要求,使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早期胃癌筛查和诊治工作成为可能。
李雅惠薛寒冰沈煜枫龚帅高云杰戈之铮
关键词:胃镜检查
非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结合NICE分型在诊断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非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结合NBI诊断结直肠病变的国际分型(NBI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 Criteria,NICE分型)诊断结直肠病变的价值,及临床使用"不切除"和"切除-丢弃"策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12月因各种原因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病变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由指定的2名医师中的任意一位利用NBI结合非放大内镜完成检查,并使用NICE分型诊断结直肠病变,同时记录每个病变医师诊断的确信度。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医师诊断的准确率和确信率,以及该诊断方法鉴别肿瘤及非肿瘤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最后分析临床使用"不切除"和"切除-丢弃"策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可节省开支。结果·共入组636例患者,发现病变764处。使用NICE分型诊断病变的总体准确率为84.95%,诊断确信率为81.68%;鉴别浅表肿瘤及非肿瘤病变的敏感度为91.77%,特异度为67.68%,阳性预测值为88.69%,阴性预测值为74.86%。对于高诊断确信度的结直肠微小病变(最大直径≤5 mm),诊断准确率为94.98%;对于高诊断确信度的直乙结肠微小病变(最大直径≤5 mm),阴性预测值为96.25%。上述2种高诊断确信度的微小病变分别达到使用"切除-丢弃"和"不切除"策略的要求,共可节省医疗费用165 490元,"切除-丢弃"策略的肿瘤病变漏诊率为0,而"不切除"策略的漏诊率为3.75%。结论·非放大内镜下NBI结合NICE分型可以较好地鉴别结直肠肿瘤和非肿瘤病变,对于高诊断确信度的结直肠微小病变及直乙结肠微小病变可能分别达到使用"切除-丢弃"和"不切除"策略的要求。
沈煜枫戴军李晓波戈之铮
关键词:结肠镜结直肠病变窄带成像
小肠镜联合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观察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索小肠疾病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图像中的特有表现,以揭示其在小肠疾病实时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3年2月~2023年6月我院接受小肠镜和pCLE检查的小肠疾病患者48例。结合组织病理学图片特征,分析小肠疾病在pCLE图像中的特殊征象。结果 回顾性分析采集的pCLE图像,可清晰观察到与小肠疾病病理诊断相符的一系列特殊征象,包括但不限于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增多、腺体间距增宽、上皮连续性中断或缺失、腺体结构破坏、隐窝结构异常、荧光素钠渗漏、血管增粗迂曲等。结论 pCLE技术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与病理特征具有一致性,其图像中观察到的特有表现可为小肠疾病的实时诊断提供依据,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丁慧陈慧敏李晓波沈煜枫龚帅
关键词:小肠镜小肠疾病
窄带成像内镜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结直肠肿瘤显得十分重要.窄带成像内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内镜下诊断技术,已初步显示出其对结直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本文就窄带成像内镜技术的原理及其诊断结直肠病变的作用作一综述.
沈煜枫戈之铮
关键词:结肠镜窄带成像结直肠肿瘤
改良型可回收金属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的初步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改良型可回收金属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普通型支架(A组)和改良型支架(B组)各15例,在胃镜直视下置入支架于贲门处,2d后在x线引导下通过胃镜将支架取出。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患者吞咽困难、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及食管X线表现(包括食管最扩张处直径、贲门最狭窄区宽度)的变化情况;支架置入时与2d后取出时X线下支架最狭窄处的宽度变化;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0例支架置入和取出的成功率为100%,置入后A组有2例发生支架脱落,取出后重新置入,B组无一例出现移位和脱落。支架治疗半年后患者吞咽困难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半年后吞咽困难复发率A组(26.7%)明显高于B组(6.67%)(P〈0.05);支架治疗前后X线下食管腔最大扩张程度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01),贲门最狭窄区直径、支架放置后和取出时最狭窄处直径及LES静息压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改善程度B组显著优于A组(P〈0.05)。治疗时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穿孔。结论改良型可回收金属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放置时间短、无移位脱落、症状改善明显及复发率低等优点,且安全性良好。
戴军沈煜枫李晓波高云杰宋燕戈之铮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食管扩张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