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纲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儿
  • 5篇儿童
  • 4篇疗效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临床疗效
  • 3篇麻疹
  • 3篇急性
  • 2篇蛋白
  • 2篇亚急性
  • 2篇亚急性硬化性...
  • 2篇炎琥宁注射液
  • 2篇硬化性
  • 2篇球蛋白
  • 2篇全脑
  • 2篇注射
  • 2篇麻疹病
  • 2篇麻疹病毒
  • 2篇脑炎

机构

  • 12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2篇牟纲
  • 5篇罗如平
  • 3篇刘朝宙
  • 3篇罗俊明
  • 2篇于四景
  • 2篇姚婷新
  • 2篇甘路民
  • 2篇刘静
  • 2篇谷芬
  • 1篇邓静
  • 1篇张劲松
  • 1篇廖亦男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52例HFMD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52例患儿中,男512例,女240例,男女之比为2.13:1。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其中l~3岁最多,占72.07%。(2)大部分患儿热程持续≥3d,出现嗜睡、激惹、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3)粪肠道病毒71型检测阳性609例(80.98%),29例(3.86%)粪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阳性,42例(5.59%)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72例(9.57%)未检测出肠道病毒。结论重症及危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尤其是1~2岁。对于HFMD患儿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危重病例,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甘路民罗如平刘静罗俊明牟纲廖亦男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感染71型肠道病毒后脑脊液的表现研究
2016年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感染71型肠道病毒(EV71)后脑脊液的临床表现。方法 将45例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作为EV71感染阳性组,将同期入院的其它肠道感染的21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EV71阴性)作为对照组。患儿入院1~5天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等检查,并观察其临床症状表现。结果 EV71感染组患儿发热、皮疹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V71感染组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多核细胞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EV71感染组脑脊液中葡萄糖、蛋白质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氯化物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感染71型肠道病毒的手足口病重症患者临床症状明显,且脑脊液监测的异常值要高于其他肠道感染的手足病患儿。
牟纲罗如平
关键词:手足口病脑脊液
儿童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血清和脑脊液中麻疹病毒特异性IgM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血清和脑脊液中麻疹病毒特异性IgM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20例感染SSPE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与脑脊液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与脑脊液中麻疹特异性IgM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受试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无麻疹史患儿的血清、脑脊液麻疹特异性IgM阳性检出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与脑脊液麻疹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快速方便的确诊感染SSPE,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牟纲罗如平
关键词: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麻疹病毒脑脊髓液儿童
感染科门诊儿童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2007年
目的了解某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儿童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2月-2007年3月感染科门诊就诊患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与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3名患儿中,72.13%(709/983)就诊前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78.56%(557/709)的抗菌药物来源于基层医疗单位;21.44%(152/709)的患儿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是家长的自我医疗行为。患儿就诊前的病程(OR=3.641,95%CI:2.632~5.038),就医行为(OR=3.395,95%CI:1.688~3.399),是否发热(OR=3.395,95%CI:1.595~3.597)是就诊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儿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普遍,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教育,普及基层医生和社区群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是减少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于四景邓静罗俊明牟纲
关键词:儿童就诊前抗菌药物使用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群及药物敏感性动态变化探讨
2016年
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群及药物敏感性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培养的菌株和药敏性结果展开回顾分析。结果 针对细菌性痢疾培养的菌株展开检测,得出3个痢疾杆菌种群,分别为福氏志贺菌(69株)、宋内氏志贺菌(2株)、痢疾志贺菌(1株),其中主要以福氏志贺菌为主,且几年来的菌群分布没有明显变化。并对所有患者展开药物敏感性实验,其中的氨芐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的敏感性较差,对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钠等药物的的敏感性较好,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结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由福氏志贺菌引起的,在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可以采用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并结合药理服务,合理的进行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敏感性降低的情况发生。
刘朝宙牟纲姚婷新谷芬
关键词: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群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腮腺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炎琥宁注射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106例小儿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炎治疗的对照组(53例)和采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的观察组(5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腮腺炎的总有效(96.23%)明显优于单独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发热和消肿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刘朝宙牟纲姚婷新谷芬
关键词:炎琥宁注射液干扰素小儿腮腺炎临床疗效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误诊23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2006—07—2011-07住院的结核性脑膜炎误诊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8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败血症3例,感染性腹泻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高热惊厥5例。误诊原因为小儿TBM临床表现和早期实验室检查不典型,流行病学资料收集不完善。结论积极寻找小儿结核病接触史,重视PPD皮试及肺部CT及头部MRI检查,了解小儿结脑的临床表现多样性、脑脊液不典型性,能提高小儿结脑的早期诊断率、早期治疗,并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
甘路民罗如平刘静罗俊明牟纲
关键词:误诊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型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重型HFM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丙种球蛋白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患儿均为43例。常规治疗组患儿采取常规用药治疗;丙种球蛋白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g·kg^(-1)·d^(-1),连用2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丙种球蛋白组患儿的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治愈时间(d):6.54±2.21比9.47±3.45,住院时间(d):11.83±1.48比15.93±2.35];丙种球蛋白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5.35%(41/43)比55.81%(24/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HFMD患儿,能有效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于四景牟纲张劲松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
硒酵母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儿童慢性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硒酵母治疗儿童慢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住院的慢性感染性腹泻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调整饮食、保护胃肠黏膜、口服补液盐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硒酵母混悬液,疗程均14d。比较两组患儿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结果观察组患儿自服药第6天至疗程结束,观察组排便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自服药第6天至疗程结束,观察组粪便性状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因口服硒酵母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硒酵母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牟纲罗如平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硒酵母儿童
儿童肠道感染志贺菌临床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儿童肠道感染志贺菌的状况、分析儿童肠道感染志贺菌的菌群分布状态及药敏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该院接受诊治的肠道感染715例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分离和培养,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715例患儿的大便中分离出志贺菌109珠,其中包含福氏志贺菌104珠,痢疾志贺菌5珠。福氏志贺菌Ⅱ型检出91珠,占福氏志贺菌总数的87.5%,福氏志贺菌X变种7珠,占福氏志贺菌总数的6.73%,福氏志贺菌Ⅰ型6珠,占福氏志贺菌总数的5.77%。结论志贺菌是引起儿童肠道感染的常见菌株,本院分离出的志贺菌综合来看耐药性不强。
牟纲
关键词:福氏志贺菌耐药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