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瞿玲辉

作品数:19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角膜
  • 5篇两性霉素
  • 5篇两性霉素B
  • 5篇分子
  • 4篇真菌性
  • 4篇真菌性角膜
  • 3篇眼角
  • 3篇眼角膜
  • 3篇真菌性角膜炎
  • 3篇治疗性
  • 3篇视网膜
  • 3篇兔眼
  • 3篇兔眼角膜
  • 3篇切削术
  • 3篇注射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准分子激光角...
  • 3篇准分子激光角...
  • 3篇准分子激光角...

机构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解放军第18...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181...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一八...

作者

  • 19篇瞿玲辉
  • 10篇李良毛
  • 5篇谢汉平
  • 2篇赵立全
  • 2篇阴正勤
  • 2篇任茜
  • 2篇蔡永丰
  • 2篇李鹏
  • 2篇谢汉平
  • 1篇王庆林
  • 1篇张凌
  • 1篇徐海伟
  • 1篇杨于力
  • 1篇李世迎
  • 1篇潘峰
  • 1篇曾圆圆
  • 1篇刘勇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性霉素B兔眼角膜基质内注射的安全性评价及在兔眼角膜和房水中药物浓度的实验研究
背景与目的: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感染性角膜疾病,临床缺乏敏感、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是此病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对常见致病真菌属均敏感,是治疗真菌性...
瞿玲辉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两性霉素B前房内注射药物浓度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在初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06/2011-02月行PTK治疗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40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及切除胬肉及变性球筋膜组织,结膜下置0.4 mg/ml MMC棉球2 min,彻底冲洗后使用193 nm准分子激光行PTK切削残余病变组织。术后均使用相应的局部抗菌及激素滴眼液巩固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至少1年以上。观察术后上皮愈合情况,记录视力恢复、角膜散光度数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PTK平均切削直径(3.86±0.89)mm,平均切削深度(94.21±23.29)μm。术后患眼反应轻,平均上皮愈合时间(2.88±0.83)天。平均随访(17.9±5.4)月,3例患者(4眼)胬肉复发,复发率为2.5%。随访结果: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K作为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的清除角膜上残留的胬肉及变性组织,重建角膜表面的光滑平整性,有利于创面角膜上皮修复,减少角膜散光,从而改善视功能。其与MMC的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李良毛赵立全瞿玲辉李鹏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性翼状胬肉丝裂霉素
CYP4V2基因突变在结晶样视网膜变性中的作用机制
2014年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B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为CYP4V2,常见的突变位点是C.802- 810dell7insGC(Exon7del)、C.992A〉C(P.H331P)和C.1091-2A〉G(Exon9del),基因突变形式多样。GYP4V2基因属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家族,编码蛋白CYP4V2,主要发挥脂肪酸的ω氢基化作用。CYP4V2是眼部最主要的发挥多不饱合脂肪酸催化作用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其内源性的底物是ω-3族多不饱合脂肪酸,在眼部主要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了解和研究CYP4V2基因突变导致BCD的发病机制在该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就BCD的分子病因学、CYP4V2酶的生化特性和CYP4V2基因突变导致BC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瞿玲辉徐海伟阴正勤
关键词: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细胞色素P450酶系基因学DNA突变脂质代谢
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治疗及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真菌性角膜炎在国内居感染性角膜炎的首位,已成为角膜盲的主要病因,也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致盲性疾病之一。药物不能控制、溃疡迁延不愈和(或)病情进展恶化是手术的适应证。在文中就真菌性角膜炎手术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瞿玲辉李良毛
关键词:角膜炎眼感染真菌性
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中圆锥角膜的筛查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进行圆锥角膜筛选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对3 213例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进行圆锥角膜筛选检查。结果筛选出62例圆锥角膜患者,104只眼(亚临床期42眼、临床期42眼及角膜后圆锥20眼)。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可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常规进行圆锥角膜的筛选,早期诊断圆锥角膜并鉴别筛选出后圆锥角膜,同时提供病变在角膜上的地形分布,避免对患者进行斜弱视治疗或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李良毛瞿玲辉蔡永丰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圆锥角膜屈光不正
角膜基质内注射针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膜基质内注射针,所述角膜基质内注射针距针尖端2.5-3.5毫米处具有一弯折,最佳为3.0毫米,针尖与针体的夹角为130-135°,其在使用中容易定位于角膜基质层,在进针及沿角膜弧度滑行过程中能尽量避...
谢汉平瞿玲辉蔡永丰李良毛
光学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106例(10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PTK治疗组53例:分离、切除胬肉及变性筋膜组织,用193nm准分子激光行PTK切削残余的角膜病变组织。对照组53例:进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上皮愈合情况,记录角膜散光度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PTK组术后平均上皮愈合时间为(3.96±0.78)d,较对照组的(4.67±1.01)d显著缩短(t=-4.071,P〈0.01);PTK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术前减少(0.72±0.80)d,较对照组(0.42±0.43)d显著改善(t=-1.342,P=0.02)。平均随访(18.05±5.32)月,PTK组3例胬肉复发,复发率为5.66%,对照组4例胬肉复发,复发率为7.5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8,P=0.70)。结论PTK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可以安全、有效地清除残留胬肉及变性组织,减少手术创面,利于角膜上皮修复。取得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同样的治愈率。
李良毛赵立全瞿玲辉李鹏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性翼状胬肉干细胞角膜缘
人视网膜前体细胞移植挽救RCS大鼠视功能的实验研究
刘勇瞿玲辉阴正勤
两性霉素B经三种途径给药后在角膜和房水中药物浓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角膜基质内注射或前房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顽固的真菌性角膜炎取得较好疗效,但通过这2种途径给药后,药物在角膜和房水的浓度变化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质量分数0.25%两性霉素B滴眼液点眼、1%两性霉素B注射液角膜基质内注射及1%两性霉素B注射液前房内注射3种途径给药后兔眼角膜和房水中的药物质量浓度变化。方法健康家兔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15只。A组、B组分别在角膜基质内和前房内单次注射10¨g两性霉素B注射液,C组兔眼机械法去除角膜上皮后用0.25%两性霉素B滴眼液点眼,每次50仙l,共6次,每次间隔5rain。分别于用药后30min、6h、1d、3d、7d各处死3只实验兔,获取房水和角膜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两性霉素B质量浓度的定量检测。结果在质量浓度0.10~100.00mtg/L范围内,两性霉素B的峰面积与吸收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0.10mg/L为其定量限质量浓度;药物在房水的回收率为89.1%~95.7%,在角膜中为81.4%~83.6%。用药后30rain、6h、1dA组角膜中的药物质量分数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药物质量浓度可持续7d,超出绝大多数敏感真菌的MIC。。。用药后30min、6h、1dB组兔眼房水中的药物质量浓度高于A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1d内角膜和房水中均检测到明显药物浓度。结论兔眼角膜基质内注射及前房内注射两性霉素B可以提高药物在角膜及房水中的质量浓度,清除角膜上皮可以提高两性霉素B的角膜穿透力。
瞿玲辉李良毛谢汉平潘峰
关键词:两性霉素B色谱法高效液相药代动力学
兔眼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的安全性评价
瞿玲辉谢汉平李良毛任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