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瑞兰

作品数:1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6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文艺
  • 9篇文艺学
  • 9篇《文艺学习》
  • 8篇修辞
  • 6篇话语
  • 3篇修辞阐释
  • 3篇艺术
  • 3篇政治
  • 3篇文学
  • 3篇牡丹亭
  • 3篇话语分析
  • 3篇《牡丹亭》
  • 2篇修辞接受
  • 2篇修辞学
  • 2篇学刊
  • 2篇批评话语
  • 2篇批评话语分析
  • 2篇评话
  • 2篇文学刊物
  • 2篇关键词

机构

  • 14篇福建师范大学
  • 9篇闽江学院

作者

  • 19篇董瑞兰
  • 3篇邹自振
  • 1篇朱玲
  • 1篇高冬丽

传媒

  • 8篇闽江学院学报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黎明职业大学...
  • 1篇出版史料
  • 1篇厦门广播电视...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农兵”:《文艺学习》(1954—1957)读者修辞
2016年
《文艺学习》是一份1950年代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影响。运用接受修辞学分析"读者"的身份符号"工农兵"所蕴含的修辞价值,意在表明:"读者"借助政治力量争取言语交际的主动权,公共领域中"读者"的舆论导向使其自身成为当代文学举足轻重的体制力量。
董瑞兰
关键词:《文艺学习》修辞接受
《文艺学习》(1954—1957)研究的价值与缺失
2012年
《文艺学习》是一份1950年代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影响。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包括:总体评价它的地位和影响,评价其编辑及其思想,引用其发表过的文章及作者。虽然《文艺学习》接受及研究成果比较丰硕,但是,仍然存在着研究的缺失。而从话语的角度研究《文艺学习》目前是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研究中的崭新而有意义的命题。
董瑞兰
关键词:《文艺学习》
“有意味”的文学形式——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叙事时间艺术被引量:3
2008年
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其叙事方式具有革新意义:"若即若离"的时间视角产生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合理的时限安排使得小说富有疏密有致的节奏感;重复的叙述频率造成"错时"的时间体验。但是这篇小说是余华热衷于学习西方现代小说叙述技巧来对抗当时已经僵化了的"现实主义"的试验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具体时间和空间环境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缺席"。
董瑞兰
关键词:叙事时间
关于1954-1955年《文艺学习》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2008年
1954-1955年,在全国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运动中,《文艺学习》刊发了社论、读者来信来稿综述、红楼梦人物杂谈、文艺学习座谈等栏目的文章。这些文章在立场、目的、语言诸方面表现出《文艺学习》对《红楼梦》研究批判的主要特点,从中亦可得到当时关于《红楼梦》阅读的某些启示。
董瑞兰
关键词:《文艺学习》《红楼梦》研究
《在悬崖上》:关键词、意识形态及其修辞建构被引量:2
2012年
在小说《在悬崖上》中,"悬崖"是小说标题和语篇的关键词。它通过叙述单元转换、叙述者的情绪变化及悬崖险境指数的上升三个层面支持了小说文本的修辞建构,汇聚了三对角色关系,还通过婚恋模式的政治化、"科长"的政治代言、文学批评的政治含量三种方式投射了小说意识形态的政治化主题。
董瑞兰
关键词:修辞建构
广义修辞学视野中《文艺学习》(1954-1957)话语的政治性分析
本文分析《文艺学习》(1954-1957)话语,选取其中四类政治性比较强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读者来信”、“编者的话”作为研究内容。本文借鉴广义修辞学理论,以话语建构、文本建构、主体精神建构为脉络,分别从语词、...
董瑞兰
关键词:《文艺学习》话语政治性语词语篇
文献传递
《牡丹亭》出评(上)
2012年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出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出"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出评",欲通过微观的评析审视全剧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以表达我们对汤显祖和《牡丹亭》的理解与评价。
邹自振董瑞兰
关键词:《牡丹亭》艺术
《文艺学习》(1954—1957)研究
《文艺学习》创刊于1954年,停刊于1957年底。它在19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是与《人民文学》、《文艺报》以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创办的《诗刊》等齐名的一份重要的国家级文学刊物,在青年文学爱好者中曾产生过极大影响。在“...
董瑞兰
关键词:文学刊物当代文学社会文化语境文学创作文学批评
文献传递
语象·审美·修辞——梭罗《瓦尔登湖》话语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梭罗《瓦尔登湖》的语象系统分为基本语象、变形语象两个方面,对其审美意蕴进行话语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这部作品修辞艺术的把握。
董瑞兰高冬丽
关键词:《瓦尔登湖》语象审美
广义修辞学阐释:《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批评话语分析
2015年
从广义修辞学角度阐释《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批评话语:在批评转向阶段,评论者多采用否定性的词语、条件复句和假设复句,以及二元对立的逻辑思路;在批评升级阶段,评论者使用"反党""反现实""反人民"等概念加剧文学批评的政治升级。这场政治事件记录了这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值得我们反思。
董瑞兰
关键词:批评话语修辞阐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