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利成

作品数:18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起搏
  • 5篇心肌
  • 4篇动脉
  • 4篇右室
  • 3篇心肌病
  • 3篇心尖
  • 3篇心尖部
  • 3篇心尖部起搏
  • 3篇心脏
  • 3篇心脏起搏
  • 3篇心脏起搏器
  • 3篇血分
  • 3篇血清
  • 3篇血清胱抑素
  • 3篇抑素
  • 3篇右室心尖部
  • 3篇右室心尖部起...
  • 3篇射血分数
  • 3篇起搏器
  • 3篇左室

机构

  • 18篇成都医学院第...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蒋利成
  • 14篇周鹏
  • 14篇王秋林
  • 13篇蔡国才
  • 11篇蒲静
  • 11篇杨震
  • 11篇李文章
  • 10篇李璐
  • 7篇梁登攀
  • 2篇王沛坚
  • 2篇胡军
  • 2篇于波
  • 2篇黄秀萍
  • 1篇李阳
  • 1篇蒲春华
  • 1篇曾俊
  • 1篇吴奇
  • 1篇孙超峰
  • 1篇黄燕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起搏依赖患者长期右心室尖起搏致起搏诱导性心肌病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估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致起搏依赖患者起搏诱导性心肌病(PiCMP)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本院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持续2年以上右室心尖部起搏依赖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时无结构性心脏病。起搏诱导性心肌病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右室起搏时心脏运动障碍,不伴其他已知原因的心肌病。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完成6分钟步行试验、测量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并让患者填写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存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门诊患者中有55例符合纳入标准,诊断为PiCMP 8例。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正常心功能患者相比,PiCMP患者存在明显的左室重构[LVEF:(41±4)%vs.(62±6)%,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3)mm vs.(45±4)mm,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右室起搏时间、左右心室间传导延迟、QRS时限以及动脉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iCMP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浆BNP水平明显差于非PiCMP患者。结论:长期右心室尖起搏致PiCMP的发病率不高,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形成与长期右心室尖起搏引起左室重构有密切。
王秋林周鹏蔡国才蒋利成李文章蒲静梁登攀
关键词:右室心尖部起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不同温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不同温度对比剂与受检者不适反应及心率、ST段、T波变化、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521例)与温浴组(522例),常温组对比剂在室温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温浴组将瓶装的对比剂放入恒定温度37℃水浴箱,60 min后按冠状动脉造影常规进行操作。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电监护所示ST段及T波、心率、早搏变化,T波振幅改变≥0.01 mv、ST段压低≥0.05 mv,心率改变≥10次/min纳入阳性统计,同时计算两组心慌、胸闷、胸痛不适反应发生率,统计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间心率、ST、T波变化、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适反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浴加热对比剂有助于预防冠脉造影检查术中不良反应。
周鹏王秋林蔡国才李璐蒋利成杨震黄秀萍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温度
心脏起搏器并发症45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置入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5例置入或更换起搏器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囊袋血肿11例,电极脱位4例,心室颤动2例,切口和(或)囊袋感染7例,阈值一过性升高5例,感知不良5例,气胸4例,心室电极误入冠状静脉窦2例,脑栓塞2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例,心包填塞1例。结论应加强对置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蔡国才周鹏王秋林李璐李文章杨震蒲静蒋利成
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
424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患者并发症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6月424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41例(9.7%)。其中,术中气胸5例,误穿锁骨下动脉10例,术后起搏器囊袋血肿18例,起搏器囊袋破溃1例,电极移位2例,导线断裂1例,起搏综合征3例,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1例。结论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加强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观察随访,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之发挥最佳治疗效益。
王秋林周鹏蔡国才蒋利成李文章杨震李璐蒲静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中严重冠状动脉痉挛1例被引量:2
2010年
周鹏王秋林蔡国才黄秀萍蒋利成杨震李璐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痉挛
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搏患者体表心电图的特点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特点与右室流出道不同区域起搏的关系。方法入选186例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根据不同起搏位置,将患者分成间隔上部组(45例)、间隔下部组(24例)、前壁组(101例)及游离壁组(16例)。比较分析4组患者在右心室起搏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差异。结果 4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中,游离壁组QRS波时限为(173±14)ms,长于其他3组(P=0.014);QRS波群额面电轴间隔上部组为(61±47)°,而间隔下部组为(-18±52)°(P=0.01);间隔上部组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transitional zone Index,TZI)最小,而游离壁组最大(P=0.01);在4组患者肢体导联QRS主波方向比较中,间隔上部组下壁(Ⅱ,Ⅲ,a 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比例最大。结论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右室流出道起搏电极在不同区域的定位,但受样本量等的影响,仍需大样本的研究加以验证。
胡军蒋利成李阳于波
关键词:室间隔起搏体表心电图右室流出道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置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行双腔起搏器置入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分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组,于术后3、12以及24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血测血浆B型钠尿肽(BNP)以及行6分钟步行距离(6MHW)测试。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时,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BNP水平均无>400 pg/ml者,6MHW亦无明显差异。术后12个月时,RV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术后3个月时增大(P>0.05),LVEF较术后3个月时下降(P>0.05),术后24个月,这种差异更明显(P<0.05)。但RVOTS组的LVEF以及LVEDD在术后12个月以及24个月时与术后3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个月时,RVA组BNP>100 pg/ml者9例,而RVOTS组中只有1例,而术后24个月时RVA有2例患者BNP>400 pg/ml,但RVOTS组无患者BNP>400 pg/ml。在术后24个月时,RVA组患者6MHW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减少,而RVOTS组患者却明显增加(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有效,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避免心功能的恶化。
王秋林周鹏蔡国才蒋利成李璐杨震蒲静李文章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优化急诊诊治流程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时给予优化急诊诊治流程处理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AMI患者平均出入急诊室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总住院天数等。结果试验组出入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7.9%)高于对照组(93.6%),死亡率(2.1%)和复发率(2.1%)均低于对照组(6.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地给予急诊诊治流程对于AMI的治疗极为重要,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黄燕曾俊蒋利成王沛坚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
阿司匹林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及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13例冠心病(CHD)患者和104例AMI患者,CHD患者入选后抽空腹外周静脉血2.7 ml,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第7天停用肝素后抽空腹外周静脉血2.7 ml,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判断阿司匹林抵抗(AR)或非阿司匹林抵抗(NAR),并依此分组,随访18个月观察CHD患者发生AMI和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情况。结果 CHD患者43例为AR(38.05%),AMI患者38例为AR(36.54%),高血压是CHD患者AR的主要影响因素(RO=2.263,P<0.05),血小板计数是AMI患者AR的主要影响因素(RO=2.342,P<0.05)。随访18个月CHD患者AR组和NAR组随访率为95.35%和92.86%,AR组和NAR组AMI发生率为12.20%和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组vs.NAR组,χ2=5.247,OR=1.984,P<0.05)。AMI患者AR组和NAR组随访率为94.73%和93.94%,AR组和NAR组再发率为13.89%和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组vs.NAR组,χ2=8.394,OR=4.300,P<0.01)。AR是CHD患者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18,P<0.05),AR是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6.128,P<0.05)。结论高血压和血小板计数与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CHD患者和AMI患者AR密切相关,AR与CHD患者和AMI患者预后有关,可以作为预测CHD患者发生AMI和AMI患者再发的预测因素。
周鹏蒋利成杨震蒲春华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梗死复发阿司匹林
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相关预测因素的Meta分析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3月,收集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相关预测因素的观察性研究,并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个研究,包括20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前左房内径(MD=-2.37,95%CI:-3.60^-1.14)、高敏C反应蛋白(MD=-0.88,95%CI:-1.02^-0.75)、P波离散度(MD=-12.99,95%CI:-14.79^-11.19)及最大P波时限(MD=-9.95,95%CI:-12.38^-7.53)方面消融成功组均小于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左室射血分数(MD=0.52,95%CI:-0.86~1.90)、体质量指数(MD=0.04,95%CI:-0.34~0.43)、C反应蛋白(MD=0.85,95%CI:-0.34~2.04)及性别(OR=1.15,95%CI:0.92~1.43)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大的左房内径、增高的高敏C反应蛋白、扩大P波离散度及延长的最大P波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有预测价值。
胡军于波蒋利成王秋林
关键词:心房颤动复发导管消融术META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