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远志

作品数:12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针
  • 3篇穴位
  • 3篇针刺
  • 3篇针疗
  • 3篇针疗法
  • 3篇热敏灸
  • 2篇电针疗法
  • 2篇穴位注射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针灸
  • 2篇绝经
  • 2篇绝经后
  • 2篇骨质
  • 2篇艾条
  • 2篇艾条灸
  • 2篇刺疗法
  • 1篇大椎
  • 1篇大椎穴
  • 1篇代谢

机构

  • 6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薛远志
  • 5篇蔡国伟
  • 5篇吴熳
  • 5篇李鹏飞
  • 5篇李刚
  • 4篇李静
  • 3篇李唯
  • 2篇徐晓娟
  • 1篇蔡国伟
  • 1篇李刚
  • 1篇黄巍
  • 1篇邓国昌
  • 1篇陈玉婷

传媒

  • 5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针灸
  • 2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针刺研究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围性面瘫早期电针治疗26例被引量:1
1994年
周围性面瘫早期电针治疗26例薛远志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武汉430022)笔者从1990年始,对周围性面瘫26例患者,均采用早期电针治疗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6岁,平...
薛远志
关键词:口眼歪斜电针疗法针刺疗法
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患者临床研究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均分为温针组、电针组及药物组,各30例。温针组、电针组均取双侧大杼、肾俞、悬钟穴,分别行温针、电针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30天;药物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片600mg,每天1次,服用30天。观察3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及血清中胰岛样生长因子(IGF-1)、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①3种方法治疗30天后,患者骨密度T值未见明显变化;②VAS疼痛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其中温针组降低最明显(前后比较:6.73±0.24vs 4.43±0.26),治疗后分别与电针组(5.13±0.31)、药物组(5.17±0.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温针组治疗后可提高血清IGF-1水平[(119.5±20.1)ng/mL vs(156.5±23.9)ng/mL],较电针组[(136.3±24.5)]ng/mL、药物组[(127.7±22.1)ng/mL]提高明显(均P<0.05),在降低血清IL-6、TNF-α方面亦较其他两组有优势(均P<0.05)。结论: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体内IGF-1水平,降低IL-6、TNF-α水平,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关。
蔡国伟李静徐晓娟薛远志李刚吴熳李鹏飞
关键词:电针
热敏灸对急性膝关节痛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急性膝关节痛患者的疗效,并检测血清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4例急性膝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电针组及药物组。热敏灸组取热敏穴膝痛点、委中行悬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每穴40min,共治疗15d;电针组取内膝眼、犊鼻、血海、梁丘穴,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15d;药物组采用口服三七通舒胶囊,每天3次,每次1粒,共服用15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清OPN、MMP-3含量,并评价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热敏灸组、电针组在治疗后血清OPN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热敏灸组、电针组血清OPN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血清MMP-3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热敏灸组血清MMP-3显著低于电针组和药物组(P<0.05)。热敏灸组总体优良率为84.0%(42/50),电针组为72.0%(36/50),药物组为61.4%(27/44),热敏灸组、电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急性膝关节痛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OPN、MMP-3水平,从而抑制软骨降解相关。
蔡国伟李静徐晓娟薛远志李刚吴熳李鹏飞
关键词:血清骨桥蛋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
偏三针加水针、药物治疗头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5年
偏三针加水针、药物治疗头痛的临床观察430022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黄巍,薛远志,李唯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头痛,属于脑血管机能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内分泌功能障碍,变态反应或组织...
黄巍薛远志李唯
关键词:头痛水针疗法太阳太冲
针挑加TDP照射治疗手指屈肌腱鞘炎30例被引量:3
1994年
薛远志李刚
关键词:腱鞘炎针挑TDP
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观察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组(观察组)30例、悬灸非热敏化大椎穴组(对照组)33例及药物组33例。观察组取热敏化大椎穴,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取非热敏化大椎穴,行悬灸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颈痛颗粒治疗。观察3组治疗15 d前后临床症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含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3种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观察组疗效最优(P<0.05);3组治疗后血清Hs CRP及IL-8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及药物组(P<0.05),对照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比悬灸非热敏化大椎穴、口服颈痛颗粒疗效优,该法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病变部位炎症因子降低有关。
蔡国伟李静陈玉婷吴熳李鹏飞薛远志李刚
关键词:艾条灸热敏灸颈椎病IL-8
温针灸配合元素钙防治绝经后骨质丢失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元素钙防治绝经后骨质丢失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均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每天睡前均口服钙尔奇D片1次,每次600mg,共服用1年。观察组取大杼、肾俞、悬钟穴,行温针灸治疗,每天1次,治疗3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60天,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及双侧髋关节骨密度、血清骨钙素(S-BGP)和尿羟脯氨酸(Hyp)与肌酐(Cr)比值(Hyp/Cr)。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能提高受试部位骨密度,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腰椎:(0.811±0.024)g/cm2vs(0.892±0.019)g/cm2,股骨颈:(0.512±0.014)g/cm2 vs(0.554±0.015)g/cm2,股骨粗隆:(0.716±0.028)g/cm2 vs(0.769±0.026)g/cm2,Ward’s三角区:(0.590±0.013)g/cm2 vs(0.660±0.017)g/cm2,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均P<0.05)。2对照组治疗后骨代谢指标明显升高,血清S-BGP、Hyp/Cr比值较观察组升高明显(均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元素钙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丢失效果显著,其可能的途径是通过降低绝经后妇女高转换骨代谢来实现的。
蔡国伟李静薛远志李刚吴熳李鹏飞
关键词:温针灸骨代谢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雷诺氏病57例被引量:3
1996年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雷诺氏病57例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430022)薛远志湖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邓国昌笔者在1982~1994年间,采用丹参、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为主,配合针刺、TDP照射等综合治疗雷诺氏病5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
薛远志邓国昌
关键词:雷诺氏病穴位疗法注射针刺中医药疗法
电针耳胃穴对溃疡病患者血浆PGE_2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1996年
我们曾经观察到,电针耳胃穴对溃疡病患者胃脘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对异常胃电图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电针耳胃穴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浆PGE2的影响,并与电针溃疡病患者耳心穴和电针健康人耳胃穴对血浆PGE2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观察对象 30例溃疡病患者均经纤维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15例,复合性溃疡4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8岁,平均43岁;病程1~26年,平均8.3年。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溃疡耳胃穴组15例和溃疡耳心穴组15例。两组胃溃疡。
蔡国伟薛远志梁书忠
关键词:溃疡病电针疗法耳穴血浆前列腺素
穴位埋线治疗遗尿疗效分析被引量:2
1996年
遗尿,中医学又称'尿床'、'遗溺',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它指3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才发觉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小儿遗尿仅少数患儿是由于尿路病变、蛲虫病、脊柱裂或大脑发良不全所致,大多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引起功能性遗尿。笔者采用套管羊肠线穴位治疗,现报道如下。
李唯薛远志
关键词:遗尿穴位埋线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