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飞

作品数:9 被引量:133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热敏灸
  • 3篇热敏灸治疗
  • 3篇灸治
  • 3篇艾条
  • 3篇艾条灸
  • 2篇电针
  • 2篇针灸
  • 2篇随机对照试验
  • 2篇疼痛
  • 2篇绝经
  • 2篇绝经后
  • 2篇骨质
  • 2篇HSCRP
  • 2篇IL-8
  • 1篇大椎
  • 1篇大椎穴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电针结合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李鹏飞
  • 8篇蔡国伟
  • 6篇吴熳
  • 6篇李静
  • 5篇薛远志
  • 5篇李刚
  • 2篇徐晓娟
  • 1篇程燕
  • 1篇陈玉婷
  • 1篇段莉莉

传媒

  • 4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针灸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康复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电针结合偏振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及血清MMP-3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偏振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的镇痛效果,以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电针配合偏振光组(观察组)31例、电针组(对照1组)30例和偏振光组(对照2组)32例。观察组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行电针治疗,并配合偏振光照射;对照1组行电针治疗,取穴同观察组;对照2组行偏振光照射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d后,3组VAS及血清MMP-3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配合偏振光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病变部位血清MMP-3的降低有关。
蔡国伟李静李鹏飞段莉莉
关键词:电针偏振光腰椎间盘突出症VASMMP-3
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患者临床研究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均分为温针组、电针组及药物组,各30例。温针组、电针组均取双侧大杼、肾俞、悬钟穴,分别行温针、电针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30天;药物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片600mg,每天1次,服用30天。观察3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及血清中胰岛样生长因子(IGF-1)、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①3种方法治疗30天后,患者骨密度T值未见明显变化;②VAS疼痛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其中温针组降低最明显(前后比较:6.73±0.24vs 4.43±0.26),治疗后分别与电针组(5.13±0.31)、药物组(5.17±0.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温针组治疗后可提高血清IGF-1水平[(119.5±20.1)ng/mL vs(156.5±23.9)ng/mL],较电针组[(136.3±24.5)]ng/mL、药物组[(127.7±22.1)ng/mL]提高明显(均P<0.05),在降低血清IL-6、TNF-α方面亦较其他两组有优势(均P<0.05)。结论: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体内IGF-1水平,降低IL-6、TNF-α水平,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关。
蔡国伟李静徐晓娟薛远志李刚吴熳李鹏飞
关键词:电针
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观察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组(观察组)30例、悬灸非热敏化大椎穴组(对照组)33例及药物组33例。观察组取热敏化大椎穴,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取非热敏化大椎穴,行悬灸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颈痛颗粒治疗。观察3组治疗15 d前后临床症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含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3种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观察组疗效最优(P<0.05);3组治疗后血清Hs CRP及IL-8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及药物组(P<0.05),对照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热敏化大椎穴比悬灸非热敏化大椎穴、口服颈痛颗粒疗效优,该法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病变部位炎症因子降低有关。
蔡国伟李静陈玉婷吴熳李鹏飞薛远志李刚
关键词:艾条灸热敏灸颈椎病IL-8
温针灸配合元素钙防治绝经后骨质丢失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元素钙防治绝经后骨质丢失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均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每天睡前均口服钙尔奇D片1次,每次600mg,共服用1年。观察组取大杼、肾俞、悬钟穴,行温针灸治疗,每天1次,治疗3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60天,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及双侧髋关节骨密度、血清骨钙素(S-BGP)和尿羟脯氨酸(Hyp)与肌酐(Cr)比值(Hyp/Cr)。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能提高受试部位骨密度,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腰椎:(0.811±0.024)g/cm2vs(0.892±0.019)g/cm2,股骨颈:(0.512±0.014)g/cm2 vs(0.554±0.015)g/cm2,股骨粗隆:(0.716±0.028)g/cm2 vs(0.769±0.026)g/cm2,Ward’s三角区:(0.590±0.013)g/cm2 vs(0.660±0.017)g/cm2,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均P<0.05)。2对照组治疗后骨代谢指标明显升高,血清S-BGP、Hyp/Cr比值较观察组升高明显(均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元素钙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丢失效果显著,其可能的途径是通过降低绝经后妇女高转换骨代谢来实现的。
蔡国伟李静薛远志李刚吴熳李鹏飞
关键词:温针灸骨代谢
热敏灸治疗急性膝关节痛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急性膝关节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4例急性膝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电针组及药物组。热敏灸组取热敏穴膝病点、委中穴,行悬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每穴15分钟,共治疗15天;...
蔡国伟李鹏飞程燕
关键词:热敏灸HSCRP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传递
热敏灸对急性膝关节痛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急性膝关节痛患者的疗效,并检测血清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4例急性膝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电针组及药物组。热敏灸组取热敏穴膝痛点、委中行悬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每穴40min,共治疗15d;电针组取内膝眼、犊鼻、血海、梁丘穴,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15d;药物组采用口服三七通舒胶囊,每天3次,每次1粒,共服用15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清OPN、MMP-3含量,并评价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热敏灸组、电针组在治疗后血清OPN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热敏灸组、电针组血清OPN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血清MMP-3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热敏灸组血清MMP-3显著低于电针组和药物组(P<0.05)。热敏灸组总体优良率为84.0%(42/50),电针组为72.0%(36/50),药物组为61.4%(27/44),热敏灸组、电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急性膝关节痛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OPN、MMP-3水平,从而抑制软骨降解相关。
蔡国伟李静徐晓娟薛远志李刚吴熳李鹏飞
关键词:血清骨桥蛋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
热敏灸热敏化腰阳关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观察热敏灸热敏化腰阳关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热敏灸热敏化腰阳关组(观察组)、悬灸非热敏化腰阳关组(对照组)及药物组。观察组取热敏化腰阳关,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取非热敏化腰阳关,行悬灸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腰痹通胶囊治疗。观察3组治疗15 d前后临床症状、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分级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等疼痛量表评分及血清IL-8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3种治疗方法对坐骨神经痛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观察组疗效最优(P<0.05);3组PRI、VAS、PPI疼痛评分及血清IL-8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及药物组(P<0.05),对照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热敏化腰阳关比悬灸非热敏化腰阳关、口服腰痹通胶囊疗效优,该法为治疗坐骨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病变部位炎症因子降低有关。
蔡国伟李静李鹏飞吴熳
关键词:艾条灸热敏灸坐骨神经痛IL-8
热敏灸治疗急性膝关节痛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急性膝关节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4例急性膝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电针组及药物组。热敏灸组取热敏穴膝病点、委中穴,行悬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每穴15 min,共治疗15 d;电针组取内膝眼、犊鼻、血海、梁丘穴,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5 d;药物组采用口服三七通舒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共服用15 d。观察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证实3种治疗方法对急性膝关节痛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并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含量(P<0.01,P<0.001)。结论热敏灸为治疗急性膝关节痛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刺激血清HsCRP升高的病变部位炎症物质降低有关。
蔡国伟李鹏飞程燕
关键词:灸法热敏灸C反应蛋白质随机对照试验HSCRP
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37例、电针组37例和药物组34例。热敏灸组取双侧天柱、C6夹脊穴进行热敏灸治疗,电针组取百会及双侧天柱、C6夹脊穴进行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中成药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动变化情况。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91.9%,电针组为62.2%,药物组为61.8%,热敏灸组与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与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是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蔡国伟薛远志李刚吴熳李鹏飞
关键词:针灸疗法艾条灸眩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