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龙

作品数:12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3篇羌塘高原
  • 2篇灾害
  • 2篇湿地
  • 2篇土壤
  • 2篇风险分析
  • 1篇动因
  • 1篇动因分析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研究
  • 1篇人口空间
  • 1篇人口空间分布
  • 1篇山麓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补偿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多样性保...
  • 1篇土地覆被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赵志龙
  • 7篇刘峰贵
  • 6篇张镱锂
  • 4篇刘林山
  • 3篇张海峰
  • 3篇王兆锋
  • 2篇祁威
  • 2篇丁明军
  • 2篇张贵祥
  • 2篇胡曾曾
  • 2篇邹新华
  • 1篇周强
  • 1篇阎建忠
  • 1篇陈琼
  • 1篇刘佩
  • 1篇李春花
  • 1篇许尔琪
  • 1篇陈蓉
  • 1篇庄平
  • 1篇王秀红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自然地理学创...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羌塘高原核心区2013-2014年土壤温度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7年
基于羌塘高原核心区布设的19套土壤温湿度仪器和3个自动气象站2013年9月-2014年10月间的监测数据,分析羌塘高原核心区不同站点在1 cm、10 cm、20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站点1 cm、10 cm、20 cm深度土壤的日均温在-16.27~17.18℃之间波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变幅逐渐减小。(2)站点间的日均温差最大不超过12.82℃,主要受海拔与纬度的影响。昼夜变化呈现升温快,降温慢的特征。(3)不同深度的土壤平均最冷月均温为-12.69℃,最暖月均温为13.15℃,土壤日平均温度的年际变幅在30℃左右。在土壤冻结/消融过程中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很高,表层更加明显,且消融过程变异性比冻结过程更强。(4)在月尺度上土壤1 cm日平均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强,可达到0.99以上。研究将有助于填补该地区土壤温度数据的空白,对认识该区域冰冻、消融交替过程中土壤热量迁移的连续变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祁威张镱锂张镱锂王兆锋刘林山王兆锋
关键词:羌塘高原土壤温度青藏高原
羌塘高原高寒湖盆区土壤属性分异特征研究——以查日那足山麓至湖滨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分析典型资料匮乏的高寒区——羌塘高原中部查日那足山麓湖盆区8个点位0~5 cm、5~10 cm、10~20 cm三个深度层次的22个土壤样品,分析改区域的土壤属性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发现:(1)研究区土壤p H值平均为8.9;有机质、全磷、全钾等养分含量低;钙、镁含量高;钠、钾、铁等元素含量低。(2)从湖滨到山麓,土壤中大于2 mm砾石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细土物质平均粒径逐渐变大;土壤有机质、氮、钠、微量元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钙和镁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标波动较大。(3)土壤碳氮比稳定在5∶1左右;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钙镁与其他指标呈显著负相关;钾、钠与除钙、镁外的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王兆锋张镱锂刘林山赵志龙祁威
关键词:土壤形成羌塘高原
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形态模拟被引量:13
2018年
本文以北京市2005年和2010年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为基础,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了北京市2015、2020、2025和2030年4期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应用街道尺度的人口数据对模拟精度进行了验证;在模型可靠性良好的基础上,从产业疏解推动人口疏解的角度出发,结合北京市各街道各产业从业人口数据、产业疏解方向和中心城区人口疏解目标,确定了北京市各街道人口疏解的权重,并由此预测了2020年北京市中心城区人口疏解15%后的人口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表明:(1)2005-2010年,北京市约90%的公里网格人口密度等级为1级,集中在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和房山区,而人口密度在10级以上的区域集中在西城区和东城区;(2)在无人口疏解政策影响下,2015-2030年北京市公里网格人口分布呈现出低人口密度区域减少、中高人口密度区域增加的态势;(3)在人口疏解政策影响下,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分布从集中于中高密度等级转向集中于中低人口密度等级。中心城区最高人口密度等级的数值呈下降态势,并且高人口密度等级的区域占比也呈下降态势。除东城区外,其余5个中心城区的人口集中于人口密度等级为5-8级的区域。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人口管理、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胡曾曾赵志龙赵志龙
关键词:人口空间分布
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8年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湿地生态补偿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两者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揭示了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概况,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工作在管理机构、法律政策、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人类福祉相联系,建立中国湿地保护交易制度,推动国家公园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园区内生态保护补偿职责,探索湿地长制度,成为未来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的重点方向。
胡曾曾赵志龙张贵祥梁桂保姜宛贝
关键词: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
基于县域尺度的青藏高原洪涝灾害风险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近47年来,青藏高原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并在区域内部呈现出较大的区域空间差异,洪涝灾害在部分区域风险日益增大。以青藏高原范围内213个县域单位为对象,选取1951-2010年洪涝灾害数据和2010年的脆弱性断面数据,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历史危险性、潜在危险性)、脆弱性(物理暴露、应灾能力)两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利用GIS技术对青藏高原洪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的昆仑山东段、祁连山地区、甘南高原、川西高原东部、西藏中部山地地区和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西段洪涝灾害的风险最高,柴达木盆地边缘山地、西藏西部和唐古拉山地区洪涝灾害风险次之,洪涝灾害的重点防范区域为河湟谷地、西藏一江两河、甘南高原和川西北高原山地地区。
邹新华刘峰贵张镱锂陈琼张海峰赵志龙
关键词:青藏高原洪涝灾害
避暑型旅游城市的“凉爽”气候条件对比分析——以西宁市为例被引量:11
2015年
西宁市是近些年来夏季避暑旅游的热点城市,"夏都"、"避暑"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本文通过对西宁以及"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旅游气候条件的横向对比分析认为,西宁市是中国境内温带地区内陆高山、高原型避暑城市中唯一具有"凉爽城市"天然气候条件的城市之一.通过对游客可感知的气象要素和气候舒适度计算分析认为,6、7、8月西宁市气温接近17℃的最适温度下界,风速2m/s,湿度在70%左右,日照时数达到7~8h/d,生物气温指标在清凉和最舒适之间,6、7、8、9月4个月份中晴天日数较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8、9、10月可以达到90%以上.有效的晴天日数加高质量的空气组合为西宁市夏季旅游业提供了"清净凉爽"的旅游气候资源,在2013年"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中西宁市是最适合夏季避暑旅游的城市之一.
刘峰贵李春花陈蓉石飞赵志龙
关键词:旅游气候
1972-2012年托和平错湖泊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湿地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全球湿地资源约有80%正在退化或丧失,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作为青藏高原主体部分的羌塘高原...
赵志龙刘峰贵刘林山
关键词:羌塘高原湖泊变化动因分析
《都江堰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
汪松解焱邓崇祝庄平邓维杰赵志龙王甫
该项目是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精神和原则作指导,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己有资料和考虑本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现实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的情况下编写的,整个行动计划共分8个章节...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江苏省2014年上半年颗粒物PM_(2.5)、PM_(10)污染特征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2014年1月1日-6月30日江苏省13地级市监测PM2.5,PM10的数据,分析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全省PM2.5和PM10污染较严重,全省PM2.5,PM10超标率都分别达到78.33%,66.11%以上,尤其是细颗粒物的污染占主导地位;PM2.5/PM10的比值范围达到0.461 9~0.687 2,全省PM2.5和PM10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M2.5,PM10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为PM2.5:1月〉3月〉2月〉5月〉6月〉4月,PM10:1月〉5月〉3月〉6月〉2月〉4月;苏北〉苏中〉苏南。
韩朴刘峰贵Julia Lu赵衍君王宇坤赵志龙
关键词:颗粒物PM2.5PM10污染特征
青藏高原农牧区干旱灾害风险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的干旱化趋势愈加显现。根据1951—2010年气象灾害统计数据,利用GIS技术与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模型,基于2010年承险体脆弱性断面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农牧区210个县的干旱灾害风险要素空间分布特点,并对青藏高原农牧区进行了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分区。研究表明:1.青藏高原农牧区旱灾中等以上(0.24~1.oo)风险等级的区域面积总计为103.26×10km2,占农牧区总面积的63%。2.旱灾风险高值中心(0.44—1.00)总面积9.63×10 km2,其中,西藏自治区占20%,青海省占77%,甘肃省占3%。3.旱灾风险低值区(0.00—0.i5)总面积54.49×10 km2,其中,西藏自治区占52%,青海省占6%,云南省占1%,四川省占35%,甘肃省占1%,新疆自治区占5%。因此,青藏高原农牧区旱灾防御形势严峻。
赵志龙张镱锂刘峰贵张海峰周强刘佩邹新华
关键词:青藏高原干旱灾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