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株洲市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A、DS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对4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行CTA检查,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成像显示(VR)技术;分析动静脉畸形显示情况并将结果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部分动静脉畸形病例术后行CTA和DSA复查。结果 CTA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100%。能可靠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CTA是有效的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治价值,临床疑诊为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可作为一种筛选方法。CTA可作为动静脉畸形术后复查的方法之一。
- 罗伟韩德清陈玉光孙亦明盛英武刘宇超郑维
-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CTA、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价值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分析动脉瘤显示情况,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所见比较。部分动脉瘤病例术后行CTA和DSA复查。结果 DSA确诊56例动脉瘤患者,发现68个动脉瘤。CTA显示51例(63个)动脉瘤,敏感性为91.07%(51/56),特异性为100%。CTA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但不能很好地反映动脉瘤夹闭情况。结论 DSA目前仍然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及术后随访检查的"金标准"。CTA对于临床疑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可作为一种筛选方法,但不适合动脉瘤术后的复查。
- 罗伟韩德清陈玉光孙亦明盛英武刘宇超郑维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脉瘤夹闭
- 严重颅脑损伤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总结湖南株洲地区近10年来严重颅脑损伤病人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5年12月株洲地区严重颅脑损伤资料完整的病例2846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受伤机制、诊断方法、就诊和死亡时间、脑疝形成及其时间、治疗方式、治疗结果,并提出影响预后指标。结果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类型;严重颅脑损伤的高危年龄16~48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81.3%病人通过头颅CT确诊;伤后2h是病人就诊的高峰期,也是死亡的高峰期;死亡率12.89%。结论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和监护措施,提高黄金时间内的急救效应,实施规范化救治,重视影响预后的因素,降低死亡率。
- 韩德清黄永凯孙培永孙亦明陈玉光邱志华朱卫华郑维邹武
- 关键词:严重颅脑损伤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