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畑

作品数:2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8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道统
  • 7篇宋代
  • 3篇扬雄
  • 3篇唐代
  • 3篇吕祖谦
  • 3篇孔庙
  • 3篇古文
  • 3篇古文运动
  • 2篇动因
  • 2篇政统
  • 2篇人性论
  • 2篇唐代古文运动
  • 2篇唐宋
  • 2篇理学
  • 2篇经学
  • 1篇道统思想
  • 1篇登科
  • 1篇登科记
  • 1篇登科记考
  • 1篇对论

机构

  • 21篇重庆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27篇郭畑
  • 1篇汪荣
  • 1篇狄瑞波

传媒

  • 5篇孔子研究
  • 1篇哲学动态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求索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学术论坛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蜀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代城乡关系研究争论点述评
2011年
城乡关系是我国需要长期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城市和农村的健康发展。近代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呈现出与古代大为不同的特点,城乡疏离、农民进程、城市化是讨论城乡关系的主要问题。学界对于近代城乡关系的成因、对于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的原因、对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都存在着一些不同甚至迥异的解释。
郭畑
关键词:城乡关系城市化农民
宋儒对于王通续经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2011年
唐及北宋前期,士人对王通续经非常推崇,认为王通续经有存道之功,继承了孔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王通之学开启了唐治。王通续经所采辑的内容,是两汉、六代之史事诗文。从北宋中期开始,士人越来越倾向于将三代理想化,而将汉唐作为与三代相对立的负面典型,因此,士人开始批评王通续经。南宋中期,儒学诸派之间因为对"道"的不同认识而对汉唐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进而对王通续经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陈亮和叶适因推崇汉唐而极赞王通续经,而朱熹、陆九渊等人却因否定汉唐而对王通续经颇为批评。
郭畑
宋代子思道统地位的确立
2024年
唐代将孔庙附祭人选扩大到孔子门人之外,打开了子思进入孔庙的制度性窗口。北宋中后期,子思凭借孔圣后裔的身份得以封侯和从祀。由于宋代《中庸》地位的提升,以及宋人欲解决孔子和孟子之间是如何实现思想传承而作的思想努力,子思在明道和传道上的贡献日益凸显,在儒家道统系谱中的位置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这一以传道为主要线索的道统系谱。南宋后期,这一道统系谱得到了官方的制度化肯定,子思因此得到封公和配享,其父伯鱼也得以入祀孔庙,而子思后来更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祠庙。
郭畑
关键词:子思道统孔庙
从宋人关于扬雄仕莽的争论看忠节观念的强化
2018年
北宋前期,为了维护扬雄的道统地位,不少士人积极为扬雄颂莽辩解。北宋中期,王安石一派积极为扬雄仕莽寻求儒家义理上的合理性解释,而司马光一系也极力为扬雄辩护,但以二程为代表的理学则紧紧抓住仕莽一点极力攻击扬雄。赵宋南渡后,由于塑造王安石乃北宋灭亡罪魁的意识形态需要,以及现实政治局面急需强化忠节观念,扬雄和冯道一起成为士人批判失节现象的标靶。至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中书"莽大夫扬雄死",扬雄"莽大夫"的身份被确立下来。两宋忠节观念的强化,既表现在对扬雄和冯道这样"负面"人物的否定上,也表现在对屈原、陶渊明、杜甫等"正面"人物的再发掘和新诠释上。忠节的要求对象不仅从国家重臣扩展到了所有的士人甚至平民,而且忠节要求的强度也大幅提高,甚至并未随着政治责任的减弱而降低。
郭畑
关键词:宋代扬雄冯道
唐代古文运动视域下的《孟子》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唐代是继汉晋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研究《孟子》的重要时期,唐代《孟子》研究的复兴与其时经学风气的转变、古文运动的展开紧密相连。"孟子升格运动"肇始于中唐,这不仅体现在开始出现将《孟子》升格为"经"的议论,也体现在对于《孟子》的具体研究之中。在《孟子》的注疏方面,陆善经撰《孟子注》,张镒撰《孟子音义》,丁公著撰《孟子手音》,时间都集中在安史之乱前后,即唐代古文运动和经学变古初起之时。在《孟子》的阐释方面,有李景俭《孟子评》、刘轲《翼孟》、林慎思《续孟子》等三部著作,而三人全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孟子》研究在唐代的复兴,是经学变古和文学转向共同交织的结果。
郭畑
关键词:唐代古文运动
宋代曾子道统地位的确立被引量:1
2022年
曾子虽然在阙里孔庙附祭较早,但其在孔门的升格肇端于唐代,完成于宋代。在宋代,《孝经》的著作权越来越从孔子倾向于曾子,宋人还大力消解曾子不列于四科十哲和“参也鲁”这两个不利因素。宋人大多否定十哲超越曾子,又将曾子之“鲁”延展为笃实有守,进而认为“鲁”正是曾子能够明道并传道的原因。而孔子“一以贯之”的提醒和曾子“忠恕”的诠释,则不仅是曾子气质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曾子明道传道最为主要的证据。随着曾子道统地位的确立,其明道传道之功逐渐超越了其在《孝经》上的贡献。朱熹确立曾子和《大学》的关系,又合刻《四书集注》,并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孔子,这一孔庙四配道统系谱最终定型。
郭畑
关键词:宋代道统
龙昌期生平与学术思想补考
2013年
本文在吴天墀先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几则新材料,对北宋早期四川地区的卓越学者和思想家龙昌期的生平和学术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考辨和探讨。文章对龙昌期生平的几个疑点有所辨正,并对龙昌期著述的流传情况作了初步考察。
郭畑
关键词:宋代蜀学
唐宋孟子诠释之演进与孟子升格运动被引量:1
2016年
唐宋间的孟子升格运动主要是在古文运动的思想脉络中不断展开并最终获得朝廷肯定的,而其间士人对于孟子的解读也在不断转变。早期古文运动虽然认定孟子传道,但诸人实际上仍将《孟子》看作羽翼六经之作,并因古文运动的文学写作需求而重视孟子之"文",而古文运动对孟子最看重的一点,也是孟子升格运动获得朝廷肯定的主要原因,是孟子的排辟异端之功。随着庆历之后新儒学的不断发展,其对于孟子之"道"的探讨日益深入,孟子在"治道"上的贡献和在性命之学上的巨大诠释潜能都不断得以凸显,孟子精于治道和善说性命的两面在庆历以至于宋神宗的这段时期内呈现出一段时间的分裂,直到王安石新学和理学都努力连接"内圣"和"外王",孟子的这两面形象才逐渐绾合。此时,孟子之于"文"的启发性、《孟子》乃六经之羽翼的看法逐渐淡出士人的视野,且士人对孟子排辟异端之功的评价也有所转变,孟子逐步趋于全面圣人化,并最终取代颜子成为"亚圣"。
郭畑
关键词:唐宋古文运动道统性命之学
李觏非孟动因再探被引量:2
2015年
排辟异端本是孟子在唐宋能够成功升格的重要原因,但鲜被注意的是,李觏曾因排佛而非孟。李觏的非孟言论集中在其《常语》之中,而撰作《常语》之前,李觏对孟子其实颇为推崇,这是因为李觏早年对孟子的理解在于其精于治道和排辟异端。李觏对孟子态度的逆转,应是受到阻遏古文运动排佛攻势的僧人释契嵩援引孟子以攻击韩愈、甚至进而消解孔子和儒经神圣性的刺激。此外,由于佛学与性命之学的紧密关系,以及孟子在性命之学上的巨大诠释潜能,既改变了李觏对孟子的理解,也让一贯排佛且不喜性命之学的李觏逐渐对孟子生出反感。
郭畑
关键词:李觏
试论唐代孔庙祭祀系统对韩愈道统思想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关于韩愈道统思想的来源,学界意见不一,论者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韩愈道统思想是受佛教启发还是源自《孟子》的争论上。结合考察韩愈所处的历史语境和韩愈道统思想的特征,可以看到韩愈的道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当时国家祭祀系统的启发,而唐代孔庙祭祀系统的变动对韩愈影响尤大。不论是韩愈揭发儒家道统论的动机,还是韩愈道统思想的具体内容,与唐代孔庙祭祀系统都有着明显的关系。
郭畑
关键词:道统唐代孔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